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coltd 發表於 2023-6-29 00:20
是時候考慮非八達通的跨公司轉乘優惠。
同一集團下二維碼/信用卡
轉乘優惠係實施中,但係跨公司
除咗過海隧道南行嘅回贈較高額
(有會員推測此舉營運商無需拆帳)
普遍銀碼都不高甚至僅幾毫,改Program
都係單次開銷,考慮埋拆帳成本並不低。 kitarolo 發表於 2023-6-29 06:36
同一集團下二維碼/信用卡
轉乘優惠係實施中,但係跨公司
除咗過海隧道南行嘅回贈較高額
有聽過隧道南行轉乘係當做自己收分段客算數,減完同分段收費差唔多。正正如此九龍方向無轉乘,其實就係做到港島方向個銀碼加埋差唔多就算。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3-6-29 10:07 編輯
toyl 發表於 2023-6-29 08:39
有聽過隧道南行轉乘係當做自己收分段客算數,減完同分段收費差唔多。正正如此九龍方向無轉乘,其實就係做 ...
的確,第二程嘅車可能視為
乘客在「港島前咗一個站上車」
甚至因為咁樣仲袋多咗幾個客嘅錢
講返手機付款/信用卡
有無用家介紹吓係第二程
即收優惠價,還是兩程正價
但稍後回值? 如果跨公司轉乘
即使其中一間願全數承擔優惠
前題都要兩家營運商,各自喺付款
介面嗰邊存取數據。 本帖最後由 ccicoltd 於 2023-6-29 19:06 編輯
kitarolo 發表於 2023-6-29 09:54
的確,第二程嘅車可能視為
乘客在「港島前咗一個站上車」
甚至因為咁樣仲袋多咗幾個客嘅錢
未聽聞有跨公司轉乘用八達通以外的電子媒介,有錯請指正。
現時跨集團轉乘 (如三條海隧、102、110、603、678、R8) 都只能用八達通。
AMS 收支付寶,電車卡機相信跟九巴一樣由中銀收單,我在 #2 提出的正是這兩組轉乘優惠有擴展媒介的空間。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