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九巴密龍是用1+1座位。
為什麼九巴密龍會採用這座位佈局,不是跟之前的S3N或空調銀柱龍?
根本S3N座位佈局幾批都有分別:
水塘->2+2 + 橫位 (?) -> 1+1 ->2+2
ATSE40 發表於 2018-1-16 22:20
單座位-->企位(ATR400係過檔嘅)
兩座位-->兩座位
請自行再理解我係回應什麼。
如果真係裝2座位係會令走廊不符合法例要求(#8 所講)﹐這就解釋唔到為何同一車身﹐有些只裝單座位﹐有些又可裝雙座位。
除非﹐車身係有修改過。
這一點﹐同批車是否過檔車係無關係﹐因為講緊車內的佈局是否不符合法例要求。
kei_hk 發表於 2018-1-17 09:50
請自行再理解我係回應什麼。
有無諗過低地台條走廊係要比輪椅過呢個pt?
3AV係非低地台,所以無呢個考慮
S3BL470@98A 發表於 2018-1-16 11:25
記得以前九巴密龍是用1+1座位。
為什麼九巴密龍會採用這座位佈局,不是跟之前的S3N或空調銀柱龍?
密龍有冷氣槽開唔到水塘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8-1-17 11:16 編輯
whyloveislove 發表於 2018-1-17 10:20
有無諗過低地台條走廊係要比輪椅過呢個pt?
3AV係非低地台,所以無呢個考慮
...
如果係這個原因﹐又無理由後期又同款車身可以裝番2座位。
而2座位(窄位)的闊度﹐又與樓梯所估用的闊度又相同﹐過到樓梯就應該過到這2排低地台區的座位﹐用作偷位倒車進出輪椅位。
同樣道理﹐龍運/城巴(大嶼山用車)係有行李架﹐都係2座位的闊度。
如果係2座位會阻礙輪椅﹐為何行李架唔會阻礙輪椅進出?
註 : 我唔係太肯定輪椅位及中門之間的擋板﹐後期車身有無改窄到。但中門的擋板/扶手﹐就可以肯定有修改過設計。
另外﹐如果真係輪椅進出要偷位問題﹐3ASV 就一開始已經係2個窄座位﹐沒有其他的配搭佈局﹐亦可反映輪椅出入沒有大關係。
所以﹐我的結論只係巴士公司自己想試不同的佈局﹐睇下那款佈局係最理想(以巴士公司角度﹐唔係乘客角度)。
至於樓主提議低地台區用單座位﹐在ATR年代已經試過﹐但之後無再應用﹐相信係九巴覺得唔係太理想。
PS. 3AV 我相信係當年九巴未有足夠經驗﹐所以這個區域用了闊座位。但係下層要企人就會出現通道太窄的問題﹐影響乘客穿梭﹐所以其後的3AV/AV(以及其他車款)都轉番用窄位。
九巴幾時開始統一所有座位一律440mm(而唔係380-400mm)?唔知關唔關事?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