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7685 發表於 2020-8-14 12:52

053h4 發表於 2020-8-14 12:53

kitarolo 發表於 2020-8-14 13:04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0-8-14 13:07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20-8-14 12:34
之前都講過,小巴唔應該存在而係納入巴士統一模式經營,按客量及需求分配車輛。

好似鄉郊線咁小巴19座唔 ...
小巴牌價跌咗唔少
唔排除持有人賣咗套現
或因為司機老化比專利巴士
更嚴重,到時明益佢都會摺線

至於點對點但較高價嘅服務
已經強制迫乘客接受啦,我意思
係過去除咗有空調/非空調收費
仲有特快/普通路線,不過近年開
嘅好易話無位適合做總站而拉遠
呃里數,中途停站越多就越大機會
做到短途客又唔見得無收到盡。

九汽 72 81 呢類老牌路線
有一定需求但一路被減班囉

就算機場A線,收A線價但不到GTC
嘅特班都唔願開,乘客時間唔係成本,?
拋個免費轉乘出嚟當回應咗。

053h4 發表於 2020-8-14 13:10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0-8-14 13:11

小巴(16/19)同大巴 (90唔計企位),中間個gap太大
班次、走線未能有高效率
例如小巴成日載唔曬,大巴半個鍾一班繼續運凳遊街

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本身都係受制於專營權
引入中型巴士,再喺專營權定每條線用16/19,甚至24/30/36座嘅車,就可以為班次同走線取得平衡
中型巴士仲可以上輪椅

再進化,可以某啲路線繁忙時間行大巴
非繁忙時間維持相同車費同轉乘,由唔同公司用小巴/中巴行,咁非繁仍然可以相對密車
大巴繁時出車非繁留廠
小巴/中巴繁時行完原本小巴/中巴路線,非繁調去行繁時係大巴嘅路線,物盡其用

GA6072 發表於 2020-8-14 13:13

本帖最後由 GA6072 於 2020-8-14 13:40 編輯

小中大型巴士市場應該重組再分拆出黎
最好就係每公里車費跟路線預定用車座位數反比定出黎
例如
14-19座5-9公里收費9.8
19-30座5-9公里收費8.9
30-60座5-9公里收費7.2
60-80座5-9公里收費6.1
80-110座5-9公里收費5.8
110座以上5-9公里收費4.9
其他3-5公里,9-12公里等都係咁反比做






YoungMan 發表於 2020-8-14 13:34

南區香隧線特別去利東、深灣哥啲
同埋40、40M年年都話想減班
都唔知開三軸車嚟做咩
如果開到兩軸,講真有著數

ATSE40 發表於 2020-8-14 14:37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0-8-14 13:11
小巴(16/19)同大巴 (90唔計企位),中間個gap太大
班次、走線未能有高效率
例如小巴成日載唔曬,大巴半個鍾 ...

認同你嘅講法。

而家好一部分嘅線客量係唔好睇,但係用細架啲的確可以善用車源,成功例子有 203C、268M,仲有以前嘅 34,雖然客量唔多但係都做到合理班次,好過而家部分線行緊半粒一班仲要整大大部車再陰到兩味都唔會考慮轉行中型巴士。當然,早幾年係有呢樣嘢,但係最尾用途係陰乾 cut 線而唔係真係想做合理班次。

不過引入中型巴士會用多咗人手但係又唔係收貴咗,雖然有機會提升到客量同用盡載客量,以香港咁保守嘅營運態度,任何未 cut cost 就去開源嘅做法都好少去做,仲會俾人話點解唔用大車,睇下呢度嘅討論就知係咩料,。

仲有個問題係有部分線繁時用單層載唔哂,但係其餘時間就太大部,如果係要返廠運車嘅就變咗仲用多咗啲人,又變咗用再多啲人,就算調線都無咁多小巴中巴線嘅車調,不過成功例子就係 91 同 91M,而家唔夠 E6M 用就平日同假日交換車用。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0-8-14 14:52

GA6072 發表於 2020-8-14 13:13
小中大型巴士市場應該重組再分拆出黎
最好就係每公里車費跟路線預定用車座位數反比定出黎
例如


又唔使拆到咁散
限制太大反而自己搏死自己
分大中小巴3個level已經好夠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0-8-14 14:58

ATSE40 發表於 2020-8-14 14:37
認同你嘅講法。

而家好一部分嘅線客量係唔好睇,但係用細架啲的確可以善用車源,成功例子有 203C、268M ...

大巴公司寧願淨做兩味,非繁好多線其實只係蝕住做,有得比佢收車不知幾賺
小巴路線繁時要密車,非繁唔使咁多車,剩車就可以行繁時大巴路線

大巴可以落場返廠,另一邊用到部小/中巴同司機用到盡
成個設計其實切合曬大巴公司同小巴公司各自嘅business model

當然具體安排就要case by case睇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巴士小巴大型化是否減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