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聽完電台講足十日有關離島渡輪的罵陣...
以下是我聽了那個台朝朝七點幾八點幾講足十日有關離島渡輪服務後,不得不舒發個人對此之我見...因為實在不吐不快... 以前那個一向以罵陣為風格的電台,我在大班和癲狗時代已經聽慣,但我覺得他們罵得來有道理,有聲線,有立場,即是衝動也很有說服了...但自從他們離開之後,現在新一代的 "罵陣員"照舊因為一些事件來與政府對著幹,三月的重點是天水圍沙倉,今次四月他們終於燒到我們關注的離島渡輪航線... 其實,未聽都知他們要對著幹,就要找話題來"討論一番"...結果很明顯,他們看見離島居民交通費貴,船公司要脅減班,政府不肯津貼渡輪服務,就藉此來"撐"他們,批評政府和小輪公司於不是...本來都很正常的,但是他們的討論,來來去去都是"罵陣",甫開始就在喊叫運輸局長出來談話,天天也在喊,喊到今日最後一句,主持人說: "局長...你不用來了,不用聽聲音了"...這樣的話,不是發悔氣又是甚麼?好一個不理智的"罵陣"主持人... 說到正題,我覺得主持人們有些話題是值得我們再去討論的,在我而言,我為政府和小輪公司有所不值...看看大家的意見如何? 1. 他們要求小輪公司要維持原來班次,不可以減班,不可以加價,三年後再談我覺得啦,今日的班次是大致99年定的,那時油麻地小輪專營權改為牌照經營,
結果"百花齊放,大鳴大放",小輪公司可見是夢一般的向前闖...時至今日,
這個夢相信已破啦,油價升至今日120元了,那時好似只是30元,即使客量維持
甚至有上升(聞說南丫島一天有七千至八千客,以前我記得只是六千),也補不上
成本吧...
加上,99年前油麻地小輪給坪洲,南丫島的航班,都是1小時一班的,快船最多只是
"屋仔"每2-3小時一班,不像今日差不多平均30-40分鐘一班...雖說時代進步,
市區也全部用空調巴士,但車怎能比船,船遇上油價就死定了,如何生存?只有減班
或加價....
我覺得,回復到99年的水平好似不公平,但若果沒有當日"百花齊放"的日子,
今日也許他們仍在受一小時1渡輪的日子,用這個標準來喊叫"維持原狀",會不會
較合乎今日的局勢?
這點主持人好像一點也推出來討論,只喊口號叫人維持原狀云云...
都是油麻地小輪最聰明,當年未看見這局面已跑掉,現在留下來,吃力不討好,
我贊成她們不如不好做,看看島民和電台主持人們如何難受... 2. 要求政府正視離島渡輪政策
主持人真是聰明!在打溫情和悲情牌,去坪洲,南丫島,介紹島上旅遊,又找島民來不斷
訴苦,訴足十日,當然有不少島民支持啦...他們則不斷要求政府正視離島渡輪政策,
即要求政府津貼渡輪囉...但他們又沒有太明確地要求搞"國營渡輪",只管用不同的
方法和例子來說政府無恥,例如今日用建港穗高速鐵路也不投資渡輪,是在陰乾離島,
讓最後島無人住,就賣給地產商云云...
這些看來很合理的意思,但背後一來是帶來無建設性的言論,二來也搞錯了政府分餅
仔的重要性...說真,即使我如何愛離島,又何愛渡輪服務要復興,但渡輪服務本身又有
甚麼地方要投資? 不就是碼頭配套,油價配套,牌照配套云云...怎能跟建鐵路這麼大
投資相比? 因此,我認為政府要幫渡輪,也在這三方面幫,尤其是碼頭泊位和建設,
我估是有空間改善...
若果要渡輪搞"國營渡輪",咪即是將來有機會要政府再搞"國營鐵路",
"國營公交"等等,跟本政府就不想要"國營"...建鐵路和搞鐵路跟本是兩回事,
政府哪有厚此薄彼?
那我都覺得,只有"國營渡輪"才有可能解決當前問題.但是,幫離島居民的效益大D,
還是幫生果金,天水圍居民,處理物價,勞工問題,對外建設的效益大D?分餅跟本難以
分到給離島居民,是要正視的現實...
"國營渡輪"也有議員說過了,我覺得主持人們只說要政府改,又不大聲叫政府搞"國營渡輪",
只要"要求政府正視離島渡輪政策",又要跟局長對話,勢不罷休,說足十天,有意思麼? 3. 牌照三年太少
我覺得主持人們實在兒戲(其實議員周太也是這樣講),竟說現在三年的牌照太少,
不能讓小輪公司長遠發展....計我話,十年前的確有某某小輪公司說過,但是十年過去了,
我估現在再沒有小輪公司說想"長遠發展"吧,因為油價成本高,島民要求高,人工高,
船又年紀漸長,乘客量因為票價這惡性循環停濟不前,真是"今日不知聽日事",還有
"長遠"可言?
不如說,她們在想長遠如何有尊嚴地光榮退出更好吧,大家認為如何?
這麼out的話題也常在這十天佔時間出來講批評政府,有甚麼意思? 4. 罵政府分走長洲賺錢線,陰乾蝕錢線
在節目中,主持人不止一次這樣評擊政府....但他們有沒有子細看看,這個情況
是誰的意願? 我們看回十多年前,油麻地小輪已在採用"賺錢離島線,補貼港內線",
結果換來九十年代初多番在離島線"開刀",民怨不斷,最終令小輪公司臭名遠播...
今日,長洲島民的喜訊終於來了,因為她們可以離開這個局面,令今次只加1元(對不對?)
而已,若果仍舊與梅坪一起,也不會還富於民...那些主持人卻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漠視多年來被拖落水的長洲島民需要,只關心被視為可憐的虫的其他島民的需要,
實在又是不得冷靜...
歸根究底,除非是"國營渡輪",否則客多班次多,客少班次少,是必然定律吧,為何
主持人們不大喊"國營渡輪"論,要用"拖長洲落水論"來評擊政府呢? 最後大家是留意香港交通的朋友,相信也不會反對,十年前自從有新創建系推動下,
香港交通發展簡直就是大進...結果就引來這些跟本不同層面,不同因素的海上交通
也要求"同等待遇",符合現時所謂自由,公開,公平的原則,最後換來就是兩難又不設
實際的局面...
大家又認為政府和小輪公司如何破局? 無錯...
成個都係供應,需求問題
無需求的話就算開到十分鐘一班二千人大船都係浪費地球資源..
根本個走勢就要梅坪迴航,再加全快船,先有得做 原帖由 fstephen 於 2008-4-23 23:0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4. 罵政府分走長洲賺錢線,陰乾蝕錢線
在節目中,主持人不止一次這樣評擊政府....但他們有沒有子細看看,這個情況
是誰的意願? 我們看回十多年前,油麻地小輪已在採用"賺錢離島線,補貼港內線",
結果換來九十年代初多番 ...
我幾認同政府接手渡輪營運, 呢樣都算係民生之一, 既然無商家願意接手, 政府出手都好應該, 而唔係一味延長個招標期. 正如西隧加價, d 議員都叫政府買返佢, 咁點解無議員叫政府接手經營? 除左"商營渡輪"同"國營渡輪"之外, 仲有一個方向--"民營渡輪",
成立一間公眾非上市公司, 由離島居民及地方組織(e.g. 鄉委會)融資同參與,
選出持份者擔任決策工作, 咁樣 持份既居民就會面對雙重"利益"(服務及股息).
當然...有時候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持份者(即大部份居民)就要平衡兩種利益,
唔會好似而家咁提出"要馬兒好, 又要馬兒不吃草"既無理苟求,
亦唔會出現"國營渡輪"不善經營, 或者"商營渡輪"利字當頭既情況.
以前大嶼山汽車公司都係以咁既形式經營, 維持了大嶼山陸路交通一段時間.
可惜而家事情未發展到make or break既處境,
以此刻居民冇勇氣,冇承擔,過於擁護個人利益既態度, 又加上兩間渡輪公司忽然活躍起來競投,
"民營渡輪"仍未係時候出台. 但我覺得如果再有呼聲要求出現"國營渡輪"等等,
政府應該要推動"民營渡輪"既出現.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