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皇的教室》的感受
《女皇的教室》部戲已經去到尾聲,看到不少人對戲的評價,對演員的意見。《女皇的教室》的確是對今日香港教育的當頭棒喝。
有某校長覺得這套電影很有問題,但據知他管理的學校,老師流失量不輕,工作量頗大,人人「見完」遠之。〔見完工都唔想佢請〕早前又被揭發學校操守有問題。他利用傳媒救了學校,但是不是代表學校有真正的實力?還是透過一些技倆令自己生存?
死亡教育是台灣的公民道德教育的課題,香港認為自己有教改,走在最前卻對死亡隻字不提。「唔好自殺」,「問題有好多解決方法」,假如我是一個聰明人,我才不聽你的廢話。倒不如透過活動教育,讓學生真切看到死亡、幸福、墮落、疾病、貧窮……從生活實例感受生活,對自己的一切感恩。
讓學生感受社會的實況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當小學生升上中學就要面對這些問題,這些人事間問題,只會增多,學生不能學會,不會處理,只會造成情緒困擾。
戲中的真矢強調成績,其實是一個明確目標。當人有明確目標就會努力進發。現今學生為何喜歡生事?主因在於沒有目標。對處理青少年問題,最重要讓青少年有目標,有成功的機會,當青少年有目標,自然努力取得成功,最後得到自信心,對於只說「不要與人競爭,只要勝過自己就行」來得更具體而優勝。而教導員的角色是檢討計劃、部署下一步、解決學員的情緒問題、技術問題,而非單單安慰和鼓勵,這是今日教育界缺少的實際工作策略。
當然部份戲情是誇張,但誇張是一種戲劇效果吸引觀眾,當然不能排除各人口味不同,而產生不同感受。而選材上,大家都有學校生活的體驗,這使戲劇成功的靺其中一個因素。對於成人來說,真矢的話是合情合理,是成人世界的真實反映;對小孩來說,這些討厭的老師,是他們生活中的真實體驗,這從中吸引了成人和小孩一同觀看。
拍攝技巧上,能恰到好處運用驚嚇技巧,帶出驚恐、懼怕的感受。
如能善用並加改良真矢的教學方式,在香港仍有生存空間,懷著相近信念的前輩教師已退下火線,只見現今的校長教師,空有理念,理論多多,實踐時部署粗疏,問題浮現,加以打壓,以行政手段處理,甚至充耳不聞,就是今日處理學童問題的「良方」。這樣,只見到學生問題日益嚴重,單靠學生輔導主任,教育心理學家,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教育界從沒想過問題的本源,自身的能力、困境,最欠缺的是策略部署。策略不光靠理論,而是學術、研究、分析而得出的方法。
《女皇的教室》播放至今,有不少學員向我反映我是女皇,我修訂為:國皇,我問:你願意活在只有淚水的「國皇教室」嗎?他們這邊說慘,在那邊又說:願意。千萬不要踢走他 / 他們。要當上國皇 / 女皇又要眾人服從,聽信於你,是要有一套方法:以法治人,以德服人,以情動人。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