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vetock 發表於 2018-5-26 15:30

ME9661 發表於 2018-5-25 23:47
請問新加坡既管理模式係點樣的?

政府規劃路線,並購置車隊、車廠等設施,交由營辦商營運,營辦商只需要負責請人做日常營運,並會從政府獲得一筆定額服務金而毋須自負盈虧

呢種管理方式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並且負擔更重要角色,個人覺得從運吉以往嘅官僚往績嚟睇,政府肯喺香港採用嘅機會不大,就算採用都好可能好似澳門咁搞到一鑊泡

ME9661 發表於 2018-5-26 18:34

clivetock 發表於 2018-5-26 15:30
政府規劃路線,並購置車隊、車廠等設施,交由營辦商營運,營辦商只需要負責請人做日常營運,並會從政府獲 ...

想問一下澳門具體搞成點

ME9661 發表於 2018-5-26 18:37

053h4 發表於 2018-5-26 00:06
隔離版有新加坡車廠外勞的休息環境,同香港比根本比下去
另外,我見新加坡係大陸三線城市請外勞渣巴士,標 ...

我成日想1997 年入職個班車長求其都20 000元左右.當年個個日薪,無
可否認好多路線當年一定好客D,但而家都好多路線多左人坐,CUT 車收車,其實營運效率似係高左
咁點解當年九巴又唔會蝕錢?而家加又話無錢?

GM 發表於 2018-5-26 21:12

本帖最後由 GM 於 2018-5-26 22:04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18-5-26 00:06
隔離版有新加坡車廠外勞的休息環境,同香港比根本比下去
另外,我見新加坡係大陸三線城市請外勞渣巴士,標 ...
其實新界過海線,新界市區線(大埔北區及屯元天)的利潤亦相當高
當中北區及元天區即使是新界市區線
行一程企十幾人的車程已經夠承受一千元日薪的車長工資

但以277X為例,巴士公司一樣大規模及持續收車
所以以九巴來說巴士人手問題與經營利潤沒有直接關係

個人認為巴士公司出低人工請司機的原因如下:
1. TD 對脫班、失班問題無直接處罰
2. 巴士公司在運輸業是大僱主,加人工對其下非專利業務利潤構成重大影響
3. 巴士公司面對的競爭有限,除聯營紅隧線外,不少路線缺乏直接競爭.巴士線的乘客不會因收車而大規模流失,相反每架巴士載客率更會提升








Man@MFHK 發表於 2018-5-27 20:21

係都搞左港鐵呢個連連加價既大毒瘤先啦!

KG1428 發表於 2018-5-27 20:42

如果用新加坡模式不是問題

最多整多第三間巴士公司出黎

GA6072 發表於 2018-5-27 21:49

clivetock 發表於 2018-5-26 15:30
政府規劃路線,並購置車隊、車廠等設施,交由營辦商營運,營辦商只需要負責請人做日常營運,並會從政府獲 ...

咁樣政府揹既責任太多一但買錯車,政府就食責任

政府至唔會咁傻
做監管機構食下花生唔好

;P

JF1261 發表於 2018-5-27 21:55

我覺得香港模式最大問題係轉乘
一方面政府要迫人轉車
另一方面唔同公司又無左轉乘優惠

政府應該係下次專營權收返個訂價權
由政府統一標準
之後全面推行雙向分段,唔同公司之間轉乘就根據里數而分配

長途特快線另外會有特快收費同埋一上車就自動扣全程收費 (即係好似而家咁)

好處係喺招標線入面
某d 公司無得再用轉乘去屈人機
又或者用特低價錢搶線

JF1261 發表於 2018-5-27 22:01

GM 發表於 2018-5-26 21:12
其實新界過海線,新界市區線(大埔北區及屯元天)的利潤亦相當高
當中北區及元天區即使是新界市區線

啱呀
對於呢d 服務欠佳嘅線路
政府應該收返佢呢條線嘅專營權

但問題係假設收左277X 比嶼巴做
咁就大獲喇,成個大老山轉乘無左
之後區內轉乘又無埋
所以現實係唔會有人支持收返277X 個專營權

所以要加強競爭,先要統一左收費同轉乘結構,然後先可以再做下一步

ahken 發表於 2018-5-28 13:21

JF1261 發表於 2018-5-27 21:55
我覺得香港模式最大問題係轉乘
一方面政府要迫人轉車
另一方面唔同公司又無左轉乘優惠


轉乘優惠呢家嘢真係講到口水都乾埋, 巴士公司為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無視乘客的訴求, 仍然硬性掠水...(九巴月票都要有少少批評, 果10程內如果有啲本身係免費轉悉都會冇埋計"一次":dizzy: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巴士問題無限輪迴 欲破困局 還靠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