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now 發表於 2020-3-26 21:44

運輸署、巴士公司app查詢數據

請問運輸署和巴士公司有沒有使用app路線查詢數據來了解乘客需要,而相關數據有沒有公開?

HY1012 發表於 2020-3-26 22:02

用app 查詢路線同需求冇關係
例如有d人會係咁睇290行車時間,不過聲稱唔坐嘅

qunow 發表於 2020-3-27 12:05

HY1012 發表於 2020-3-26 22:02
用app 查詢路線同需求冇關係
例如有d人會係咁睇290行車時間,不過聲稱唔坐嘅 ...

唔係講緊巴士路線查詢,而係目的地往返路線查詢

lsc04d11 發表於 2020-3-27 17:04

查都唔代表會搭如果科技先進到 用app記錄上下車處兼拍卡 上車時掃一掃qr code確認 就真真正正做到你既功能(當然 用八達通上下車拍卡呢個方法會更方便 但點講都好 香港冇乜機會做到)

EX-TL 發表於 2020-3-27 17:34

qunow 發表於 2020-3-27 12:05
唔係講緊巴士路線查詢,而係目的地往返路線查詢

比如我整路線建議時, 要不斷遊走各種路線查詢網站/app, 去查行車時間 車費等資料, 但我不會乘搭.

亦有機會好多人查完各種資料後, 原來冇一個合理出行方案, 而佢真係查左幾次.

如果係一班人出行, 每個人都查, 得出的查詢數字就會以倍數甚至幾何級數上升, 最終可能活動取消左, 冇人需要由A點去B點, 咁呢啲曾經受高度關注嘅路線查詢, 唔能夠兌現為真實乘搭人次, 查詢數據就冇左你所講嘅意義.

qunow 發表於 2020-3-27 19:27

EX-TL 發表於 2020-3-27 17:34
比如我整路線建議時, 要不斷遊走各種路線查詢網站/app, 去查行車時間 車費等資料, 但我不會乘搭.

亦有機 ...

相信會花時間研究不同路線並製作建議的人,在香港人口中只佔少數,可以視作數據噪音
重複查詢亦可用UDID或其他方法過濾
查詢後因找不到合適交通方式而放棄行程就是反映了不足
如果不想受有關於活動之類短期因素的影響就應該看長期的查詢量趨勢

EX-TL 發表於 2020-3-27 19:39

qunow 發表於 2020-3-27 19:27
相信會花時間研究不同路線並製作建議的人,在香港人口中只佔少數,可以視作數據噪音
重複查詢亦可用UDID ...

我只係隨便舉例, 就能指出其效用成疑.

不如你先講講數據準確度及以此作為實際需求的藍本的利與弊.

qunow 發表於 2020-3-27 19:44

EX-TL 發表於 2020-3-27 19:39
我只係隨便舉例, 就能指出其效用成疑.

不如你先講講數據準確度及以此作為實際需求的藍本的利與弊. ...

不能夠完全說是反映實際需求,但是有數據能幫助相關方面知道和判斷什麼路線的供應可能未能滿足需求,從而嘗試推出新服務以測試更能滿足乘客需要的方式
類似做法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公共交通營運商都有用來參考

lsc04d11 發表於 2020-3-27 21:49

qunow 發表於 2020-3-27 19:27
相信會花時間研究不同路線並製作建議的人,在香港人口中只佔少數,可以視作數據噪音
重複查詢亦可用UDID ...

你咁講就更加肯定ban得
我日日返工都唔會日日咁樣去查應該要點搭
查eta就已經擺落最愛一目了然

以你所形容 間唔時先搭一次而查嗰啲車程會入record
而每日/每周都搭嘅車程就冇入record
還是真正的需求數據嗎?

qunow 發表於 2020-3-28 21:14

lsc04d11 發表於 2020-3-27 21:49
你咁講就更加肯定ban得
我日日返工都唔會日日咁樣去查應該要點搭
查eta就已經擺落最愛一目了然


冇講過話完整
而係話邊啲位之間多人要搵點去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運輸署、巴士公司app查詢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