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isesnet
發表於 2007-7-28 22:53
原帖由 ronaldlau 於 2007-7-28 09:47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可以參考年報上,
非流動資產中,
地鐵會為車卡做 depreciation,
那一個年數也可作參考之用.
account 上既treatment,冇太大"慘" 考價值
depreciation係自己定
有公司係吾係都set做 xx年
難道連電腦也可用xx年嗎???
UCR683
發表於 2007-7-29 14:09
香港地鐵方面,列車往往經過「中期壽命翻新」,延長其使用壽命。
在大學圖書館,看過英國IEE(國際電機工程師學會)出版的技術專書,有關地鐵東涌線/機場快線的西班牙製CAF列車,
每15年營運,就要作「中期壽命翻新」。
列車經「中期壽命翻新」,相對提高列車營運壽命,有助減少折舊帶來的營運損失;
同時減少購置不必要新車卡的數目,以減低營運成本。
ronaldlau
發表於 2007-7-29 19:31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07-7-28 22:5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account 上既treatment,冇太大"慘" 考價值
depreciation係自己定
有公司係吾係都set做 xx年
難道連電腦也可用xx年嗎???
不過公司好少可在折舊期內 disposal 舊機/物件 law~
電腦... 夠唔夠重要及綜合先....
cruisesnet
發表於 2007-7-29 22:33
原帖由 ronaldlau 於 2007-7-29 19:31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不過公司好少可在折舊期內 disposal 舊機/物件 law~
電腦... 夠唔夠重要及綜合先....
我提電腦只係一個例子.
只要你有機會睇到好多吾同公司既內部既data你就會明白
UCR683
發表於 2007-7-29 23:48
說回地鐵的例子,列車機電、牽引設備,保養得宜可用上數十年,故折舊率低;
但車內訊號系統、列車監察系統等需要用到電腦的裝置,每當一段時間就需要作更新,故折舊率較高。
superay
發表於 2007-7-30 09:56
原帖由 UCR683 於 2007-7-29 11:48 PM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說回地鐵的例子,列車機電、牽引設備,保養得宜可用上數十年,故折舊率低;
但車內訊號系統、列車監察系統等需要用到電腦的裝置,每當一段時間就需要作更新,故折舊率較高。 ...
不過公司好少可在折舊期內 disposal 舊機/物件 law~
電腦... 夠唔夠重要及綜合先....
更新的最大原因,其實是成本問題。
舊系統無人支援、零件少,若出現問題,便需要極大成本去維修,因此才會作更換。
(本人懷疑地鐵觀塘線K-train投入服務時訊號問題多多,是因為訊號系統太舊。)
公司的電腦系統亦一樣,只要維修成本高過買新機的成本,一般就會被更換。
一間公司可以去Disposal一套夠用有餘的系統,卻不能Disposal一套Over Load的系統,就是更換成本的問題。
其實現在地鐵有無計劃換訊號系統??
mmlcs36
發表於 2007-7-30 12:01
gordon
發表於 2007-7-30 13:18
原帖由 dongfeng 於 2007-7-26 23:2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究竟長春客車廠有沒有入標呢?如有的話,Bombardier Movia系列列車有機會引入香港。:D
長春得閒整先講啦, 黎緊深圳又要同佢加訂新車, 上海的九號線又要用佢, 爭在廣州唔知, 據知上海本來買20抽Movia新車行九號線, 因為廣州同時要車(仲要同一款), 上海幾經辛苦才能勉強先入到10抽, 其餘10抽就要給廣州買左.
其實南車集團夥拍西門子, 上海電氣夥拍Alstom都有可能架喎, 亦都有可能係原廠入標.
[ 本帖最後由 gordon 於 2007-7-30 13:19 編輯 ]
tonyng
發表於 2007-7-30 13:48
原帖由 gordon 於 2007-7-30 13:1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長春得閒整先講啦, 黎緊深圳又要同佢加訂新車,
上個月深圳地鐵加訂的26列新車是由株洲電力機車(西門子技術提攜)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