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意見調查] 鐵路發展策略2000
引言摘自路政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二零零零年五月十六日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00》,為規劃香港鐵路網絡直至二○一六年的進一步擴展,提綱挈領制定出藍圖。
現時正在興建的六條鐵路將於未來五年相繼竣工,政府會繼續投入資源,擴展鐵路網絡。
《鐵路發展策略2000》為規劃及實施下一期的鐵路擴展計劃制定藍圖,這些計劃可望於二○○八至二○一六年間完成,為香港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及可靠的鐵路運輸系統,並減少對道路交通系統的倚賴。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00》,鐵路擴展計劃完成後,鐵路網的總長度會較現時增加最少百分之七十,達到二百五十公里以上。屆時,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居民及百分之八十的工作人口將會座落於鐵路車站的範圍內,鐵路佔所有公共交通市場的百分比亦會增至約百分之四十五。
-------------------------------------------------------------------------------------------------------------------------------------------------
本人現正跟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進行一份學術研究報告,研究有關《鐵路發展策略2000》對香港鐵路的影響以及巴士服務之衝突,懇請大家發表意見。
請盡量以發表建設性意見,切勿灌水,多謝大家!
norrislaw 上 假設《鐵路發展策略2000》如期實施:
-一部分與鐵路沿線重疊的巴士路線會取消,迫使居於沿線車站較遠地方(距車站500米或以上)的乘客,
需轉乘接駁線巴士到鐵路車站;而這些地方,本來是巴士沿線會停靠的。
-有可能干預巴士公司的運作,因為新鐵路路線通車後,運署會要求巴士公司取消與鐵路重疊路線,
改為開辦只與鐵路車站接駁的路線,巴士公司收入將減少。
-由於香港鐵路的路線、車站限制,只提供每站各停的服務,不設快速、急行等服務,
一些路線如屯門至油塘、灣仔至柴灣等,如果乘鐵路的話,車程往往會比乘特快線巴士為久。
例外的是西鐵路線,往來屯門元朗至西九龍的鐵路車程,比特快線巴士短得多。 那麼,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推出的時候,政黨及社會上有沒有反對聲音*?而當時的政府如何回應?
歡迎繼續!
* 反對聲音指民間回應,並不代表巴士迷因個人喜好路線被削減車輛而在討論區發表有BIAS的意見。 參考:在Google搜尋器鍵入關鍵字"鐵路發展策略 反對"。
其實是有的:
當提出擬與建港島南線時,在西區及南區擁有眾多巴士線營運權的城巴和新巴,
曾經強烈反對與建港島南線,因恐會削弱區內巴士路線的主要地位,影響巴士公司的主要收入。
而政府對這一方面不置可否。
2001年,當時九廣東鐵規劃落馬洲支線,在經過上水塱原時,原打算以高架橋穿越;
後來經多個團體如WWF、政黨、壓力團體等大力反對,認為會破壞該處已發展濕地的生態發展。
結果環保署否決「以高架橋穿越」的定線設計,迫使九鐵將定線,以隧道形式穿越塱原。
還有一個例子,證明《鐵路發展策略2000》,間接令香港兩大鐵路公司合併,
可參考《維基百科—沙中線》條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沙中線 多謝UCR683 及053h4的意見,因為本人不在香港,無法直接拿到區議會的HARDCOPY, 可否給我一些參考文件的連結呢?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