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now 發表於 2019-5-30 01:09

ate214 發表於 2019-5-29 23:14
我相信以巨ed超越常人既邏輯根本唔可能正常溝通
各位就放置play由得佢係度無能狂怒算啦 ...

建議小心考慮選詞用字的方法。

008325 發表於 2019-5-30 03:05

郁d 就叫人坐的士同離開香港都癡癡地
呢d 人 唔係討論點解決就先想解決提出問題同意見的人
香港有呢d 人真係倒退

acc1368 發表於 2019-5-30 06:03

愛民村有紅頂出旺角 或者行出去都得:(:(:(

S3bl430 發表於 2019-5-30 11:27

本帖最後由 S3bl430 於 2019-5-30 11:33 編輯

我唔知甚麼是最低服務水平,
我舉兩個例子: 新界小巴20R(大埔墟站-烏蛟騰)和新界小巴23S(打鐵屻—大埔墟),
如果鄉村真係冇人住,60-90分鐘一班算唔算"合理"?
外國鄉郊其實都大把依d例子...
只不過香港鄉郊也有很多人住,所以才有這種對優質服務的"錯覺"

回應翻51的"例子"
同樣,巴士51沿線居民需求十分有限,就算小巴營運,也有可能只有30-60分鐘一班,
我想如果巴士公司有得縮線,可能都想51在大帽山調頭,係道路問題迫巴士公司要51落上村兜一個圈,
所以先激發樓市依個搭車"問題",
既然多次轉乘有風險,其實可以要求51延長至錦上路/元朗東方便新界西北居民去大帽山囉(順便再減班,例如90分鐘一班,另加上調收費)
又或者當51從來没有服務過上村,在荃灣轉車上山,享受相對"密"的60分鐘一班服務
樓市要無視相對頻密的小巴80,在下愛莫能助
另外,搭的士由荃灣去川龍應該50元有找

如果51點做都蝕錢,令巴士公司只願提供基本服務,那是收費機制問題...

kay 發表於 2019-5-30 11:35

其實依家都有最低服務水平
60分一班


當74A可以由非繁20變開60

市區廢線長遠30不是夢

如果當年係新城投到安達臣同將荃
今日市區開20分一班既線應該都開30;P

miklcct 發表於 2019-5-30 11:46

本帖最後由 miklcct 於 2019-5-30 12:01 編輯

S3bl430 發表於 2019-5-30 11:27
我唔知甚麼是最低服務水平,
我舉兩個例子: 新界小巴20R(大埔墟站-烏蛟騰)和新界小巴23S(打鐵屻—大埔墟),
...
51喺未閹線之前曾經為過方便西北乘客而放總站係錦上路站,但係最終就被閹到上村。不過錦上路站去上村呢段路嘅64K唔難等,服務倒退唔算太誇張。

以我所知51假日嘅短棍好似真係喺英雄亭調頭,所以唔存在道路問題。23S呢個例子屬掘頭路,入面人少就真係人少,唔會有路過客入去,但係荃錦公路呢個情況唔同,係成個八鄉林村橫台山等出荃灣都要靠條荃錦公路出入,係缺乏足夠公交車嘅情況之下,結果就係入面負擔得起私家車嘅人全部揸架私家車過大帽山出市區,唔通呢個又係理想嘅結果?20R嗰邊亦都有類似情況,鹿頸同烏蛟騰之間無任何公交服務,但嗰段路嘅過路需求應該無乜,主要係得沙頭角來往船灣要過呢段路,不過我當然都希望56K小巴可以延長到烏蛟騰接駁20R。

51呢條線,唔會塞車,回車又快,不過係點做都會蝕,無論係巴士定係小巴都一樣,重要係上一個蝕一個嗰種(因為行得太多山路)。當年未有欖隧,51班班頂閘,一樣係蝕錢。51喺錦上路站總站嘅年代嘅搭客俾而家重多,咁樣改線趕客根本就唔係為市民利益出發,亦都唔係善用資源嘅行為。

S3bl430 發表於 2019-5-30 11:55

其實好難界定"最低服務水平", 要同服務居域的人口和流向掛勾先得,
舉極端例子
塔門有人住但一日只有幾班合法渡輪,西貢東村落(i.e.西灣,咸田)要行1-2小時才有交通,蒲台島平日要2日先有一班船,東龍島周六周日才有船,這樣合理嗎?
小蠔灣一日才有4-5班嶼巴,又是否合理?

S3bl430 發表於 2019-5-30 12:21

miklcct 發表於 2019-5-30 11:46
51喺未閹線之前曾經為過方便西北乘客而放總站係錦上路站,但係最終就被閹到上村。不過錦上路站去上村呢段 ...

係成個八鄉林村橫台山等出荃灣都要靠條荃錦公路出入,係缺乏足夠公交車嘅情況之下,結果就係入面負擔得起私家車嘅人全部揸架私家車過大帽山出市區,唔通呢個又係理想嘅結果?以前有條線叫251M,後來太小客, 加上大欖隧道收費過高,近幾年先改左做251A/251B; 以前51服務錦田(出荃灣方向經錦上路),但就係冇客如果錦田多客,就唔會連20分鐘一班的251M都養唔起...
更何況,錦田都叫做有西鐵服務,而大欖轉車站也分擔部份服務需求,
錦上路站/大欖轉車站接駁錦田鄉郊服務尚可,想必也減少荃灣進出錦田的需求


其實你依個post想講51(or錦田經大帽山出荃灣)有"潛力"吧
1998年251M開辦後51客量插水式下跌,相信可以回應到錦田經大帽山出荃灣有"潛力"的想法

至於揸架私家車過大帽山出市區,那是他們的選擇,或者在251M/51尚在人間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揸車出市區


23S呢個例子屬掘頭路,入面人少就真係人少,唔會有路過客入去某程度上你都同意服務需求視乎客量
P.S.小弟不是打鐵屻居民但坐過23S幾次(你所講路過既客),因為果度有山路行上鉛礦坳(順便可以行去川龍)



kitarolo 發表於 2019-5-30 12:30

https://www.districtcouncils.gov.hk/tw/doc/2016_2019/tc/committee_meetings_doc/TTC/16752/TTC_Paper_No_7_2019.pdf

唔明點解可以用
74A或烏蛟騰嚟比較

poohpter 發表於 2019-6-1 21:15

跑馬地馬場線101R及102R以住仍由第四場馬開始有車,
其時所訂班次4分鐘一班屬Minimum Frequency。:P

所以你問「可以按路線性質設立最低服務水平嗎?」
答案係可以的,差在肯唔肯做。:sleepy:

當然,宜家101R、102R減晒班嚕:dizzy: ……

參考:
香港運輸署。(1996)。《香港公共交通服務指南》,頁339—341。
存於港大圖書館:http://ebook.lib.hku.hk/HK/HKGS/21019724.pdf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可以按路線性質設立最低服務水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