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fb1110 發表於 2006-8-13 19:11

有關九巴都普三叉戟車身幾問:

我留意到九巴既都普三叉戟車身有幾種分別:

第一代都普車身,
車尾路線號碼牌箱放係太平門內既頂位,
車身入油位置卻係凹左入去。

第二代都普車身,
車尾路線號碼牌箱放係大平門對下的預設位,
車身入油位置則安排油箱蓋門。

為甚麼九巴都普三叉戟車身會有以上分別的?

KE7782 發表於 2006-8-13 19:36

另搭單問一問九巴都普三叉(這字忘了如何打)戟有多少部及其編號。

S3N92 發表於 2006-8-13 19:54

原帖由 nwfb1110 於 2006-8-13 19:11 發表
我留意到九巴既都普三叉戟車身有幾種分別:

第一代都普車身,
車尾路線號碼牌箱放係太平門內既頂位,
車身入油位置卻係凹左入去。

第二代都普車身,
車尾路線號碼牌箱放係大平門對下的預設位,
車身入油 ...
第一批DM ATR由於車尾窗過大...無法係預設位放置標準牌箱......所以牌箱係窗頂
同批ge城巴都有咁ge情況....不過城巴就改用較細ge牌箱

第二批DM ATR ge車尾窗為為改善呢個問題...所以縮細左車尾窗
新巴30xx同城巴中樓梯trident都因為咁而裝有標準牌箱

[ 本帖最後由 S3N92 於 2006-8-13 19:56 編輯 ]

ATE24 發表於 2006-8-13 19:54

原帖由 nwfb1110 於 2006-8-13 19:11 發表
我留意到九巴既都普三叉戟車身有幾種分別:

第一代都普車身,
車尾路線號碼牌箱放係太平門內既頂位,
車身入油位置卻係凹左入去。

第二代都普車身,
車尾路線號碼牌箱放係大平門對下的預設位,
車身入油位置則安排油箱蓋門。

為甚麼九巴都普三叉戟車身會有以上分別的?
某程度上可以睇成係九記對唔同批次車身o既要求同埋廠方改良o既成果。

從車身內裝睇第二代 DM5000 電躉,你會發覺佢o既內部同第一代 DM5000 膠牌躉係好大o既分別。
例如第二代 DM5000 躉採用更多黑色部件,下層車頭有一個整合於冷氣管道o既條式落車鐘顯示等,採用 CRT 電子潛望鏡等,種種都係九巴同廠方雙方改善o既成果。

S3N92 發表於 2006-8-13 19:55

原帖由 KE7782 於 2006-8-13 19:36 發表
另搭單問一問九巴都普三叉(這字忘了如何打)戟有多少部及其編號。
http://ioo5.net/list.php?lang=&f=0&p=22
麻煩請移玉步

DK5416 發表於 2006-8-13 23:07

原帖由 ATE24 於 2006-8-13 19:54 發表

某程度上可以睇成係九記對唔同批次車身o既要求同埋廠方改良o既成果。

從車身內裝睇第二代 DM5000 電躉,你會發覺佢o既內部同第一代 DM5000 膠牌躉係好大o既分別。
例如第二代 DM5000 躉採用更多黑色部件,下 ...
仲有…電躉改用左較薄身既冷氣槽,同埋九巴標準既出風口,令車廂更涼快…

ArnoldC 發表於 2006-8-14 10:38

其實點解九記要同時又入DM又入Alx?

統一D唔係仲好咩?

namenloz 發表於 2006-8-14 11:01

原帖由 DK5416 於 2006-8-13 23:07 發表

仲有…電躉改用左較薄身既冷氣槽,同埋九巴標準既出風口,令車廂更涼快…

其實係矮躉定係電躉出先嘅?

ccicoltd 發表於 2006-8-14 11:06

原帖由 namenloz 於 2006-8-14 11:01 發表
其實係矮躉定係電躉出先嘅?
矮躉改用新設計冷氣槽時,同時期九巴新出牌的是第一批 ATS,使用舊款冷氣槽。

gakei 發表於 2006-8-14 14:41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06-8-14 10:38 發表
其實點解九記要同時又入DM又入Alx?

統一D唔係仲好咩?

九巴好像是奉行採購 "雙來源" 政策,
防止過於倚賴單一廠提供產品。

第一代都普係先向城巴提供, 所以
或許無考慮九巴 "標準尾牌箱" 問題,
唯有在第二批才更正。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關九巴都普三叉戟車身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