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渡輪沉船事件看香港渡輪的發展取向
大家或者從報紙或網上了解,前天廣州的過江渡輪發生了沉船事故,就是一艘單層式企200多客,航程只需要10分鐘過江的廣州市客輪,航行在河中心或因為
船員觀察錯誤,被一艘運沙船撞中翻側,不消數分鐘沉沒,船上34客裏死5個失踪3個,
其中船長和水手在駕駛室裏出不了來跟船一齊沉於江底...
內地城市由於不像香港的維港是海面,通常只是橫渡江河的客輪,由於近十多年
城市發展快,國家富強了,江河出現不少大橋,使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客輪年總客量也由
全盛時期似億計變為百萬(甚至十萬)計,那當然這些客輪公司,雖得政府支持,
船隻上也會由大變細,結果成為今日大部份都是單層船底淺的客輪在行走...
這些情況實在跟香港有點類同,香港的港內航線客量簡直慘不忍睹,尖東線快要結束,
其他航線肯定是蝕本收場,小本經營的如富裕和珊瑚海等喜歡用一些百多人的街渡船
行走...雖然,跟內地那些單層客輪比較,那些街渡船明顯是設計用來行海上路線,
加上香港的船員很小心,絕不會見到大船就衝過去(天星小輪那些明顯是很小心吧),
又會用雷達,航道又寬,所以十分安全....
但是,就是因為要注重安全,所以船體怎也不能太小,那些街渡船已是最低要求了,
結果換來就是油價高企,行船成本很高,船公司繼續蝕本,遲早一日不幹了!
之前我一直會這樣想: "用更小的普通船行港內線可以麼"?
記得富裕早前喜歡在假日行走的那隻"積記",體積小小,載客60多人,我覺得頗欣賞的是,
因為船細行得慢,油錢該便宜一點吧,那麼可以救掉不少近乎絕望的航線之餘,也可以買多
幾隻加密班次,甚至開多d線,小本經營,好似60年代港九東用嘩啦嘩啦時一樣就好了,
才會合現時低客輪高成本的情況!
結果,無論從1962年北角至牛頭角嘩啦嘩啦撞軍艦沉沒事件,抑或這次的廣州的事件裏,
始終證明細小的客輪有安全憂慮,很易就被船被浪打沉都不可能被排除...著重安全的香
港大都會,又豈敢冒險去試?...(所以數十年來也沒人這樣試開小本經營線,政府也不給!)
看來沒有容不下這些"小船低成本營運"的局面在維港再現這一天下,那豈不是說,港內渡輪
真的沒有希望?
F-stephen 用細船行唔代表唔安全, 只不過係乘客好難接受到.
同埋我覺得政府應該容許開辦多d港內航線,
例如中環至觀塘,
另外也要加強內陸與碼頭既接駁. 翻查舊相簿, 找到不幸被撞沉的 「穗輪 218」
當年路過一攝, 竟然成為新聞主角!!
劣作一張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