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lcct
發表於 2017-12-27 16:03
全部整晒袋口位咪唔使煩啦
on11358
發表於 2017-12-27 22:55
主要減少燈位cycle時間增加旺角道直行同彌敦道南行流量。
3ASV174
發表於 2017-12-27 23:17
on11358 發表於 2017-12-27 22:55
主要減少燈位cycle時間增加旺角道直行同彌敦道南行流量。
印象中以前袋口位並無特別安排右轉既時間,
都係彌敦道北行綠燈既時候駛入去,等到南行無車過先轉入旺角道。
但正正因為咁,以前搭 95 入左袋口位後好多時會等到南行轉左紅燈,先轉到入旺角道,
結果架車就一直霸住北行快線,變相北行得返一條線可以行車。
Cut 左個袋口位之後,北行就可以長期有返兩條線行車。
hk20020062
發表於 2017-12-27 23:35
行山東街走都講得出,得閒就落街行下唔好咁離地啦
hk20020062
發表於 2017-12-27 23:38
當旺角道消化唔到,彌敦道北行快線就長期霸住架車,咁彌敦道北行就永遠得慢線用到
EX-TL
發表於 2017-12-28 00:18
hk20020062 發表於 2017-12-27 23:35
行山東街走都講得出,得閒就落街行下唔好咁離地啦
哦...
之但係滙豐門口排隊左轉亞皆老街又未必一轉燈就轉到入去, 打停站路線如1 1A尖, 搞到後者三轉燈先轉到入去, 打尖嘅梗係爽.
山東街燈位耐, 其實彌敦道等轉入亞皆老街又係時間, 改巴士入橫街順便整治下, 俾多條生路嚟行唔好?!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17-12-28 00:28
外國有研究顯示q-turn(右軚系統)比直接右轉更有效率處理塞車
同入新填地街原理一樣拖長條龍增加容納空間
但全部左轉比經新填地要右轉兩次載曬全部方向行車無咁阻定
大膽改動係上海街至彌敦道之間嘅弼街掉轉行車方向,只準巴士轉入
北行巴士行到弼街往上海街再轉旺角道
只係弼街彌敦道口比較窄,要改闊少少方便偷位入
on11358
發表於 2017-12-28 00:29
山東街唔係無雙層巴士行,只係觀光車為主,通常左轉返上海街。
hk20020062
發表於 2017-12-28 00:43
本帖最後由 hk20020062 於 2017-12-28 00:57 編輯
EX-TL 發表於 2017-12-28 00:18
哦...
之但係滙豐門口排隊左轉亞皆老街又未必一轉燈就轉到入去, 打停站路線如1 1A尖, 搞到後者三轉燈先 ...
真係唔好意思,睇漏新填地街,以為朗豪坊砵蘭街
彌敦道左轉山東街理論上夠轉,但周大福門口有自私家車 / 貨車泊,隨時頂住;左邊渣打個行人過路處唔知係咪盲點 (冇事咪當睇唔到囉)。KFC / 7-11 路口,行人交叉式過馬路
你要將山東街變生路,1. 將山東街砵蘭街路口 (KFC / 7-11) 改紅綠燈;2. 將太興至周大福、渣打至周大福行人路全加欄,冇得用山東街彌敦道路口過馬路,全部屈落去 KFC 過;雅蘭外一段仲要加雙黃線
畢竟幾條線入去又大車,改善內街過路,加大個安全位力度
3ASV174
發表於 2017-12-28 00:45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17-12-28 00:28
外國有研究顯示q-turn(右軚系統)比直接右轉更有效率處理塞車
同入新填地街原理一樣拖長條龍增加容納空間
但 ...
弼街路口窄得黎,隧道剛剛又起左 lift,
都無乜擴闊空間,其實依家有唔少紅隧特車係用荔枝角道 > 鴉蘭街 > 上海街 > 旺角道走,只係要停多支燈,
但問題係本身燈號設計問題,其實塞車時上海街係好難左轉旺角道,依家調較過已經好o的,早十年我試過因為旺角道東行既車轉轉燈都踩黃格,
結果搭 701 o係呢個路口卡左半個鐘都轉唔到出去。
但即使弼街口可以擴闊到俾 12 米車轉入去,呢個路口都唔適宜o係無燈既情況下俾俾海量巴士轉入去,其實無助於改善塞車問題。
不過最重要一點係外國研究 q-turn 比直接右轉有效處理塞車,
我諗有個前提係所有道路本身都係雙向行車,先會得出呢個結果。
顯然本身已經幾乎全部係橫街內街都係單程路既旺角係 apply 唔到,而且有行人燈既情況下單程路轉左轉右對交通流量影響分別不大,
亞皆老街東西行轉入新填地街直情係一齊綠燈放車,如果過路燈仍然存在,唔會有咩分別。
依家燈號設計,已經方便巴士順燈由彌敦道北行經新填地街轉入旺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