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now 發表於 2018-3-12 12:03

AVBWU291 發表於 2018-3-11 17:21
原來您是纜車司機 - 伴我纜車深度行

纜車識郁係因為條綱纜,設計問題令同時間只能有2部纜車運行


是否可能在路軌之間安裝多於一組鋼纜系統以達到同時有2對4組纜車在路軌上同時運行?只是這樣的話整個系統變得複雜,安全和運作方面也要完全重新設計…外國的纜車系統在容量達到限界之後,除了增加每車定員之外,另一個方法好像就是在旁邊多加一個(相同或不同的)系統或者在附近多修一條線…

qunow 發表於 2018-3-12 12:52

DIH 發表於 2018-3-12 10:10
纜車唔一定只可以行兩架,三藩市著名的路面纜車就係用grip,纜有纜行,架車要行先鉗落去。

至於山頂纜車 ...

搜了一下,三藩市那種系統不能有太大斜度…山頂纜車的斜度
至於說歷史因素…現在假日的纜車系統的等候時間已經完全把可稱為歷史體驗的東西都殺掉了。至於說系統本身…如果三藩市那類型的系統在香港是可行的話,其實整個系統的運作模式應該也不會和現在差太多,雖然不再透過重量平衡,但是包括纜索之類系統應該都可以保留,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視為升級…

284 發表於 2018-3-12 18:55

DIH 發表於 2018-3-12 10:10
纜車唔一定只可以行兩架,三藩市著名的路面纜車就係用grip,纜有纜行,架車要行先鉗落去。

至於山頂纜車 ...

咪玩啦,三藩市行平地先可以grip,山頂纜車上山點grip?一鬆鉗齊齊碌落山?

kei_hk 發表於 2018-3-12 22:10

284 發表於 2018-3-12 18:55
咪玩啦,三藩市行平地先可以grip,山頂纜車上山點grip?一鬆鉗齊齊碌落山? ...

上面只係講出一個例子﹐纜車唔一定只係2部車運作。事實上三藩市纜車其實都有上山落山的﹐當然斜度就一定無香港山頂纜車大。
隨便在youtube都可搵到片的。

學上面所講﹐每部車都有剎車的﹐要停車鬆夾就會用剎制。


只係整個運作方式﹐套用在香港纜車之上﹐應該行唔通。
一來2邊總站面積﹐當密密有車就應付唔到乘客上落所需時間﹐做成 "塞車"。
其次就係安全問題﹐唔用2邊車箱做平衡﹐風險及所花的動能就更高。

AVBWU291 發表於 2018-3-13 21:01

qunow 發表於 2018-3-12 12:03
是否可能在路軌之間安裝多於一組鋼纜系統以達到同時有2對4組纜車在路軌上同時運行?只是這樣的話整個系統 ...

設計上,如你所講,太複雜。唔係唔得,但成本問題,加上纜車歷史悠久,配套未必支持。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山頂纜車的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