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家日本新幹線針對空氣動力學而設計出黎ge車頭形狀大致已經分為箭頭影同埋鴨咀形
(呢D稱呼係我自己咁叫 我唔清楚官方講法係乜)
但如果500系因為上幾層ge講法而開始退下最前線
能唔能夠代表鴨咀形ge車頭設設計佔緊上風?
我的睇法係,以上理論並未夠完整。即使係事實都好……
我諗係度要用一點篇幅為大家講解一吓各新幹線會社的經營姿態。
東海道新幹由於主管東京─大阪的主動脈,係每種車輛的坐位運用上必定會有一定的要求。
何解?因為東海道新幹線係氣候對策上係最疲弱的。係冬天時,關之原(名古屋─米原)路段定必要落限速
以防止道碴+雪的結合物比列車扯起做成事故。而當打風之時就更加要將列車轉成列車酒店黎俾客過夜。
500系的15m車頭冇錯係空力方面優勝,之但係咁,當500系要做check up之時而要用700系代的話,先前
所講的各車端頭兩排問題會影響劃位的安排。(唔好唔記得,Nozomi一開波就已經係全指定席的,只係係
品川開業後將有一邊車頭改為自由席)
而由於其車頭的設計必須要將cab門後的客用門取消(300系、700系有兩道門),而先頭車的定員數亦唔係
細數目(接近100人),上落車時的time lost會大o左。(自由席更甚)
所以東海一直視500系為眼中釘。
至於山陽新幹線方面,700系係西日本黎講亦都係眼中釘。因為佢的最高行走速度只係得285km/h,再快d
就已經過o左75dB標準,而500系基本性能係容許係山陽行320km/h(當然係唔會over 75dB為前題)。
東日本方面,由於佢沒有嚴格限制坐席的分類,事實上佢亦唔可能咁做,係車輛的設計方針上可以有比較大的自由度。
九州的800系則因為只有6輛的關係,車上的機器類比8輛編成的700系更為集中才會廢cab門後客門。
而近年日本係tunnel boom問題上所得的發現,係需要保持一定的車頭斷面變化率。假如有乜野過於突出的就會增加tunnel boom。
其實箭頭型同鴨嘴形型、馬面型、甚至fastech 360 s的Spinosaurus(棘背龍)形全部都係針對上句的設計。
大家的共通點都係其斷面變化率係一定的。
而長度的增加其實係為o左減少係上下行相遇(特別係隧道入便)時,車尾會比對面車的氣流橫搖影響。
宜家有關designers其實都係不斷地找出一個suit自己公司的坐席使用要求的車頭design。
老實果句,大家真係要俾掌聲給東海同川崎航天的設計師,佢地可以係design到一個suit到300km/h行車、
坐席編排與300、700共通,減低嘈音的10.7m車頭(連車門都係經3d加工先出到黎)。一個被視為最難解決的問題……
[ 本帖最後由 500 於 2006-9-2 03:28 編輯 ] 原帖由 500 於 2006-9-2 03:27 發表
老實果句,大家真係要俾掌聲給東海同川崎航天的設計師,佢地可以係design到一個suit到300km/h行車、
坐席編排與300、700共通,減低嘈音的10.7m車頭(連車門都係經3d加工先出到黎)。一個被視為最難解決的問題……
新幹線ge未來車輛設計無可避免會慢慢向飛機靠攏
因為可以預見越黎越多ge問題都係要由飛機身上搵答案
好似Fastech 360 ge貓耳概念可能係源自飛機翼面上ge spoiler(不過實情係點我唔知)
而車頭設計方面
500系我覺得就係參考自戰鬥機
(我覺得唔只係相似咁簡單 因為超音速飛機ge設計就係要考慮shockwave ge問題)
再遠D講
0系本來就同較早期ge民航機機頭形狀相似
而鴨咀頭設計亦都有可能係源自飛機機翼
(因為機翼ge計本來就係要將drag減至最optimize 而唸落700系果種鴨咀ge斷面變化係同飛機機翼有D似)
當然我咁講係可能有D對號入座
我佩服ge唔係新幹線有幾先進
而係響歐洲各國ge國鐵已經慢慢響LCC面前招架不住
但係新幹線響飛機ge競爭下仍然遇強越強
就算未來無錢去日本坐
我都想去山東或者台灣坐下
當然最想就係廣深港高鐵如果用E3就實在太好啦(繼續發夢)
[ 本帖最後由 kychung 於 2006-9-2 04:15 編輯 ] 原帖由 kychung 於 2006-9-2 04:13 發表
新幹線ge未來車輛設計無可避免會慢慢向飛機靠攏
因為可以預見越黎越多ge問題都係要由飛機身上搵答案
我地要回帶返去1950年代,即係WW2終戰後的時期。
係鐵道技術研究所之中的其中三位技術者:三木忠直,松平精同河邊一曾經係熱海brain storm過彈丸列車的企畫。
之後係銀座搞過talk,最終國鐵的十河信二總裁一鎚定音,最終將東海道新幹線落成。
三木忠直曾經設計過二戰時的bomber銀河、自殺式戰機櫻花。而佢的工作係design列車的先頭形狀。
佢亦親口承認0系‧試驗車1000形係以櫻花作為設計藍本。
松平精當時以佢係前海軍設計戰機的振動設計,戰後加入技研後就至力了解台車的蛇行動與出軌的關係作用,最終將空氣彈簧實用化。
河邊一則因佢係二戰時做的通信開發工作所得出的knowledge,針對ground based信號系統係高速運作時的不足而開發出由地上傳送停止位置的ATC。
所以新幹線係開發之時就已經包含有鐵道及航空的技術係度。
乜野「新幹線ge未來車輛設計無可避免會慢慢向飛機靠攏」啊?根本一早已經係架啦……:lol
我要提呢三位老人家(三木都成90歲以上)的原因,就係因為冇佢地當時的努力的話,新幹線的基本理論就好難得出黎,
甚至係車輛開發的速度都唔會快得咁緊要。
好似Fastech 360 ge貓耳概念可能係源自飛機翼面上ge spoiler(不過實情係點我唔知)
而車頭設計方面
500系我覺得就係參考自戰鬥機
(我覺得唔只係相似咁簡單 因為超音速飛機ge設計就係要考慮shockwave ge問題)
再遠D講
0系本來就同較早期ge民航機機頭形狀相似
而鴨咀頭設計亦都有可能係源自飛機機翼
(因為機翼ge計本來就係要將drag減至最optimize 而唸落700系果種鴨咀ge斷面變化係同飛機機翼有D似)
當然我咁講係可能有D對號入座
fastech的貓耳其實已經係maglev中找到其影子,再根據佢的原理配合車輛限界等限制而得出的結果。
500系的先頭係正如我係上文所指的「保持一定斷面變化率」。
鴨嘴的design其實係日本design新幹線的新方向:「從自然找出答案」的概念腔合。
我佩服ge唔係新幹線有幾先進
而係響歐洲各國ge國鐵已經慢慢響LCC面前招架不住
但係新幹線響飛機ge競爭下仍然遇強越強
就算未來無錢去日本坐
我都想去山東或者台灣坐下
當然最想就係廣深港高鐵如果用E3就實在太好啦(繼續發夢)
當然啦,新幹線本物係一個以mass transit為基盤的全新概念運輸系統,同歐洲果套優等車輛為主思想係完全唔同的。
甚至連有關的建築技本都係以一定的創新方式黎改良,同歐洲的死板design完全唔同。
只係歐洲人叫台灣新幹線每個大站都要落28號波口同加trap point呢兩樣野簡直係發神經…… 原帖由 500 於 2006-9-2 05:19 發表
當然啦,新幹線本物係一個以mass transit為基盤的全新概念運輸系統,同歐洲果套優等車輛為主思想係完全唔同的。
甚至連有關的建築技本都係以一定的創新方式黎改良,同歐洲的死板design完全唔同。
只係歐洲人叫台灣新幹線每個大站都要落28號波口同加trap point呢兩樣野簡直係發神經……
其實歐洲人係點睇日本的設計呢??
既然歐洲鐵路面對飛機招架唔住,
而日本新幹線係可以同飛機平起平坐,
歐洲人有冇諗過引入日本的思維??
另問何謂28號波口同trap point?? 不過凡事由多角度睇
連我自己都唔記得左
除左從鐵路ge角度睇
亦都可以由航空ge角度睇
因為日本(同埋大部份亞洲國家)無乜所謂二線機場
就算有亦都係一D細到無辦法俾噴射機降落ge蚊型機場
(甚至唔可以叫airport 只能叫airfield甚至airstrip)
所以唔能夠發展出歐美果種LCC出黎
航空公司就算再割喉
都好難好似歐美果種LCC咁
價錢可以比鐵路甚至巴士平一大截
(坐轉飛機唔駛100港紙 鐵路同巴士都做唔到)
但係響台灣
台灣高鐵已經令果幾間專做國內線ge小型航空公司食唔安訓唔樂
(雖然其實都係D大公司ge division)
如果想響航空ge角度去討論鐵路同航空之間ge競爭ge話
可以隨時響C2版另開新文繼續
[ 本帖最後由 kychung 於 2006-9-2 17:30 編輯 ] 原帖由 500 於 2006-9-2 02:19 發表
500系本身冇長命斜專用的對策,入到去有關路段都唔可以保證到佢有乜三長兩短時都仲行得……
再講,宜家黎講500系同n700系的完成度都係差唔多。
不過係客室方面,500系就大敗於宜家的700系家族了。
又唔駛落到鹿兒島中央咁南o既:P
JR九州講過800系唔會出走山陽新幹線,咁JR西日本其實會唔會派車落九州新幹線?
正式直通後800系加到幾多卡? 原帖由 500 於 2006-9-2 05:19 發表
銀河、自殺式戰機櫻花
銀河's design is good, but it is a failure, because it didn't get a suitable engine
櫻花's aerodynamic design is rather simple, or crude/crap.
原帖由 kychung 於 2006-9-2 17:29 發表
因為日本(同埋大部份亞洲國家)無乜所謂二線機場
就算有亦都係一D細到無辦法俾噴射機降落ge蚊型機場
(甚至唔可以叫airport 只能叫airfield甚至airstrip)
所以唔能夠發展出歐美果種LCC出黎
Not totally correct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strips in East Asia area after WWII, which were built by either the Allied Force for bombing Japan, or by Japan for intercepting the Allied Force.
The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al capacity in Asia is different from Europe.After the war the East Asia is still in unstable state, and lack of heavy industry to support it'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rastructure.Airport would deem as unnecessary, or not in the first priority.Government control on the air industry is another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boom of the general Asia region, and the government relea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 industry, you can see many LCC started in Asia 原帖由 akboy 於 2006-9-3 02:55 發表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boom of the general Asia region, and thegovernment relea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 industry, you can seemany LCC started in Asia
雖然亞洲係有LCC陸續成立
至少新加坡已經有幾間
不過問題係亞洲ge LCC要做到好似歐美果D咁比坐火車甚至坐巴士都仲要平
就真係相當困難
如版主覺得有需要
煩請移文至C2
謝謝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