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li0104 發表於 2021-5-1 14:35

C款設計未必可行
如果係剎車時係後梯行落黎,會仲易一野跌落樓梯(因為向前衝力大左而冇阻擋)

英雄 發表於 2021-5-1 14:42

DIH 發表於 2021-5-1 15:56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21-5-2 11:10 編輯

柏林呢隻13.8米,尾梯橫放車尾直衝落門,可視為A1改良版:
https://www.urban-transport-maga ... m-alexander-dennis/

呢種設計可以盡量增加上下層載客空間。在中門前後削半米即可成為12.8米,唔影響車尾佈局。MAN好似都係類似設計(講真應該係ADL參照MAN來設計)。

德國車比英國標準矮,我就唔知對樓梯有冇好大影響,若真係要參照來做,上層要加多一級,可能再少兩張椅。

expertuser2004 發表於 2021-5-1 18:03

香港熱狗時代是 B
澳門新福利是 A2

除非有發明高輪拱可跟平地水平一樣, 否則要有雙輪椅位 / 高載版只能二選一, 並沒三大門版
雙梯版香港境內不實用, 並受限運吉 12.98m 管制 = 大幅限制座位數目
即不會有 C1, C2, A2, A1, 得 B, R, D

cky 發表於 2021-5-2 02:45

expertuser2004 發表於 2021-5-1 18:03
香港熱狗時代是 B
澳門新福利是 A2



當年九巴好 sell 三門三軸車,中門供上層用,後門就下層加上層,中間製造好大的打麻雀空間,不過也因令座位減少了,後來就冇再用三門車

ky26042008 發表於 2021-5-2 03:54

除咗A1其他基本上唔可行

C1、C2:安全性問題
樓梯向前設計萬一巴士急停,樓梯上嘅乘客就會因為慣性飛落下層

單梯三門設計:效率唔高
一般乘客落車樽頸係上層落下層條樓梯到,上層落唔到下層落車,同時上車乘客比樓梯位頂住倒塞返去車外,所以加闊落車門係無助解決問題,本身下層頂閘時已經可以開頭閘疏導,唔解決上下層樽頸問題基本上唔會有大改善

乘客唔肯行入車尾除咗因為落車麻煩重有車尾空間狹窄,有其他乘客落車時要讓路比人過係相當麻煩,版友可以觀察吓單門車頂閘時,係車尾行去車頭係可以玩成分鐘

有條件嘅可以係流水線用A1推行單向樓梯,車頭樓梯只供往上層,車尾樓梯就只供落下層或者落車,咁樣就可以解決落車人龍頂住上車乘客嘅問題,反正流水線唔會大上大落,塞人問題好少出現,落車人龍出現原因只係而家好多乘客鐘意企係樓梯口頂住人,或者等巴士停定先係上層走落黎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1-5-2 10:51

cky 發表於 2021-5-2 02:45
當年九巴好 sell 三門三軸車,中門供上層用,後門就下層加上層,中間製造好大的打麻雀空間,不過也因令座 ...

中後窄門同單闊門分別唔大落車樽頸係條樓梯

除非加多條樓梯,否則再加門無用
睇下紅隧或者屯轉d 260X 263 就知

但條樓梯就直接無左上層10 個位下層又10 個位既時間,見SG Man/ADL 車
要做公路線根本無呢個價值
除非好似倫敦或者新加坡咁咁大量流水,香港類似 1A 5B 6C 果類有用

Man@MFHK 發表於 2021-5-2 15:49

本帖最後由 Man@MFHK 於 2021-5-2 17:17 編輯

DIH 發表於 2021-5-1 15:56
柏林呢隻13.8米,尾梯橫放車尾直衝落門,可視為A1改良版:
https://www.urban-transport-maga ... m-alexan ...
贊成呢種設計,而且佢另一重點係前梯下層入口係由司機位後面上去,方便上車乘客直上樓上,而尾梯完全係供上層乘客落車用,有效分流,咁下層車廂中部可以開大水塘俾人企,下層乘客可以按照自己身處位置選擇由中門或者尾門落車,變相鼓勵班人企入D唔使驚落唔到車而塞晒近中門位置。

Choi 發表於 2021-5-2 16:24

電車咁短都做到雙樓梯,點解巴士要堅持用直梯?同埋我記得電車120同城巴105個樓梯spec同其他車唔同,有待版友補充。

Man@MFHK 發表於 2021-5-2 17:38

Choi 發表於 2021-5-2 16:24
電車咁短都做到雙樓梯,點解巴士要堅持用直梯?同埋我記得電車120同城巴105個樓梯spec同其他車唔同,有待版 ...

電車條梯又窄又彎,巴士要用即係要返去熱狗年代設計。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邊隻三門車佈局最適合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