Choi 發表於 2017-9-6 23:54

如果中巴仲做緊,我估07/08年已經全冷,甚至更快。不過起碼18號開平日工半都唔會整條天價線陰嗮流水半直通特快線

GK3258 發表於 2017-9-7 00:00

Choi 發表於 2017-9-6 23:54
如果中巴仲做緊,我估07/08年已經全冷,甚至更快。不過起碼18號開平日工半都唔會整條天價線陰嗮流水半直通 ...

如果真係做落去,你慌佢唔同地鐵鬥加價,應該依家18都收到8蚊位,洗鬼仲同你開條18X。

tridents 發表於 2017-9-7 10:05

GK3258 發表於 2017-9-6 19:41
咁今時今日新創建衰極都好過當年中巴好多嘅,起碼新車又有,價又多年無加,班又脫極有限,未至於要取消專 ...

某 d 位認同新城好過中記, 以前好浪費公司資源洗老闆銀包, 因此營運成本高容易叫加價, 家陣就 Cut Cost 到架車撻得著安全踩得停就掟出街做生意, 架車甩皮甩骨質素係點吾重要.

如計服務質量, 以小弟享受新城計, 呢幾年同中記相差不遠, 脫班脫到不停投訴, 十幾廿分班脫到 40 一樣吾搵人救, 脫到超過 60 分無車開照繼續楂住個牌吾搭就過主, 以 20 年前標準度中記服務質量要重新招標, 依個人意見及經歷, 今時今日同一標準度新城同樣要收牌招佢標.

當然今時今日一定會繼續續牌比新城玩點會收佢牌, 以前中記同政府關係差, 仲吾搵位整佢.

solomon 發表於 2017-9-7 18:17

本帖最後由 solomon 於 2017-9-7 18:20 編輯

以前中巴服務,過咗阿爺主政期後,開始走下波,對乘客嚟講,最緊要班次夠,服務要舒適,而呢個時期,對岸九巴又真係日日進步,加上阿爺嘅城巴不斷提高服務標準,對比無管理,司機自己執生,同埋只顧去隧道線搵錢嘅中巴,乘客不滿已經去到爆發點,一個工潮就將呢間公司推向滅亡。
對於巴士迷嚟講,就係呢間公司嘅無為而治嘅風格,先等到我哋嘅民心,無論車型定車手,總會喺中巴身上搵到獨特地方,車雖舊但好跑得,特見當平常,司機手車狠但定,但對普通乘客嚟講,古怪性格並唔係佢杯茶。
後期雖然有進步,但真係唔夠,對比城巴,真係爭好遠,市民有期望,佢仍我行我素,點繼續落去,最後投牌,中巴都有拍檔,新巴拍英國第一,亦正正係施將軍呢條友,對香港巴士服務又嚟多次提升,老實講,佢邊度主政都係幾度板斧啫,但係對乘客嚟講,車好等咗,自然樂於選搭,可惜商業營運,收入行先,定點班次最終又走返回頭,中型巴士變成加班車。
港島巴士近年問題,係兩間公司實際合併咗,無晒競爭退步得好緊要,當年新巴剛入,承接中巴殺氣,同城巴鬥出車,新車又多,乘客開心,戰場處處巴士迷日日食花生。但一收購咗,成個港島沈晒,無新意,行回頭路,只重視隧道線,呢個畫畫真係好熟。
所以不如交返一個牌好過,反正大家都唔會改善,算吧,哎!

leungky0528 發表於 2017-9-7 19:49

solomon 發表於 2017-9-7 18:17
以前中巴服務,過咗阿爺主政期後,開始走下波,對乘客嚟講,最緊要班次夠,服務要舒適,而呢個時期,對岸九 ...

俾佢地打埋過海線一仗先
我真係想睇荃灣區今年成堆過海線加落去會有咩化學作用

GK3258 發表於 2017-9-8 09:00

solomon 發表於 2017-9-7 18:17
以前中巴服務,過咗阿爺主政期後,開始走下波,對乘客嚟講,最緊要班次夠,服務要舒適,而呢個時期,對岸九 ...

尾班車脫班、罷工大脫班呢啲始終新城都未有,當年死因某程度係呢樣大過其他。

PB602 發表於 2017-9-8 22:45

solomon 發表於 2017-9-7 18:17
以前中巴服務,過咗阿爺主政期後,開始走下波,對乘客嚟講,最緊要班次夠,服務要舒適,而呢個時期,對岸九 ...

所謂「阿爺」主政時期,中巴好多內陸線班次只有編定嘅五六成,工務局有晒數據。嚴重例子,例如黃牌4號(現40號)編定班次10分鐘一班,「阿爺」主政年代暑假期間夠膽中午時段開一個鐘一班。

根本巴迷就將所謂「阿爺」神話化,中巴七十年代大量買新車,係顏成坤拍板決定,「阿爺」只係諗點樣將單層改雙層呢啲慳皮嘢。

brianlhm 發表於 2017-9-8 23:08

而家都冇中巴,FF到中巴統一晒成個香港巴士業務都得架啦
如果南區仲係中巴做,相信所有出市區線都會貴過地鐵

PC2625 發表於 2017-9-9 05:44

本帖最後由 PC2625 於 2017-9-9 05:45 編輯

小弟從未是港島人, 但計埋讀書 + 返工, 往返港島區足足超過二十五年, 有時有機會坐港島公司巴士 (包括聯營過海線), 見證三間公司 (中巴, 城巴, 新巴) 服務質素, 公平講句話, 肯定新城服務未至於差至當年中巴情況, 中巴失去專營權有其以下獨有之處, 90 後 2000 後可能不太了解:

1)創辦人 (顏城坤先生)在 60 -70 年代極為進取, 當時除買入大量新車外, 亦是比九巴更早推行一人控制巴士 (設立錢箱取代售票員), 但到 80 年代中期, 顏老先生年事已高, 性格亦吹向保守, 而且逐漸把業務交給第二代 (顏氐三姊弟), 中巴仍是顏氐家族生意, 可惜三姐弟只著眼於地產業務及個人生意, 對巴士業務意興闌珊!

2)經過兩次中巴大罷駛後, 政府對中巴已予寄望, 所以先後兩次行政指令, 削減其部份路線給予城巴, 希望引入競爭, 給中巴最後機會改善服務, 可惜中巴除了買了佰多部空調巴士 (DA + VA) 外, 其他方面如脫班/車長態度差等未有顯著改善, 更甚的是懷恨在心, 與政府對箸幹, 如初期不願跟九巴推出長者乘車優惠, 導致長者乘聯營過海巴時士要懂得分九巴/中巴, 即使後來願意執行, 亦要求長者上車時出示身份證, 而 1997 年九巴安裝了及開始使用八達通繳費模式, 但中巴直接交出專利權時都拒絕!

3)整個港島南區車資向來偏高, 把黃坑/香港仔/鴨脷洲/博扶林視為郊區, 與淺水灣/赤柱/石澳看齊, 巴士公司總收入超過 40% 是來自於聯營過海路線, 非過海線大部份虧損, 不正常!

所以, 起碼新/城尚未出現全線大罷駛及與政府對著幹的情況, 如服務倒退, 最多是延續專利權時政府會在條件上加碼, 不會被收回專利權, 自行放棄經營則例外!


PB602 發表於 2017-9-9 10:56

PC2625 發表於 2017-9-9 05:44
小弟從未是港島人, 但計埋讀書 + 返工, 往返港島區足足超過二十五年, 有時有機會坐港島公司巴士 (包括聯營 ...

中巴1989年大罷駛,有無想過係某派工會喺1989年春夏之交風波後嘅政治操作?

試想想當時香港未有MPF,好多公司根本一蚊退休金都無,中巴當時退休金唔夠九巴多,但最少員工唔駛供款,呢個問題可以搞到大罷駛?

之後工會經常因少事恐嚇要罷駛,但到9年之後中巴交牌時,好多中巴廠務員工要減薪、被外判、甚至被栽,司機被大減工數,影響甚大,但同一個工會一反常態,完全無諗過要罷駛抗議,有無諗過點解?

如果換轉係今日,假設中巴仍在,但最大工會以和諧為主旋律,想信只要如果有人提出罷工,工會會即時批評有人「搞事」同「影響市民」。

再講,自大罷駛後,政府對中巴每次續牌都係兩年、三年,仲衰過澳門,即使中巴買大陸車(假如當年有的話)都回唔到本啦。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從摩天輪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