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線有日會唔會變到「爭無可爭」?
選舉迫近,各有意參選者紛紛積極起來,向當局要求在自己參選的地區開辦全新巴士線。這當然不是甚麼新鮮事。一張張「成功爭取」的橫額或單張,往往是擄掠街坊歡心的最佳助選工具。在選舉年,你總會看到林林總總、稀奇古怪的巴士路線建議。屈指一算,這個現象在香港也出現了至少十年吧。香港的城市結構並不複雜。除了鬧市,就是住宅區。一個正常的住宅區,有齊下列巴士線,居民基本上已心滿意足:
1. 往返最近市中心的接駁線
2. 油尖旺線
3. 西九線
4. 東九線
5. 港島線
6. 機場線
而上述路線,以二合一或三合一形式出現,也十分普遍。此外,如果相關住宅區有鐵路,則部份路線根本不用開辦,因為乘客都會選擇以鐵路往返。
來到2019年,大部份住宅區,其實都已有齊上述路線。
當然,近年也流行一些市鎮-市鎮巴士線,如265S、264R、263C、290、798。不過,隨著263C開辦,連過往以為最沒可能的屯門-大埔巴士服務也已被開拓,結果只剩下將埔、將屯、將元等需求更低的建議被提出。
需求愈低,建議愈低機會可實行。
大概由今年開始吧,那些參選人終於意識到:愈來愈難想出建議了。以前大埔沒A車,如今有了,惟有轉而爭取往港珠澳的巴士服務;以前整片東九山頭都不見cityflyer的蹤影,如今A26、A29P早已雙雙投入服務,於是只好爭取一些更分散的小區的A車服務;更不堪者,拿著今年的rpp文件,說要優化一些未曾開辦的路線……
當然,茫茫路線網,漏洞還是有的,只是「買少見少」了。比方說,何文田沒有A車、康翠沒有尖沙咀線、油塘沒有路線往沙田等等。但以近年開辦新路線的速度,4年後,可能漏洞已所剩無幾了。
換句話說,地區工作者在爭取巴士線上,正在玩一場快要完結的音樂椅遊戲。
懶惰的區議會參選人最喜歡提出新路線建議,因為他們只需在巴士網絡上找破洞,就可以爭取一連串「政績」。他們甚至可以不用花費時間,認識一個地區的交通實況。所以,從來不著邊際的建議很多,但務實貼地的建議很少。只是他們沒想過,這招不是永遠有效的。到了某天,香港巴士線可能真的變成「爭無可爭」。 本帖最後由 Phoenix 於 2019-6-8 16:22 編輯
1、慈雲山,十幾萬人口,沒有新界線,也沒有全日中環線。
2、新田公路沿線,沒有市區巴士線。而唯一對外接駁綫76K的班次疏,跟其他路線的轉乘優惠又少。
Phoenix 發表於 2019-6-8 16:17
1、慈雲山,十幾萬人口,沒有新界線,也沒有全日中環線。
2、新田公路沿線,沒有市區巴士線。而唯一對外接 ...
1. 新界線等沙中線通車吧。全日中環線我比較樂觀,4年前誰會想到934、936半全日,甚或948接近全日化?
2. 等古洞發展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