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日誌:烏蛟騰-芬箕托-吊燈籠-三椏村-荔枝窩-媽騰古道
本帖最後由 EX-TL 於 2023-2-7 17:14 編輯農曆新年假期前夕大幅放寬防疫措施,亦適逢新冠疫情後階段性通關,遠足熱潮退卻,山頭擠擁的情況大有改善。
完成一連串賀年事宜,利用年初四補假到新界東北走一個大運,逆時針速走烏蛟騰、吊燈籠、三椏村、荔枝窩、亞媽笏,最後返抵烏蛟騰。
2023年1月25日午飯後,在港鐵大埔墟站乘坐20R專線小巴前往烏蛟騰小巴總站,車程跟同樣由大埔墟站開出的九巴路線275R相約,惟後者需在「祠心路」下車步行約3分鐘往起點。
下午2:22從烏蛟騰小巴總站出發,途經烏蛟騰郊遊徑至前往降下坳的分岔路,選擇直去谷埔方向,經過一段向右下斜的路,便來到登上吊燈籠的西脊路徑。
山徑入口有告示牌,提示山友前路險峻難行,故此需衡量自身經驗是否足以應付。
沿途路胚明顯,中途會經過一處泥沼,隨即會走上大斜坡泥徑,有粗繩作輔助。
走至一處分岔路,右路為往返烏蛟騰的捷徑,繼續沿上山方向走,轉眼便至海拔369米的芬箕托。
芬箕托前稱「糞箕托」,糞箕即盛載糞便的容器,地名近年被美化,有如大尾篤被易名為「大美督」一樣。
下午從西脊登山的好處盡現,皆因眼前美景均有藍天襯托而不刺眼,實為賞心樂事。
下午3:30抵埗海拔416米的吊燈籠,有三位山友坐在三角測量站休息。
吊燈籠是整個船灣郊野公園的最高點,天然風光盡收眼底。
東面簡樸的三椏村、英文稱為"Double Haven"的印洲塘非常吸睛,南面夾在橫嶺之間起伏的低矮丘崚,向北遠望吉澳、鴨洲、荔枝窩等傳統本地遊勝地,還有深圳東部港口和市景,遼闊開揚的景緻令人身心舒暢。
與諸位山友交流遠足心得,並叮囑我下降三椏村的路途崎嶇陡峭,必須小心翼翼。
果然,東脊約1公里的下山路程具有一定難度,需注意大石牽絆,35分鐘後下降至犁三古道(犁頭石—三椏村),向三椏村進發。
走至十字路口,前方為碼頭和墳地,右方可近距離欣賞印洲塘海岸公園優美景色,選擇從左方離開三椏村。
經過三椏公廁後,可接印洲塘郊遊徑出西流江,而我則走在緩緩上升的斜路,經小灘前往荔枝窩。
為活化荔枝窩村落,悉心修建荔枝窩自然步道,沿路豎立傳意牌,介紹一帶值得參觀和欣賞的景點,好讓遊人更投入於認識郊野中的田園生活。
下午4:50離開荔枝窩協天宮轉向西走,迎向一片風水林,走過棧道,接上荔谷古道(荔枝窩—谷埔)至分水凹,再左轉走往上的媽騰古道(亞媽笏—烏蛟騰)。
亞媽笏空地一片,再走一會,折返登上吊燈籠西脊的山徑起點,繼而逆走起步路線到烏蛟騰小巴總站。
因趕不及逢每小時40分開出的20R專線小巴,只好直走祠心路至烏蛟騰路,拐左方往停車場乘搭九巴路線275R回大埔市,結束3小時25分鐘的行程。
是次旅程景點繁多,若每處均駐足停留,恐怕一天都走不完,事前須做好行程規劃,預留充足時間。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