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dent_10.3m 發表於 2006-9-20 22:16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6-9-19 11:13 發表

這個政壇第一反骨仔為了晉身立法會,竟放棄自己的既有政治立場,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
93年退出港同盟,隨後已經跟左派組織建立緊密關係,97年加入民建聯,98年代表民建聯當選立法會議員
政治立場ge野我唔討論.
但係繼續留向港同盟會有前途嗎?
如果劉議員繼續留向港同盟(而家ge民主黨),
或者佢到而家仲係一名唔起眼ge第二梯隊.

chai 發表於 2006-9-21 00:21

原帖由 Trident_10.3m 於 2006-9-20 22:16 發表
如果劉議員繼續留向港同盟(而家ge民主黨),
或者佢到而家仲係一名唔起眼ge第二梯隊.

當年劉氐已取得港同盟在沙田區的提名﹐
只是實力不及黃宏發及劉慧卿而落敗。

在馬鞍山仍未發展時﹐港同盟/民主黨於沙田區
的實力相對較弱﹐直至98年改行比例代表制後﹐
才能取得一至兩個立法會議席。

Cantona 發表於 2006-9-21 00:37

原帖由 Trident_10.3m 於 2006-9-20 22:16 發表

政治立場ge野我唔討論.
但係繼續留向港同盟會有前途嗎?
如果劉議員繼續留向港同盟(而家ge民主黨),
或者佢到而家仲係一名唔起眼ge第二梯隊.
一個有堅強政治信念的政客,絕不會像劉江華般作一百八十度改變的
如果他認為留在港同盟沒有前途,大可以作一個獨立民主派,或加盟其他泛民政黨,如前線

不過,他卻選擇投向左派的民建聯
這樣的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信念隨時出賣,值得香港人信賴嗎?

norrislaw 發表於 2006-9-21 07:01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6-9-21 00:37 發表

一個有堅強政治信念的政客,絕不會像劉江華般作一百八十度改變的
如果他認為留在港同盟沒有前途,大可以作一個獨立民主派,或加盟其他泛民政黨,如前線
:Q不過,他卻選擇投向左派的民建聯
這樣的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信念隨時出賣,值得香港人信賴嗎?

所以呢d人會用「地區工作」嚟俘虜選民既心,要知道地區工作做得好d師奶就會好buy佢,於是2008年又送多幾票過民建聯囉。但係而家唔係講緊區議會嘛,我地選民睇既另外一樣野就係你既政績,呢一點劉江華已經喺二讀果晚破晒產:victory: ....

什麼旅遊巴海鮮團,我呸;P

norrislaw 發表於 2006-9-21 07:04

原帖由 Trident_10.3m 於 2006-9-20 22:16 發表

政治立場ge野我唔討論.
但係繼續留向港同盟會有前途嗎?
如果劉議員繼續留向港同盟(而家ge民主黨),
或者佢到而家仲係一名唔起眼ge第二梯隊.

係架喇,有時候良心同埋名利真係好難取捨,睇吓你既立場同埋原則既界線去到邊囉

Cantona 發表於 2006-9-21 11:30

原帖由 norrislaw 於 2006-9-21 07:01 發表


所以呢d人會用「地區工作」嚟俘虜選民既心,要知道地區工作做得好d師奶就會好buy佢,於是2008年又送多幾票過民建聯囉。但係而家唔係講緊區議會嘛,我地選民睇既另外一樣野就係你既政績,呢一點劉江華已 ...
其實,唔可以完全否定哂一些康樂性既地區工作(例如舉辦旅行、興趣班)既重要性
左派那樣做,泛民的議員也應效法
最少令一班師奶覺得,民主派都顧及到佢地既需要,都重視佢地....

hkicq 發表於 2006-9-22 15:59

原帖由 chai 於 2006-9-21 00:21 發表
在馬鞍山仍未發展時﹐港同盟/民主黨於沙田區
的實力相對較弱﹐直至98年改行比例代表制後﹐
才能取得一至兩個立法會議席。
第1次既立法局直選采用'多議席多票制'
港同盟以'89年春夏之交既政治風波'
引發港人恐共潮,民主派經常以'兩票全投'既宣傳
取得絕對性胜利,結果被親中派(當時仍未成立民建聯)
指該選擧制'聯票效應'造成大黨既壟斷,實質上
親中派當時既總体得票超過15%,但議席大敗.
(相若時期既區議會選擧'多議席多票'親中派以相若既得票,
在港島南區1席都無)
到95年既第2次既立法局選擧,轉用左'單議席單票制'
(在前英國殖民地流行既選擧制)但係選區就與區議會有別.
當時民建聯已有一定既支持,但議席仍不如人意.
該制度最受詬病既係選區划分可嚴重影响'賽果'
民主黨以政治'明星'多既特點,以大量空降定點攻擊取得成功.
最明顯例係將以親中派為主既柴灣區划入民主派占先既港島南,
削弱親中派在港島區既勢力.民主派自恃自大,經常稱民建聯係政治垃圾,
在九龍東大扣工聯會帽子'不要共產女干部'
結果就驕兵必敗,輸俾共產女干部.
在港島東李柱銘雖然大胜,但係就無視寂寂無名既港進聯
蔡素玉竟可取得過萬票,造成福建大團結,
引致今屆立法會李柱銘中左蔡素玉'告急'計.
現時采用'比例代表/最大余額法'雖然被指係為親中派制造,
對于以勢力平均為特點既民建聯較有利,但以回歸后
既立法會選擧得出既結果,各政黨所得議席大体與支持度相若,
名單制既副作用俾名氣較次既人'偷雞'上位亦略為不足
(第1次立法會選擧名不經傳既前線何秀蘭就係'攀車邊')
但係就提升香港人既參選意慾,如灣仔區新青年參選
以至今屆既獨立鄭經翰/長毛亦可以當選.

leslie 發表於 2006-9-22 23:09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6-9-21 00:37 發表

一個有堅強政治信念的政客,絕不會像劉江華般作一百八十度改變的
如果他認為留在港同盟沒有前途,大可以作一個獨立民主派,或加盟其他泛民政黨,如前線

不過,他卻選擇投向左派的民建聯
這樣的一個人,能夠 ...

同意.劉車手的表現真係使人失望...

權力使人腐化又一證明

leslie 發表於 2006-9-22 23:11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6-9-21 11:30 發表

其實,唔可以完全否定哂一些康樂性既地區工作(例如舉辦旅行、興趣班)既重要性
左派那樣做,泛民的議員也應效法
最少令一班師奶覺得,民主派都顧及到佢地既需要,都重視佢地....

呢d要唔少資源,一個收十/廿蚊,一個收購$50-60,仍有人覺得唔抵ma...

hkicq 發表於 2006-9-23 12:02

原帖由 Cantona 於 2006-9-15 23:44 發表
剩餘的6席,由匯點(2席)、民協(1席)、劉慧卿、黃宏發、戴展華
親建制陣營只能取得2席
匯點係80年代著名既'壓力'團体,成員有較佳既政治認知,
在中英談判時最先支持香港回歸中國,不支時英派既'主權換治權'
在被港同盟'兼併'以后,黨徽只以飛翅既3點代表匯點,
原港同盟鵨'紫荊'消失,在親中派認為象征更反動.
原匯點成員現時應係已離民主黨(張仁良?)
另外回歸前既親'建制'應係指親英而非親中既?
至于身為'正義'既律師不應親中,在几年前去世既英籍
市政局議員/柴灣區議員貝納琪以支持貧苦市民對抗'港英壓迫'
(如前'寮仔部'對木屋區居民頻密進行'調查'以迫千)
為香港左派支持,去世時東區既左派區議員就先行致悼.
貝氐在世時就以支持平民公義而有流行語
'今次真係貝納琪'意指'大撞(狀)'即係現時所用既'total loss'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當年今日:立法局首次直選(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