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ryan625
發表於 2005-7-10 11:43
cruisesnet
發表於 2005-7-10 17:23
其他野可整吾整
但係閘門就最好有la.
同埋係成個月台度加個頂
HY4099
發表於 2005-7-10 17:40
kkt在 2005-7-10 10:15 發表:
有o係羅湖站做o既友人告知
他們多數都係水貨客
但亦不乏經常北上公幹的生意人,打扮光鮮
他們不會買票
跟著其他人後面過閘
情況嚴重
因為將出入閘的數目
與出入境的數目相比
會有一個令人吃驚的差 ...
所以九鐵而家在羅湖站加派了人手, 監察乘客出入閘情況。
並對有關逃票的乘客作出檢控。
小弟親眼目睹過有乘客因逃票而當場被九鐵職員截停,
並將該名乘客帶往站務處處理。
barking
發表於 2005-7-10 19:23
Wright---AVW16在 2005-7-9 02:21 PM 發表:
目的:
1.消滅車站殘舊的印象
2.與西鐵、馬鐵車站統一格式
A.更換所有指示牌及PIDS為馬鐵格式(尖東、大圍除外)
統一格式很重要?
若果兩鐵合併, 又要再換格式?
這些只不過是次要的東西, 最重要是乘客心態包容不同時代的產物
B.轉用闊閘機(尖東、大圍、羅湖除外)
每邊出口加一個便足夠
C.全面使用新售票機(尖東、大圍除外)
沒有必要
D.翻新車站:
九龍塘:加闊月台上蓋
大圍:更換F出口的磚塊、加闊月台(1、2)上蓋
沙田:加闊月台(北行車卡9—12)上蓋
火炭:更換南面大堂的磚塊、加闊月台上蓋
大學:加闊月台上蓋(月台中央)、加建月台上蓋(月台兩端)
大埔墟:加闊月台上蓋、更換大堂的磚塊
太和:更換大堂的磚塊
粉嶺:更換北面大堂的磚塊、加闊月台上蓋
上水:更換北面大堂的磚塊、加闊月台上蓋
羅湖:加闊月台上蓋、加建月台上蓋(四號月台南端)
我諗加闊月台遮蓋, 在月台與車身的縫位一樣漏雨水,
一係跟太和站咁成個大天花包實個車站.
至於換牆磚.....無需要喎, 依家東鐵傳統黃黃地色幾特別丫~
mckhgc
發表於 2005-7-10 22:16
barking在 05年07月10日 07:23 PM 發表:
統一格式很重要?
若果兩鐵合併, 又要再換格式?
這些只不過是次要的東西, 最重要是乘客心態包容不同時代的產物
問題係,相比起馬、西鐵同地鐵,站名整o係柱上,
東鐵(除左大圍同尖東)用緊果D吊板式既站名牌,確實係唔好,
因為從車箱內望出黎睇係比較難睇到
呢點其實九鐵應該知,否則新起既尖東站同西、馬鐵各站、
翻新既大圍站都唔會改用地鐵o個種o係柱上寫既方式
mckhgc
發表於 2005-7-10 22:21
其實東鐵有D站真係好唔掂,除左月台不完全有蓋、部份太狹小外,
最差既係到而家都仲有D站既出口冇字母代號,連站王之一既九龍塘都係咁
barking
發表於 2005-7-10 22:35
還有紅磡站的指示牌嚴重不足,
在平台上的巴士站落車行入去, 只見多個關於城際直通車的指示牌,
卻沒有 "往羅湖 / 尖東" 的列車指示牌
3asv322
發表於 2005-7-11 23:48
我贊成A,B項,因為A項可順便增加東鐵車站內的指示牌及提升現有指示牌的指示能力,方便乘客,但建議一個平D的方法;只更換現有指示牌面層的藍色膠板為西,馬鐵車站格式便可,當然新安裝的指示牌用西,馬鐵車站款式
例:旺角,九龍塘,沙田至羅湖站出入閘機上的"歡迎光臨XXX車站"改為西鐵式的"歡迎光臨九廣東鐵"
(註:由於大圍站是東,馬鐵轉車站;紅磡及尖東站是東,西鐵轉車站(將來),所以這三站寫"歡迎光臨九廣鐵路")
而B項則只須在各站每組"雞爪機"加設一個闊閘機便可
[ Last edited by 3asv322 on 2005-7-13 at 10:52 ]
SSBT
發表於 2005-7-12 00:44
AL37在 2005-7-10 12:52 AM 發表:
關於月台閘門..
如果係因為安全要整閘 (欄) 門呢類東西o既話
倒不如諗下點解 d 乘客會無端白事跳落路軌 !!
一定係專登跳落路軌既咩?
唔俾有人唔小心跌落去架?
其實東鐵月台咁鬼窄,
又要排隊又要留位俾人過又有一部份做黃線,
那隨時迫迫下跌d野落月台,
甚至成個人迫左落月台 ..
所以哩個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
TP人
發表於 2005-7-12 11:47
Wright---AVW16在 2005-7-9 14:21 發表:
大學:加建月台上蓋(月台兩端)...
呢個支持
一到下雨天,
上車的人會谷哂月台中間,月台兩端無人等車
月台兩端下車的人一落車便要開雨傘,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