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廣州、上海過江渡輪分享
看見以前有人討論這個話題,這麼冷門也有回應,我另開一個自己弄的專題給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國內的過江渡輪。
我本身是喜歡研究歷史類的,大家都知道香港的過海的渡輪服務有著很
光輝的歷史,香港油麻地小輪船有限公司在1971年(即紅磡海底隧道沒通
車前),曾錄得歷史性的每年載客記錄,約為1億9千萬人次左右,再配合
天星小輪的中區至尖沙咀線那每年約5千萬的客量,當年全年全港載客量
已突破2億5千萬人次。
然而,在我從網上找到的已知資料看,其實國內兩大城市: 上海和廣州,
在過江渡輪歷史上,也曾做出極輝煌的成積。其中上海的輝煌程度,
若果是真的,那就真是"後無來者"。有資料顯示,上海在1989年度的過
江渡輪客量,全年曾錄得三億五千萬人次使用,比起香港全盛期更高。
不知這可否算是世界第一?
廣州的也不弱,在1985年曾經錄得全年約一億一千八百萬人次使用。
不過三地的渡輪歷史,命運如同一致。今日大家一定知渡輪在香港已
被其他交通工具和隧道競爭,已再沒有客用汽車渡輪,乘客量直線下跌
至快將達全盛期的10份之一。至於上海和廣州,由於是渡江的,城市發展
也快,當然亦跟香港一樣,客量直線下跌。時至今日,廣州搭乘過江渡輪,
出現"小貓三兩隻"的情景,實不是夢話。
然而,廣州、上海的過江客輪,好多地方跟香港的不同,將來我會加上分享
,令大家了解一下。
希望大家支持,有興趣歡迎加入討論
先來介紹廣州的,將來有更多時間和心機繼續講上海的....
[ Last edited by fstephen on 2005-4-30 at 18:41 ]
廣州的過江渡輪資料
國內若果要查有關這些資料,請勿打"渡輪"二字,因為國內是稱她們為"輪渡"。所以,若想更了解廣州以往的渡輪歷史,其實最主要的精華就是在廣州圖書館
藏有一本叫<廣州輪渡志>,是廣州史客輪公司於1990年左右編印的。
這是一本全文字的白皮書,內裏有自廣州解放前後的渡輪歷史、碼頭變化、
船種、客量、事件,甚至連安全守則和技術資料都有的,若果有興趣可以返上
羊城時找找。
以下的介紹都是我這個香港人的片面之詞,由於我不是當地人,當地其實好多
年青輩也不認識這些了,所以以下純用個人分享方式講
廣州渡輪簡介
廣州城市內的渡輪服務,主要是指橫渡珠江的航線,範圍西由珠江大橋,南為白鶴洞(暫未知道城南洛溪大橋邊那個是不是....),東為長洲島和魚珠。
服務公司為廣州市客輪公司,該是公私合營那類的經營手法,因為即使
蝕錢也可以為人民經營下去,無緣故下又可以為廣州城市變化而結束航線。
過江渡輪航程行短,通常不足五分鐘已可渡江,價錢差不多清一色為五毛
錢,有些線是七毛錢,最貴是魚珠經黃埔軍校至新洲的,不知是不是因為
航程長(迴航),以及收遊客錢(黃埔軍校是旅遊點),所以價錢是其他的五倍。
時至今日仍存的航線大約如下:
如意坊至大坦尾
黃沙至芳村
黃沙至石圍塘
永興街至芳村
白鶴洞至白蜆殼
西堤至鰲洲街
西堤至海潼
省總至墾口
天字至紡織
天字至中山大學
魚珠至長洲島 (另附汽車輪渡服務)
魚珠經黃埔軍校至新洲
新洲至長洲島深井
不過,這數年間其實已有不少航線被廣州市客輪公司停辦,有的是客少,
有的是受到鄰近有建設取代,有的則受廣州"三年一中變"的整治珠江兩岸
景觀影響而消失,當中例子有:
西堤經廣中至白鶴洞 - 在重建碼頭時停辦,一直沒復航矣
人民南至海潼 - 整治珠江景觀時拆掉碼頭,跟西堤那條線合併了
白鶴洞至白蜆殼的車渡 - 當年是廣州市區最後一條車渡,
在"五橋一隧"免費通行後便停辦
西堤、黃沙和天字往來黃埔軍校、廣州市南部那些乜乜花園的快船服務,
踏入千禧年後便停辦 是時候給些相給大家看看:
這個是黃沙碼頭,是現時廣州現存最大的碼頭了。別小看這麼少人的,
這個碼頭與往來芳村、石圍塘的渡輪服務,是當年廣州市民常坐的熱點
大家可順道看看廣州與上海等過江的渡輪碼頭,是很簡單用一個個浮躉和
鐵橋便可以了,不像香港那樣要費好多錢興建,相信這也是過江船仍可以
的因素之一
[ Last edited by fstephen on 2005-4-30 at 19:12 ] 圖中這艘船就是往來黃沙至芳村的過江客輪。這批船是雙層載客渡輪,
是廣州最大的一批過江客輪。據那本<廣州輪渡志>寫,這批叫穗輪801-809
的客輪,載客量竟達800-1023人....真是說也不信,可能是計全企位的。
這種客輪今日只有在黃沙至芳村,以及白鶴洞和白蜆殼出現,其餘已改為
遊珠江的船.... 為讓大家了解這些過江渡輪的運作,我以前特意影了圖出來,方便講解。
行河行江的客輪,受少浪影響,泊岸完全跟香港的不同。圖中這艘穗輪
807泊岸時,船會慢慢泊近浮躉,然後有位船員行出來,輕鬆地將數條不
粗的繩從碼頭綁在船上便成了,一分鐘也不到,客人和單車則可以下船。
所以,當年這些模式很方便服務每年過億的客量。上海的運作也是一樣。
這艘較新型的穗輪8系,還會有氣閘功能,我記得關閘時不用人手,是先
有鈴聲,然後則"池池"聲關閘了。其他則用船員拉閘的 另一批船則是穗輪2系,是最常見的過江客輪,單層設計,是80年代投入
服務用船,可載客280人。 先來一批客輪相片欣賞
這個是先前所講的黃沙至芳村線情況,於芳村碼頭拍攝的 這個是2系上船的情況,圖中會見到不少人騎單車搭船過江,就是國內
城市的特色...其實,早數年前,還可見用摩托車過江,但現在在廣州
已沒了(因為過橋與隧免費的),反而在上海仍有不少。 再一次讓大家看看下船的情景
可以見到2系是如何人手開閘的
另加2系的艙景,可見到中間機房是不能通的,所以閣下不能通船走的
至於8系的上層相,以前曾影過,要找回來掃才可以跟大家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