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US] 紐約地鐵掠影 (多圖)
紐約巿擁有全美國規模最大、滲透最高的地鐵網絡,地鐵已經成為民眾生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紐約文化的寫照。上次來訪紐約,已經是七年前的事,看了許多東西,也有許多東西還沒有看過。這次再訪,進一步感受到地鐵以至整個城巿的生命力。地鐵網絡錯綜複雜,特快、慢車也有許多不同組合,臨時改道亦見怪不怪,連我這個交通迷也要一些努力才能適應。
這次走訪了許多七年前沒有機會到的地方,也坐過一些上次沒有坐過的地鐵線路。這次關於紐約地鐵的介紹,分為以下部分:
1. A Division (IRT)
2. B Division (IND/BMT)
3. 7 Train
4. Second Avenue Subway
5. 其他
===
1. A Division (IRT)
紐約地鐵網絡,運作上分為 A Division 和 B Division,當中 A Division 包括所有數字路線(即 1 至 7 號線)及 42nd Street Shuttle。歷史上, 紐約地鐵網絡由三間獨立公司組成,A Division 前屬 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 Company (IRT),1940 年收歸巿政府。
營運上,A Division 採用的列車,車卡較狹窄較短,闊度只有 8.6 呎(2.62 米),長度亦只有 51 呎(15.5 米),與 B Division 車輛 10 呎闊,有顯著分別。雖然軌距相同,但車卡闊度有別,兩組路線列車不能交替使用。這個分別,跟柏林地鐵的 Kleinprofil 與 Grossprofil 十分相似。
https://i.ibb.co/pd7fJH3/IMG-9773.jpg
這次四天紐約之旅,乘坐 7 Train 以外其餘幾條 IRT 的機會不多。這天晚上,坐過 3 Train 由 42nd Street 到世貿旁邊的 Park Place;車型是 Kawasaki 製造的 R62,已有接近 40 年車齡。
https://i.ibb.co/VTkmLw2/IMG-9771.jpg
R62 內籠
https://i.ibb.co/znpGp7k/IMG-9775.jpg
3 Train 在 Manhattan 的 Broadway-Seventh Avenue Line 以特快形式行走,從 34th Street 直飛 14th Street,再直飛 Chambers Street,沿途飛起七個車站,很爽
https://i.ibb.co/YtMhrsY/IMG-9781.jpg
在許多只有慢車停靠的車站,特快車會在中間的兩條路軌飛過
https://i.ibb.co/5TdMKwB/IMG-9782.jpg
R62A 內籠。R62A 由 Bombardier 生產,與 Kawasaki 建造的 R62 基本上沒有分別
https://i.ibb.co/HFvS3N7/IMG-9776.jpg
https://i.ibb.co/wNY5fdm/IMG-9777.jpg
紐約地鐵滲透率高,尤其是 Manhattan 區,隔幾個街口就有一個車站,這些位置相鄰的車站,往往在地底打通,雖然要走一段距離,但仍可以在各路線之間轉乘。比如 Park Place (2/3) 就跟 WTC (E) 及 Cortlandt Street (N/R/W) 打通。
https://i.ibb.co/JcV4DS8/IMG-9750.jpg
Brooklyn 的 Borough Hall 車站
https://i.ibb.co/vXSKwGk/IMG-9752.jpg
2 Train 的 R142。這批列車由 Bombardier 製造,千禧年後投入服務
https://i.ibb.co/mFbLnMB/IMG-9753.jpg
來到 Times Square-42nd Street
https://i.ibb.co/T2ZDCSx/IMG-9754.jpg
往下走一層,轉乘 7 Train 往 Flushing;7 Train 與 1/2/3 Train 的月台呈十字交錯
---
2. B Division (IND/BMT)
B Division 可再細分為 Independent Subway System (IND) 及 Brooklyn Rapid Transit Company (BRT,後來改組變成 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 Corporation, BMT)。IND 包括 A/B/C/D/E/F/G Trains,由巿政府全資擁有;而 BRT 則包括其餘字母路線,即 J/Z/L/M/N/Q/R/W 及 Franklin Avenue Shuttle。隨著 BMT 於 1940 年售予政府,IND 終於 IRT 及 BMT 合併,成為今天的紐約地鐵,而 IND 與 BMT 則合組為 B Division。
https://i.ibb.co/10zVFnT/IMG-9632.jpg
https://i.ibb.co/t2sWz19/IMG-9633.jpg
從世貿/PATH Station 的 The Oculus 進入 E Train 的終點站 World Trade Center。新建的 The Oculus,與舊有車站,對比真大。
https://i.ibb.co/BC2BZYc/IMG-9634.jpg
這是 E Train 的終點站,列車會在此調頭
https://i.ibb.co/8BbC1ZW/IMG-9635.jpg
E Train 今天已全面使用 R160 列車。R160 又可細分作 R160A 及 R160B 兩組,前者由 Alstom 建造,而後者由 Kawasaki 建造,兩間公司合資投得這批列車的合約。這架 R160B 車身已髹上新塗裝,與交付中但尚未載客的的 R211 看齊。
https://i.ibb.co/R37G5LX/IMG-9637.jpg
https://i.ibb.co/HKgCDJT/IMG-9639.jpg
R160 內籠
https://i.ibb.co/4mwGcHV/IMG-9638.jpg
經過小規模中期翻新的 R160,除了車外塗裝與 R211 看齊外,車卡兩端的橫排雙座椅皆已拆除,騰空更多車廂空間;同時亦換上黃色雙扶手柱
https://i.ibb.co/znMX2WF/IMG-9640.jpg
R160 的電子線圖,顯示列車餘下停站
https://i.ibb.co/PwpLRML/IMG-9641.jpg
亦會在此顯示下站名稱
https://i.ibb.co/VJwQhrZ/IMG-9657.jpg
E Train 正常是應該是 Queens Blvd 一段特快行走的,使用中間路軌飛站;但這個週末,因為工程緣故,與 F Train 一同改為慢車 (local) 行走,停靠沿線 R Train 及 M Train 平行路段各站,因而加停了至少八個車站,並在特快與慢車交匯的月台,改用兩側慢車月台上落。這種情況,特快變慢車、慢車變特快,也見慣不怪,只是我連續兩次到訪紐約,都碰到 E Train 週末期間特快變特慢的情況。
https://i.ibb.co/br7RDHD/IMG-9565.jpg
https://i.ibb.co/9Ny4tZH/IMG-9566.jpg
另一天有機會從相連的 Cortlandt 車站,坐 R Train 到 Queens
https://i.ibb.co/8sg2D13/IMG-9567.jpg
月台裝有屏幕,顯示列車改道、服務臨時調整資訊
https://i.ibb.co/YQJTxhK/IMG-9568.jpg
這些百年歷史的地鐵站,其中一大建築特色,就是牆壁用瓷磚鋪成。就連上面的文字與圖案,統統都是瓷磚來的。看落很老舊、很落後,但很有藝術價值。
https://i.ibb.co/KXnn42B/IMG-0030.jpg
就連 Canal St 車站「華埠」兩字,也是用瓷磚砌成的。Impressive!
https://i.ibb.co/YNdVh4W/IMG-9569.jpg
許多較舊的車站,不一定設有電梯;乘客來往兩邊月台,要走樓梯。
https://i.ibb.co/RykMpDV/IMG-9570.jpg
這天是假期,人流不多,BMT Broadway Line 的班次不太理想
https://i.ibb.co/4Fb1wMX/IMG-9571.jpg
月台上面的貼紙,提醒乘客維持社交距離
https://i.ibb.co/b1JvmRm/IMG-9575.jpg
34th Street-Herald Square 的 BMT 月台,畫面左邊是北行慢車 R/W 使用,右邊是北行特快 Q/N 使用,分隔板的另一邊是南行特快 Q/N 及南行慢車 R/W。
https://i.ibb.co/RSQH4KJ/IMG-9576.jpg
https://i.ibb.co/1YV9w3s/IMG-9578.jpg
本來打算坐 R Train 直達位於 Elmhurst 的目的地,不料中途突然廣播,說因為原有路段停電,這架 R Train 要臨時改道,改跟 N/W 到 Astoria;指示前往 Queens Blvd 的乘客,需在臨時改停的 Queensboro Plaza 轉乘 7 Train,並於 Jackson Heights-Roosevelt Ave/74th St-Broadway 車站,看看能否轉乘 E/F/R 線,前往原來目的地
https://i.ibb.co/gwCgw0Q/IMG-9577.jpg
這就是 Queensboro Plaza 露天車站,N/W 線與 7 Train 在此對面月台轉乘
https://i.ibb.co/bQZPxDj/IMG-9579.jpg
剛才坐的 R Train 未翻新 R160B
https://i.ibb.co/9w3PqhH/IMG-9786.jpg
從剛離開 Queensboro Plaza 前往 Flushing 的 7 Train 上面,拍攝兩列相遇的 N Trains;N Train 北行離開 Queensboro Plaza 後往左轉,前往 Astoria。圖中往 Astoria 的 R160,與前往 Coney Island 的 R46 列車相遇。自從六十年代建造的 R32/R32A 於去年十月全退後,Pullman Standard 生產的 R46,已經成為紐約地鐵最老的載客車輛。
https://i.ibb.co/0m6k8rN/IMG-9784.jpg
https://i.ibb.co/6FXZ0pB/IMG-9785.jpg
另一列 N Train 的 R46
https://i.ibb.co/LYmSvzm/IMG-9825.jpg
https://i.ibb.co/Pw50KFn/IMG-9826.jpg
https://i.ibb.co/LJbWfhk/IMG-9827.jpg
https://i.ibb.co/7n055DC/IMG-9828.jpg
https://i.ibb.co/ZVXrvfW/IMG-9829.jpg
IND 63rd Street Line 的 Roosevelt Island 車站,是少數於八十年代末啟用的車站之一,現時只有 F Train 停靠。從牆身、地磚到照明,設計風格明顯與百年老車站有別
https://i.ibb.co/R2798gn/IMG-9830.jpg
https://i.ibb.co/0y5Lhzn/IMG-9831.jpg
https://i.ibb.co/7YsrM6k/IMG-9832.jpg
https://i.ibb.co/0f6GVZW/IMG-9835.jpg
IND 63rd St Line 的另一個車站 21st Street-Queensbridge,同樣於八十年代末啟用
---
---
---
(下續)
3. 7 Train
上次到紐約,沒能抽空到 Flushing 的華埠,因此也沒能坐 7 Train 這條特別的路線,也就是 IRT Flushing Line。對比起 A Division 的其他路線,7 Train 並沒有於 Manhattan 巿區南北走向的路段,露天路段所佔比例較大,每抽車的車卡數目 (11) 亦比其他數字線的 10 卡車為多;且能維持非繁忙時間每五分鐘一班的頻密班次。
https://i.ibb.co/TK0pPwM/IMG-9580.jpg
Queensboro Plaza 的 7 Train 月台東行方向,西行的 7 Train 與 N/W 在下層
https://i.ibb.co/jGJL6h3/IMG-9581.jpg
https://i.ibb.co/hytZ9dh/IMG-9582.jpg
一列東行往 Flushing 方向的 7 Train 正在進入 Queensboro Plaza 車站
https://i.ibb.co/9YxsJmC/IMG-9583.jpg
7 Train 使用 Kawasaki 建造的 R188 列車。R188 列車當中,不少是由 IRT 其餘路線使用的 R142A 列車改裝及翻新而成,包括這架 7326。
https://i.ibb.co/YbR1ygX/IMG-9585.jpg
https://i.ibb.co/Dw7NwH0/IMG-9584.jpg
https://i.ibb.co/McG34cr/IMG-9586.jpg
來到 90th Street-Elmhurst Ave 車站(本來計劃是坐 R Train 直達 Elmhurst Ave 的,但因為臨時改道,要坐 7 Train 到此再步行十多分鐘,前往打算要去的餐廳)。留意車站設三軌,中間路軌供 7 Train 的特快班次使用。特快班次只提供周一至五工作天早上西行往 Manhattan,及下午東行往 Queens 的服務。
https://i.ibb.co/8dfp2v0/IMG-9587.jpg
車站大堂
https://i.ibb.co/XJkjMFx/IMG-9588.jpg
車站外觀
https://i.ibb.co/hZhWx85/IMG-9595.jpg
從地面看地鐵橋樑結構
https://i.ibb.co/2kgKBW1/IMG-9596.jpg
https://i.ibb.co/yXY54Qn/IMG-9597.jpg
對面前往 Manhattan 的一列 R188
https://i.ibb.co/c1ByY4k/IMG-9791.jpg
61st Street-Woodside 是 7 Train 其中一個特快及普通班次均會停靠的車站,中間路軌只供特快班次上落
https://i.ibb.co/khXRfRC/IMG-9792.jpg
這個車站同時可接駁 Long Island Rail Road
https://i.ibb.co/7j3Jc3q/IMG-9793.jpg
上方是 7 Train 的橋樑結構,中間一層是 LIRR
https://i.ibb.co/92fsdSg/IMG-9598.jpg
這種景象,對於熟悉紐約的朋友,可能見怪不怪;一些陌生人突然在地鐵車廂來表演音樂,娛樂乘客,然後請求乘客捐錢。
https://i.ibb.co/pRr1ccS/IMG-9599.jpg
https://i.ibb.co/cCFhV2X/IMG-9600.jpg
來到 Mets-Willets Point 車站。原來這兒除了是 New York Mets 欖球隊基地 Citi Field 所在以外,還是 7 Train 的 Corona Yard 所在地
https://i.ibb.co/QkpDndK/IMG-9601.jpg
https://i.ibb.co/r3MPcbX/IMG-9602.jpg
在車廠休息當中的 R188
https://i.ibb.co/SnqMsZg/IMG-9603.jpg
雖然 7 Train 已無 R62/R62A 行走,但不知何故,這兒停放了兩卡 Bombardier R62A 車廂,包括車卡編號 1958
https://i.ibb.co/cbT3jQR/IMG-9604.jpg
還有按照 R62/R62A 規格建造的 R134 工程車 EP011
https://i.ibb.co/0yLRjG8/IMG-9605.jpg
這條彎曲的路軌,供列車在車廠內 U-turn 調轉方向
https://i.ibb.co/QncKn8F/IMG-9606.jpg
https://i.ibb.co/25VbgnC/IMG-9607.jpg
泊滿列車的 Corona Yard
https://i.ibb.co/0r4Rg2g/IMG-9608.jpg
上面的相片,其實是在這條從 Mets-Willets Point 通往 Citi Field 的行人天橋上面拍攝
https://i.ibb.co/9r8ntJG/IMG-9610.jpg
https://i.ibb.co/M6CNRNL/IMG-9609.jpg
R188 列車,除了設有駕駛室的 A cars 外,所有 B cars 與 C cars 兩邊車門均以錯位設計
https://i.ibb.co/XJxCZj9/IMG-9759.jpg
雖然 7 Train 大部分路段均露天行走,但兩端終點站,包括 Flushing-Main St,均位於地底
https://i.ibb.co/9ttMWhj/IMG-9761.jpg
Flushing-Main St 車站共設有三條路軌
https://i.ibb.co/09FrTFx/IMG-9762.jpg
Flushing-Main St 東面大堂
---
4. Second Avenue Subway
Second Avenue Subway 是紐約地鐵最新通車的路段,於 2017 年啟用,暫時只得 Q Train 全日行走,已開通路段亦只有三個車站。實際上,Second Avenue Subway 早於 1920 年被提議建造,1972 年開始動工,但於 1975 年因為巿政府財困而暫停;直到 2007 年方才復工,首期三個車站,以及短短 2.9 公里隧道,已耗資 44.5 億美元。是否值得,見仁見智。由於復工之時,Upper Manhattan 已建造了不少高樓大廈,致使建造工程複雜程度及難度甚巨,部分車站使用爆破形式興建。
https://i.ibb.co/rphZ293/IMG-9810.jpg
這是 Lexington Ave-63rd St 車站,實際早於 1989 年已經啟用,但當時只使用一邊月台,另一邊預留予 Second Avenue Subway 的月台則被牆壁圍封;隨著 Second Avenue Subway 得以落實,車站亦進行改建,成為 Second Avenue Subway 與其餘地鐵網絡的轉乘站。
https://i.ibb.co/PzFKR3j/IMG-9811.jpg
Q Train 的 R46 內籠。正如上面提到,R46 是紐約地鐵現役最舊載客車輛。
https://i.ibb.co/Xy0s3jx/IMG-9815.jpg
來到 Second Avenue Subway 第一期的終點站 96th St。可見車站設計較為現代化,月台明顯更闊,亦沒有使用一般百年老站採用的瓷磚來鋪設牆身。
https://i.ibb.co/vcXwpmC/IMG-9814.jpg
R46 列車外觀
https://i.ibb.co/84Qj5Vv/IMG-9816.jpg
https://i.ibb.co/nDqxBbX/IMG-9819.jpg
車站大堂,明顯亦較百年老站更富空間感
https://i.ibb.co/RvDKbfc/IMG-9817.jpg
從大堂通往地面的扶手電梯。紐約地鐵這百年老店,車站設扶手電梯通往地面,不是必然的事。
https://i.ibb.co/yYxykY3/IMG-9821.jpg
https://i.ibb.co/xF7bbhd/IMG-9822.jpg
車站出入口,位於住宅大廈下方
https://i.ibb.co/d7zPy3C/IMG-9823.jpg
觀摩過後,返回月台,乘 Q Train 繼續當日行程
---
5. 其他
https://i.ibb.co/H4Nyg5D/IMG-9833.jpg
卡在某地鐵站停運中扶手電梯的汽水罐
https://i.ibb.co/F55yjHP/IMG-9646.jpg
https://i.ibb.co/zQ6F4wn/IMG-9653.jpg
Midtown Manhattan
https://i.ibb.co/NmrXsCb/IMG-9868.jpg
Manhattan 與新澤西州,僅 Hudson River 一河之隔
https://i.ibb.co/d6h4hsd/IMG-9869.jpg
從 Intrepid Sea, Air, and Space Museum 看 Uptown Manhattan
https://i.ibb.co/8bpFMxt/IMG-9879.jpg
Midtown and Lower Manhattan
https://i.ibb.co/L9WGXHY/IMG-0034.jpg
https://i.ibb.co/xqKBP3h/IMG-0035.jpg
Manhattan 的 Chinatown,格局與三藩巿的倒有幾分相似
https://i.ibb.co/z8Th5jw/IMG-9613.jpg
https://i.ibb.co/HHCk5dk/IMG-9616.jpg
我來的時候,正好快要中秋節前。在 Manhattan 與 Flushing 的 Chinatowns 的超級巿場,隨處可見月餅。當中有香港的牌子(不了),也有一些借香港某些品牌滔光的牌子,相信是中国製造的。
https://i.ibb.co/3RjnMf0/IMG-9796.jpg
也有借香港「美心」與「大班」兩個知名品牌命名的餅店,當然跟香港的沒有任何關係,不用擔心是藍店。
https://i.ibb.co/yyhZRBT/IMG-9592.jpg
https://i.ibb.co/ynK9L2s/IMG-9593.jpg
這次來紐約巿,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尋五湖四海的地道美食。紐約巿尤其是 Queens 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聚居。在美國極罕見的印尼菜,竟然也讓我在這兒找到。
https://i.ibb.co/r4rcHwj/IMG-9625.jpg
正宗韓國芝麻湯麵。美國有不少韓國菜館,但如果想找到 bibimbap、泡菜、韓燒以外的一些地道傳統風味,不得不事先做足功課,走到這些移民社區。手工造的彈牙麵條、濃稠的芝麻醬,叫人一試難忘。
https://i.ibb.co/4mj64Py/IMG-9655.jpg
還可以找到來自西藏…
https://i.ibb.co/8PKjbM0/IMG-9767.jpg
以及來自新疆的維吾爾人美食
https://i.ibb.co/X2vtTDm/IMG-9788.jpg
當然少不了來自香港的雲吞麵
https://i.ibb.co/PGtjg7c/IMG-9836.jpg
https://i.ibb.co/whpTxMt/IMG-9837.jpg
https://i.ibb.co/mFXpStf/IMG-0032.jpg
https://i.ibb.co/vZX1y8Z/IMG-0033.jpg
以及來自東南亞各國的風味。泰國菜絕對不止於咖喱與 pad thai。
https://i.ibb.co/JzKTzdH/IMG-9656.jpg
還有哥倫比亞的 arepa (cornmeal cakes)。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因著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在這個多元城巿落地生根,讓世人不用走遍全球,亦能品嘗得到。
---
結語
初次到訪紐約巿,已經是十二年前的事了。那時候的我,對紐約地鐵的混亂、污糟邋遢、保養欠佳,很不以為然。紐約地鐵脫班、改道、當地民眾已經習以為常,但外來人也許還要一點兒時間適應。第三次來紐約巿,卻逐漸感受到,紐約地鐵的亂,背後卻是亂中有序,反映著這個城巿的活力和生命力。
當然,紐約地鐵已逾百年歷史,對比起香港的地鐵才四十年,系統老化乃意料中事。但我也到過歐洲六個國家,坐過至少十二個歐洲城巿的地鐵,當中有幾條地鐵的年歲也比香港的長得多,也沒有感受到紐約地鐵的那種破落。
大家倘若初次來到美國,見到這個全球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基建水平竟然不及香港,恐怕會感到相當震驚,一下子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
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是否宜居,基建並非唯一因素,甚至不一定是很重要的考慮。
一個國家、一個城巿,硬件再好也好,如果沒有靈魂、沒有思想、沒有自由、不能為那地方的居民帶來希望,那麼也不過跟一副行屍走肉的驅殻沒有分別。
紐約巿地鐵看似破落不堪,但地鐵路線、車站數目眾多,滲透與方便程度高,是這個城巿與她的民眾,多元文化、包容、靈活變通的寫照,顯示這個地方充滿活力。地鐵是紐約文化的重要部分;複雜的網絡、百年老車站、從 point A 到 point B 乘車方法數目之多,也許正正就是紐約地鐵,以至這座城巿,可愛之處。
同樣地,美國基建整體來說雖然有很大的缺憾,但美國給予的發展機會、美國的自由空氣,在艱難的日子仍能帶給人們希望,成為民眾賴以生存的動力,這是許多硬件非常發達的國家無法比擬的。
(完)
===
昔日鐵路旅程精選:
2021
(9/11 20 週年) PATH Trains + The Oculus
2020
復古、電車、重鐵、模型掠影
2019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終極回:維也納尋訪電車的故事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8):紐倫堡的審判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7):Stuttgart 交通迷天堂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6):海德堡美景 + Museum Speyer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5):里昂快閃遊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4):坐 TGV 從米蘭到里昂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3):米蘭一日遊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2):巴塞風情畫
2019 歐洲五國之旅 (1):巴塞之外 + 加泰鐵路博物館
2018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終極回:Bonn 及其他 NRW 見聞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5): Leipzig 一日遊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4): 漢堡的夢幻世界 + ICE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3): 巴黎學術之旅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2): TGV 雙層車 Toulouse -> Paris
2018 歐洲之旅 鐵路篇 (1): 馬德里風情 + 鐵路博物館
Amtrak Pacific Surfliner: Goleta -> Simi Valley 乘坐報告
2017
仿古電車和百年活古董電車乘坐記
2017 歐洲行尾站 + 交通博物館
Vienna /-Westbahn-\ Salzburg /-Railjet-\ Munich
維也納兩天遊
巴黎半日遊
2016
聞名遐邇的復古電車和纜車
乘坐報告:NM Rail Runner Express Santa Fe -> Albuquerque
倫敦鐵路掠影
2015
2015 德國行 Part 3:ICE 臨尾香 + 慕尼黑走馬看花
2015 德國行 Part 2:從柏林到 Dresden
2015 德國行 Part 1:柏林兩日遊
2014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4:藝術館和世貿遺址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3:NY Transit Museum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2:橋樑上
紐約地鐵三日遊 Part 1:遊走曼哈頓
2013
Metrorail/Amtrak/Light Rail遊(多圖多水份)
2012
MBTA地鐵一日遊(多圖多水份)
2010
2010西雅圖之旅 鐵路篇
JFK 去 Manhattan 為何不去 Jamaica 搭 LIRR?LIRR 作為全美通勤鐵路之冠,都值得一遊。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21-9-17 12:19 編輯
empty
AV115 發表於 2021-9-17 10:29
JFK 去 Manhattan 為何不去 Jamaica 搭 LIRR?LIRR 作為全美通勤鐵路之冠,都值得一遊。 ...
哈,畀你發現左我由 JFK 落 Manhattan 走左去坐 E Train,無坐 LIRR 添:P
實情係 LIRR 只到 Penn Station,我點都要再轉多次車,相比之下 E Train 班次頻密,唔係慢好多。而且 LIRR 單程 off-peak 要 $7.75,相比之下地鐵果程包喺 7-day pass ($33) 入面。反正唔趕時間,我覺得果 $7.75 唔值得畀,不如用來食野好過:lol
一來我初次去紐約果陣都坐過 LIRR
不過我同意 LIRR 係特別的,未坐過既值得坐返轉
同埋我抵埗果日,NYC 岩岩水浸完,果朝睇 MTA status 仲講緊 E Train 可能有延誤或者部份路段停駛,叫人改搭 LIRR,LIRR 會 honor 地鐵既 MetroCard;但降落後再望下,E Train 已經全面回復正常
P.S. 另見 PM
S3BL100 發表於 2021-9-17 12:19
哈,畀你發現左我由 JFK 落 Manhattan 走左去坐 E Train,無坐 LIRR 添
實情係 LIRR 只到 Penn Statio ...
$7.75又真係貴,不過印象中以前有 JFK Airtrain + LIRR嘅 pass,好似抵少少,唔知而家仲有冇
Jamaica 搭 E train 去 Manhattan 我都試過,飛站就幾過癮,但搭 local 嘅感覺就好似搭屯馬線咁,搭極都未到
紐約真係一個好令人又愛又恨嘅地方,而通常第一次去都係恨。去多幾次先會感受到你講嗰種亂中有序,同紐約文化嘅可愛之處,非筆墨所能形容
回正題,樓主搭地鐵竟然冇影到最著名嘅景點:老鼠?!;P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21-9-17 23:21 編輯
AV115 發表於 2021-9-17 16:31
$7.75又真係貴,不過印象中以前有 JFK Airtrain + LIRR嘅 pass,好似抵少少,唔知而家仲有冇
Jamaica 搭 ...
而家 JFK Airtrain 都加價加到 $7.75 喇,記得好多年前仲係 $5⋯
出閘果陣唔係好覺有 JFK Airtrain + LIRR 套票,反而 JFK Airtrain + 單程地鐵套票就肯定有,但價錢同分開買無分別
反而今次坐左咁多程地鐵都唔覺有老鼠,如果見到有既話我已經影左,你應該都大概知道我 trip reports 既寫作同取材模式;P
平心而論,紐約地鐵衞生水平比起我之前兩次去,有明顯進步;當然可能因為戴住口罩,隔左D異味,但今次其實連地鐵站設施入面都見唔到幾多垃圾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