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234 發表於 2019-7-10 10:44

凡係用 QR CODE 果D,唔該彈埋一邊,唔好係度阻住晒!

kitarolo 發表於 2019-7-10 10:56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9-7-10 11:01 編輯

ctb234 發表於 2019-7-10 10:44
凡係用 QR CODE 果D,唔該彈埋一邊,唔好係度阻住晒!
巴士一般只有一條隊付款
就算港鐵設一至兩部入閘機
專俾啲人「掃碼成功」一來
港鐵未必採立此意見,二來尤其
訪客埋到閘機先知道用唔到,一樣
會引致閘機前面人群聚集。

結論: 技術同手續費係次要
但實施上嚟唔適合當地居民已
充滿焦慮或一秒都嫌阻嘅環境。

053h4 發表於 2019-7-10 11:04

S3bl430 發表於 2019-7-10 11:13

如果搞路線試點,你們覺得那些路線會合適?
我個人覺得,
QR code + nfc:
所有B線, 所有途經港珠澳大橋關口的巴士線

nfc:
九:彌敦道購物線(1,1A,2,6)
城/新 : 城6/6X/260, 新15,H1

kei_hk 發表於 2019-7-10 11:19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9-7-10 11:21 編輯

ctb234 發表於 2019-7-10 10:44
凡係用 QR CODE 果D,唔該彈埋一邊,唔好係度阻住晒!
凡係唔攞張八達通卡出來果D (磨袋黨/磨銀包黨),唔該彈埋一邊,唔好係度阻住晒!


在收費的技術層面根本無問題﹐只係使用者本身的問題。
用不同的方式﹐都係會有一些人唔知點解﹐都係運作好唔暢順﹐阻礙後面的人。

99MAN 發表於 2019-7-10 11:37

唔係唔得,但唔該五大巴士公司決定統一用邊款先搞,費時出現「新城用得,九龍嶼唔用得」嘅情況。

kei_hk 發表於 2019-7-10 12:13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9-7-10 12:15 編輯

kitarolo 發表於 2019-7-10 10:38
使用者自身浪費時間
仲遠遠超過offline交易
飲食/零售等候前面唔熟手

我就有一個認真問題想問


八達通有5間創辦公司﹐分別係 MTR﹐KCR﹐KMB﹐城巴﹐油麻地小輪

時代改變﹐就係MTR(KCR)﹐KMB 集團, 城巴+新巴﹐新渡輪。


究竟﹐這幾家創辦公司是否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


講到尾﹐做 "股東" 都唔代表可以使用公司的資源﹐為 "股東" 的其他業務提供免費服務。



作為公共運輸﹐每日收取大量車費﹐處理現金都係有一定成本﹐電子貨幣就有手續費(都係成本之一)。
電子貨幣通行之後﹐只不過把處理現金的成本﹐轉移去電子貨幣的手續費。
既然2者都有一定成本支出﹐只要相差唔大﹐唔見得手續費係好大考慮因素。




PS. 訪港旅客要買八達通卡﹐其實對旅客來講﹐某程度都係強人所難的﹐除非這位旅客經常訪港使用八達通卡。
請留意八達通卡退卡的手續費。

kitarolo 發表於 2019-7-10 12:31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9-7-10 12:34 編輯

補唔補貼似係觀感問題
即係巴士有wifi但用自己
數據嗰啲就覺得車費或多或少
都係貼緊一啲用唔著嘅嘢

我自己就傾向嶺南通方式
即是香港交通嘅拍卡機無需
改動,只係卡內本身有雙幣模式

短期內退八達通手續費同理,
港鐵繁時難再加車,巴士就睇吓
邊條線啦……開唔開足車或道路
擠塞,兩蚊同遊客多咗又唔覺有按
需求加服務,再而引伸招聘車長上。

旅客尤其攜喼者應唔應只准
用A線唔用E線(包括本地居民)
差價已經貴過八達通退卡費。

lalashining 發表於 2019-7-10 16:08

當然好事 現在八達通獨市手續費超高 之前就有小公司冇錢裝 有競爭好事

Pklqwer 發表於 2019-7-11 12:46

其實外國用得呢幾種信用卡支付/支付寶 乜乜乜,都係一啲人口密度較低,公共交通都係以單層巴/低客量為主。如果要舉例子我諗係得 英國/倫敦 , 只可以用生蠔卡或者可輕觸式信用卡,英國同香港情況相類似。如果引入支付寶/微信,我諗都係不了,個個都開apps,成車百幾人等佢一個?不過其他輕觸式信用卡付款,原理同八達通差唔多,我諗都Work,起碼唔洗開apps又load。不過可以係A/B/W線推行先,再慢慢到其餘車隊。再唔係推旅客版八達通,係唔同嘅口岸大事宣傳,好似倫敦咁。
頁: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巴士公司應否接受除八達通外其他電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