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政府研究容許巴士公司把車廠用地出租作商業用途
https://fb.watch/jti0VRoO46/?mibextid=cr9u03如果成事的話,相信對專營巴士公司的財政能力有所改善。
如果政府容許巴士廠改建成骨灰龕,應該更加賺錢,年年唔駛加車費 le914 發表於 2023-3-24 20:12
如果政府容許巴士廠改建成骨灰龕,應該更加賺錢,年年唔駛加車費
正喎
屯赤啱做,security都唔使請,有「人」睇住 賣十格龕位,隨時夠買一架新車,絕對有得諗啦
唔會想著拿車廠的地搞兩餸飯檔吧?:lol 其實依家D商廈都起咁高
底做巴士上面做寫字樓就幾好玩
08x200-201 發表於 2023-3-24 21:17
唔會想著拿車廠的地搞兩餸飯檔吧?
不是已經有公司跨足蒸餾水、迷你倉業務?
最快係做收費停車場 不務正業,用完土地資源之後又點?九巴當年賣左觀塘廠兩塊地之後又點?根本係騙術,對改善巴士服務豪無用處
先旨聲明,個人不反對政府基於穩定票價協助巴士公司增加非票務收入,但問題在於,會否出現漏洞,使巴士公司透過財技,變成讓母公司發大財的機會。
為甚麼會有這個擔心? 因為真的有類似的前車可鑑。大家記得九巴的車身廣告,曾經是由自家經營的廣告部,變成了由當時同系(九巴控股, 即今天載通國際)的分公司Roadshow代理經營的故事嗎? 本來巴士車身廣告是賺錢的項目,但以一個合約外判到其他公司(即Roadshow),收益比原本自家經營少了,因為個價好低,而外判公司當然要再 Mark up 個價, 這就是最肥仔的部份, 賺了的錢, 是入落分公司Roadshow及母公司九巴控股條數,但九巴分到的利潤就大大減少 - 上市的九巴控股股東就分到錢,但九巴盤數就縮水,而政府考慮巴士加價申請是考慮 "九巴"的盈收而不是考慮 "九巴控股"的營收。把巴士公司有利潤的部份(如車身廣告, 土地, 物業)抽出/低價售予去關連公司,就是慣用的財技。
此報導也找來了測量師評估,以新巴城巴現時的車廠計,13幅短期租約的地一年可能收租數千萬元,可能只等於幾架新巴士的車價(*一架巴士約三百萬),好像對穩定車資作用有限,但如果有關的巴士公司及其母公司再成立分公司再租這些地方發展其他賺大錢的業務(可能只是平租了作寫字樓),有關的收益,乘客未必可享受到。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