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yw 發表於 2018-11-6 10:11

德士古道居者有其屋項目命名

位於德士古道興建中的居者有其屋項目已於八月命名為「尚文苑」。

相關文件:https://www.districtcouncils.gov.hk/kwt/doc/2016_2019/tc/dc_meetings_doc/14658/16_2018.pdf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6 12:15

全港首個劏房式居屋出現,開放式數目拍得住近年啲劏盤

s3n370 發表於 2018-11-6 14:43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18-11-6 15:13 編輯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6 12:15
全港首個劏房式居屋出現,開放式數目拍得住近年啲劏盤
房署盤所謂0既開放式,好過新私樓好多倍。
新私樓呢個呎數,九成係開放式廚房同黑廁。
仲有唔知點用好0既懸棺露台同工作平台

呢個盤,獨立廚房同光廁唔在講,
各區0既空間比例合理得多。
尤其是浴室,呢個浴室細得黎唔算太迫。
﹙如果淋浴間同馬桶對調會更理想﹚。
變相客飯廳多D位。
新私樓劏房則,係唔係都整個接近40方呎,
同二三房單位幾乎一致0既標準廁所。
令本來唔多位0既客飯廳更加細

pcckw 發表於 2018-11-7 22:54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6 12:15
全港首個劏房式居屋出現,開放式數目拍得住近年啲劏盤

開放式設計不計公屋轉居屋及綠表置居,其實在啟朗苑B座已有(每層6個單位),與公屋的2-3人小型單位設計相近。而同期出售的裕泰苑都有這個設計,不過要在2020年才落成。
不過論規模,尚文苑超過70%都是這類開放式單位,而落成日期相信早於裕泰苑,近乎即買即住 (不計辦理物業轉讓契據手續的所需程序及時間)。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8 15:25

pcckw 發表於 2018-11-7 22:54
開放式設計不計公屋轉居屋及綠表置居,其實在啟朗苑B座已有(每層6個單位),與公屋的2-3人小型單位設計相 ...

我知道有,但無咁離譜(雖然之後恆健街居屋都係劏房盤)。我會覺得呢個係當年梁振英用嚟追建屋量條數嘅技倆多過真係做居屋。我唔求港共起居屋起得返好似港英年代嘅康和一型全三房套或者和諧一型有五百呎兩房單位,但至少港共用構件式公屋都應該好似曾蔭權年代咁,最少用2B(公屋4-5人單位)做標準(即今期凱樂苑/下期常樂街/發祥街西模式),等真係一家人住得落。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8 15:29

s3n370 發表於 2018-11-6 14:43
房署盤所謂0既開放式,好過新私樓好多倍。
新私樓呢個呎數,九成係開放式廚房同黑廁。
仲有唔知點用好0既 ...

黑厠係應該禁添啦,八九十年代大把二百幾實呎私樓砌到兩房明厠梗廚,我當塞多兩個露台,三百呎砌得返都唔會做唔到,只係唔肯做兼要壓縮公共空間賺盡嘅問題

pcckw 發表於 2018-11-9 13:36

本帖最後由 pcckw 於 2018-11-9 13:42 編輯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8 15:25
我知道有,但無咁離譜(雖然之後恆健街居屋都係劏房盤)。我會覺得呢個係當年梁振英用嚟追建屋量條數嘅技 ...
因為在2016年開始,每期/年預留10%配額為單身人士(綠白表則再按比例分配),故此安排這些開放式單位的興建,目標對象絕大多數是單身人士。
只是我會想起:單身購入及居住時合適不過,只是當結婚時人均面積剛剛好應付所需,生1孩子時略有擠逼(但以公屋標準來說只是達到7-8平方米的合適編配下限),再生多於1個孩子時,由於不能再次享受房屋福利,因此只能購入私人發展物業或已繳付補價的資助出售單位來換樓,現居單位需以免補價第二市場放售或在5年或以後繳付補價(是補回以現時水平,而非當時購入單位價格的相應折扣率)作自由市場放售。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10 20:28

pcckw 發表於 2018-11-9 13:36
因為在2016年開始,每期/年預留10%配額為單身人士(綠白表則再按比例分配),故此安排這些開放式單位的興建 ...

由於一生人一次,買間開放式咪搵笨囉,尤其生埋小朋友更加唔知點住,所以我認為比1B單位已經唔係好,再加上搬細則對綠表無吸引力。

s3n370 發表於 2018-11-12 19:37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8 15:29
黑厠係應該禁添啦,八九十年代大把二百幾實呎私樓砌到兩房明厠梗廚,我當塞多兩個露台,三百呎砌得返都唔 ...

咁邊個年代嘅發展商都會賺盡嘅…

分別係,以前賣建呎,每層公用空間唔介意開大D,
每個單位可以做到兩邊,甚至三邊有窗。
咁自然可以開多間房扮大則。

今日賣實呎,成層樓面自然要縮埋一舊,
牆身(尤其是較厚嘅結構牆)撥到入單位嘅都儘量撥。
成個單位得一面有窗,地氈面積又因牆身多佐而縮水,
要(合乎建築物條例下)開多間房係有難度。

既然得一面有窗,可以無窗廚廁嘅咪縮埋入面。
咁咪搞到開放廚同黑廁。
最離譜咪搞到supposed最需要廚房嘅三四房大則,
都要開放廚房囉。

仲要有個副作用係,開放廚+黑廁要加機械抽風+消防花灑頭。
發展商有乜所謂,反正都賣斷哂。
日常保養維修咪要業主硬食,俾多幾舊囉。

相反,房署起樓,以公屋計,
起果個係佢,之後維修保養又係佢。
自然唔會起機械抽風呢D哂錢野。
居屋、綠置居同公屋係通用設計,
自然要多幾隻窗,格局都宜居好多。

s3n370 發表於 2018-11-13 01:17

巴士的膠 發表於 2018-11-10 20:28
由於一生人一次,買間開放式咪搵笨囉,尤其生埋小朋友更加唔知點住,所以我認為比1B單位已經唔係好,再加 ...

今年施政報告建議,容許未補地價居屋的長者業主放售單位後,可在市場購入另一面積較細的未補地價居屋。話係俾長者响子女搬出單位後,有個選擇可以唔駛住咁大,兼套到部份現金

個人認為敗筆之處係,建議措施只能單向大換細,
容許多佐小朋友的家庭細換大就無佐影。

咁又邊夠單位流轉呢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德士古道居者有其屋項目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