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日誌:深井水塘-大欖涌水塘-河背水塘
本帖最後由 EX-TL 於 2022-12-19 16:19 編輯大欖涌水塘「千島湖」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大收旺場,每逢假日,遊人從全港各地而來,就是要一睹此壯麗景色。
回看從前,大欖涌水塘最著名的地標「吉慶橋」是新界西多條遠足徑的交匯點,包括全港最長的麥理浩徑。
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在盛夏炎熱的天氣下,利用半天時間遊走三個水塘消消暑。
從深井村出發,經過深井水塘(或稱深井沉澱塘)、大欖自然教育徑、吉慶橋、河背越野單車徑、河背水塘家樂徑、馬鞍崗村,最後以大欖隧道巴士站作為終點,用時約5.5小時(不連休息),一般需約8小時。
距離荃灣市中心約20-25分鐘車程的深井村,有多線巴士和小巴直達,包括有荃灣西站開出的九巴路線234A/234B,荃灣站開出的專線小巴路線96M,途經屯門和元朗大馬路的九巴53號線,還有往返銅鑼灣的城巴952號線等。
乘搭各線在深井村巴士站下車,沿深井村路步行至深井公廁,然後轉左往公路橋下的熟食市場,再靠右有一小路進入深井村,村口左邊的樓梯就是通往深井水塘的起點。
沿樓梯上行接續一段比較斜的山徑,右邊有開揚的視野,同時可聽見流水淙淙,仿如置身大自然。
好不容易來到一段闊落的車路,這就是大欖林道。
沿林道下行約5分鐘,深井水塘便活現眼前,站在堤壩欣賞塘景,一覽無遺。走過堤壩,另一邊有野餐區,駕駛者可以從青龍頭龍如路直接駕車前來。
大欖林道頗長,今趟旅程選行大欖自然教育徑往吉慶橋,故此應在深井水塘向西走,不走野餐區。
上圖來源:Google地圖
按指示牌越過行車路欄杆,走往大欖自然教育徑、圓墩郊遊徑、青龍頭越野單車徑。初段上山坡度雖大,但不至於太辛苦,始終是適合一家大小的自然教育徑和林道。
途中多段路較為平緩,設有觀景台、生態園、蝴蝶谷等設施,在此稍作停留,可欣賞遠景和大自然生物美態,值得拍照留念。
來到一條分支車路,不要選左邊上山的旭昇道,靠右繼續沿大欖自然教育徑漫步,不久便會見到生態園的路牌。
上圖來源:Google地圖
由生態園至吉慶橋,如想更親近自然,可以選上圖紅線所示的山徑下行折回車路。
當天臨走入山徑前,有一輛單車並行,但當我從山徑盡頭返回車路,又遇見同一輛單車,可見這是一條捷徑,避過需要上斜的路段,山徑沿途充滿樹蔭,不妨走走。
除了遠足徑,吉慶橋亦是多條越野單車徑的交匯處,須盡量靠邊行走,及留意單車群駛過,免生意外。
大約走了2.5小時,正午12時終於來到吉慶橋,當日單車隊伍頻繁出現,不敢逗留太久,向著下一個目的地河背水塘進發。
若人有三急,建議往大欖涌水塘方向走大棠越野單車徑,如廁後折返吉慶橋,續走往河背方向的大棠越野單車徑。
大欖郊野公園內的越野單車徑地圖, 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s://www.afcd.gov.hk/tc_chi/c ... _2022_008_TLMBT.pdf
此後仍有約3小時行程,若想到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清景台, 或到大棠賞紅葉,可在吉慶橋經麥理浩徑第10段前往。
走畢大棠越野單車徑(車路)後,便按河背水塘指示牌方向的山徑行走。甫踏入山徑,腳下就是流向大欖涌水塘的引水道,兩旁種滿樹木,構成美麗的景觀。
走在此無名山徑也要小心越野單車出沒,單車會從大約海拔200米快速下降至100米的山徑,是河背通往大棠越野單車徑的捷徑,地上滿佈樹根,加上俯衝而下,對車手有一定難度,對遊人也構成危險性。在無法阻止其活動下,遊人只好保護自身安全。
河背越野單車徑是偏窄的山徑,屬於越野單車徑分級中的「黑鑽級」(4級,最高為5級),地面凹凸不平,偶有大石和流水。遇有車手須保持冷靜,盡可能暫靠山坡,讓其於身後通過。
步至一分岔口,選擇左路繼續前行,不久便會看到河背水塘家樂徑的牌匾。
非常適合一家大小的河背水塘家樂徑,全程圍繞水塘而行,近乎沒有斜路,可在不同角度欣賞水塘美景,其中一段種滿青綠的竹樹,仿如置身竹林隧道,是遊人拍照打卡勝地。
離開河背水塘,今趟行程基本上已告尾聲,沿車路一直往下走至河背村,有71號專線小巴先後途經大欖隧道巴士站、港鐵錦上路站和元朗大馬路等地。
嫌假日遊人太多,可以沿車路旁步行至大欖隧道巴士站,由河背村出發需時30-40分鐘。
本次路徑適合任何年齡和遠足經驗的人士,沿路有充足指示牌,可按照個人情況選擇走不同路徑,但起行前最好先做足功課,免失預算。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