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BL470@98A 發表於 2019-12-3 16:48

khl265 發表於 2019-12-3 18:36

其實買得少低地台車唔多唔少都影響咗城巴形象,當年新巴一來已經係入低地台車,除咗南區食柴線之外都有低地台車,相反城巴過半數路線完全無低地台服務,去到2010年開始大8投入服務先多咗路線有低地台服務

不過都唔怪得城巴,97年趕住開青嶼幹線開線,無其他型號揀,最佳選擇都係買返豪;我諗當初都有諗過後追低地台車同新巴競爭,不過因為配額問題作罷。去到03年城新合拼,兩巴合拼自然無咗競爭兼且可以善用資源,所以你見新巴大手賣車無再需要買新車,你見歐三躉同豬之後新巴都係無買新車。

TR3797 發表於 2019-12-3 18:41

khl265 發表於 2019-12-3 19:16

TR3797 發表於 2019-12-3 18:41
當年新巴係咪買多咗好多無必要嘅巴士?例如10.6米亞記短躉同埋大量單層? ...

我印象中有人講過嗰30部dart係同first bus協議暫借比新巴開山用,加上first bus退出香港市場,所以01年就送返晒返英國



至於短躉我諗本身新巴訂車嗰陣配額未出爐,所以先買咗。之後有飛鏢返英國,再配合埋個別車輛停牌,所以騰空到位比超豪出牌。之後城新合併,重組之前因為惡性競爭而開嘅路線同班次,所以突咗嘅車數賣得就賣,短躉入籍九鐵,歐三躉過檔城巴,飛鏢賣比九巴,頭批禿鷹跟埋批熱車送去英國。如果有其他3A黨賣得出,留低嘅可能係短躉。

ma2 發表於 2019-12-4 09:24

已經2020年都來咁,新城的車長制服仍然冇變!老九都轉了制服。。感覺新城方面要換下新制服了。:time:

EvilKo 發表於 2019-12-4 15:08

本帖最後由 EvilKo 於 2019-12-4 15:10 編輯

khl265 發表於 2019-12-3 19:16
我印象中有人講過嗰30部dart係同first bus協議暫借比新巴開山用,加上first bus退出香港市場,所以01年就 ...
當時新城競爭所以搞到兩間公司啲線都派車過多之後Quota制,兩間公司都係要實際上減車

當時新巴全線新車都係SLF,要賣都容易啲;相反城巴當時大部份都係非低地台車,二手市場較少,所以要賣就得單層同長Trident
而兩間公司係實際賣車時都係揀可以賣嘅車入面最平嘅車賣,最大原因應該都要唔想虧咁多錢(二手價通常比Net Book Value為低)

結果搞到之後果幾年,新巴一路都唔夠短車用,焗住將大車放落細車線 (南區 e.g. 78 595 91 93 95 970 970X 971)
到而家已經習己為常

TR3797 發表於 2019-12-4 15:40

toyl 發表於 2019-12-5 10:12

TR3797 發表於 2019-12-4 15:40
城巴在1996-1998期間買太多Volvo olympia係失敗之舉,結果102九巴出歐四ATEU曬命嘅時候,城巴仍然出利蘭富 ...
青馬大橋通車之初,九城都係大量要車,要快到手就同九巴一樣,大白龍都要買住先。
其中九巴都係靠利蘭富豪大白龍嚟支援龍運新屎坑遊車河路線咋!
當時城巴咪一樣靠全新大富豪嚟頂E11 E21 X21……
係之後有962/969系金蛋,到低地台車優先比機場,專一先慢慢吸納得返呢批車成為過海主力。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9-12-5 19:48

其實城巴批 6 頭,座位較多(93座)反而長途線比較好,反而而家太多硬臥,大小水塘(12.8 米 90座前後)做長途線反而感覺較差

HR9710+KU1391 發表於 2019-12-6 22:51

九巴及城巴1998年買咁多富豪,其實係咪諗住投中巴路線來做? 尤其是城巴,有N26及新14經驗想預早買定避免咁急短時間準備巴士? 幸好九巴及城巴有富豪打底.
1998年果期買車,由於新巴要低地台車,所以TRIDENT交唔切貨俾九巴? 或者九巴要讓一讓俾新巴要TRIDENT?
單層MAN,應該預左俾機場,但機場S系列未重組前預期客量差.
我認為,1561-80冇必要買,長單層係港島路窄彎多論盡. B6反而能到多D線.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城巴曾經有超過8年沒有引入新的量產雙層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