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4
發表於 2021-5-27 14:44
nchmt
發表於 2021-5-27 14:55
據閣下統計結果,九巴及新巴載客量跌幅百分比並無明顯差距。本人認為載客量跌幅的比較不能單靠對比下降百分比,亦要留意下跌的人數。由於新城兩巴基數較細,本人認為對比跌幅百分比並不能準確代表整體情況。
053h4
發表於 2021-5-27 15:05
nchmt
發表於 2021-5-27 15:15
本帖最後由 nchmt 於 2021-5-27 15:26 編輯
並非沒有影響結論,而是並不能夠得出結論。
例子一:
A有十個蘋果,B拎走三個,跌幅30%
C有五個蘋果,D拎走三個,跌幅60%
雖然跌既數量一樣,但係因為基數有差別,跌幅百分比不能準確顯示跌幅。
例子二:
A有十個蘋果,B拎走三個,跌幅30%
C有五個蘋果,D只拎走兩個,跌幅40%
就算跌既數字更少,跌幅百分比仍不能相提並論。
跌幅百分比在基數不同的情況下比較並不能準確得出結論。
053h4
發表於 2021-5-27 15:19
GM
發表於 2021-5-27 15:20
九公部分路線疫情之前長期留後 例如277x 270b 造成潛在乘客回流
Man@MFHK
發表於 2021-5-27 15:20
本帖最後由 Man@MFHK 於 2021-5-27 15:22 編輯
九巴無線皇B1仲有大把大西北對外線頂住,新城無B3系加A線無晒客但仲要開車運櫈燒銀紙佢仲可以靠咩頂住?唔通真係柴小救全家咩?;P
nchmt
發表於 2021-5-27 15:28
本帖最後由 nchmt 於 2021-5-27 15:30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21-5-27 15:19
新巴+城巴+九巴為基數, 2019年新巴+城巴總客量佔約25%, 月乘客量以是以千萬計, 並非統計上所說的基數較細 ...
新城只佔25%九巴75%
以簡單數學能夠得出,新城基數是較少的。
其實我既意思係
客量跌幅唔係簡單統計學能夠表達出黎既東西
如果咁簡單就得出結論
精算師用途係邊?
053h4
發表於 2021-5-27 15:39
Quanta
發表於 2021-5-27 23:32
要有效分析,不如睇埋佢分返港島 九龍新界 過海 三類嗰條數? 再比較下港鐵跌幾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