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y
發表於 2008-10-9 20:29
原帖由 on11358 於 2008-10-9 01:09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既然cky兄對音樂比較有認識,不如分享一下煙花應該點樣配樂先算合格,
或者可唔可以提供外國一些例子作參考,增加討論價值。
先回應音樂和政治的關係
或者用三個最註名的例子:
貝多芬的 "英雄交晌曲",最初係獻給拿破侖
但因為貝多芬對他自封為王而感到失望, 所以將原稿的封面撕去
改成為 "為追求自由和共和的人民而作"
成個過程, 本身就係含有極重的政治思想晌入面
另一個係二十世紀末的蘇聯作曲家 Shostakovich
自從佢由美國回蘇後, 音槳創作多多少少都要受當時的蘇共所控制
現時佢最為後人認識的代表作
大都曾被當時的蘇共所批評
佢亦作過不少為迎合蘇共的音樂, 但全都落得打入冷宮收場 (其中包括專為歌頌俄國革命的四首交晌曲)
最後當然是文革時的 "獨尊樣板戲", 禁止其他的音樂作品作公開首演
(連田漢的義勇軍進行曲也遭禁演)
至於煙花音樂, 我每次講都係用番 2003 (沙士年) 農曆新年煙花的三個經典例子:
(1) Verdi Requiem -- Dies Irae (威爾弟安魂曲 -- 末日審判)
樂曲真係好激昂, 又夠刺激, 不過成首樂曲係描述人死後, 在上帝重臨進行大審判時
天地都出現異樣, 失救的靈魂在陷入永死的陰間時的驚恐情節
就算撇除呢個宗教因素,
咁岩前兩三年香港影院上緊那套血腥片 "大逃殺" 就正正以呢段做主題曲
呢一首曲正正可以話係該年的大敗筆
(2)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的 "跳墳"
該段又係咁岩係成首樂曲中最壯麗和最有氣勢的部份,
不過呢種壯麗係以悲劇收場
在山崩裂開之時, 祝英台抱著梁山泊的屍首一同跳進裂隙中的情景
所以熱鬧並不等同於歡欣
(3) 鳳陽花鼓
呢個就算唔係我講先, 以往幾年都有播, 其實在一些討論區已經有人提出過
"自從出了朱皇帝, 十年就有九年荒"
我當日晌另一個討論區都已經講過
一連整呢幾首倒米歌
睇怕當年都真係唔多吉利
結果唔知係巧合定係天意
2003 年, 沙士襲港, 老董腳痛下台, 全部都唔係好野
之後, "鳳陽花鼓" 真的消失於以後的煙花配樂中
至於你問我西方國家係點
通常而然, 現代的可能會係有職業作曲家為煙花編寫流行音樂 (如澳洲)
更多的其實沒有配樂
如果走傳統的, 總離不開 Handel 的 Royal Music for the Firework
又或者是一些較穩陣的神劇 (oratorio), 如 messiah, The creation 等等
班門弄斧一番, 見拙。
[ 本帖最後由 cky 於 2008-10-9 20:38 編輯 ]
S3BL100
發表於 2008-10-10 21:42
原帖由 on11358 於 2008-10-9 01:0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音樂屬於藝術,點解討論到最後會跟同政治扯上關係呢。
小弟都有少許音樂底子,不過對煙花背景音樂就甚少研究,
作為一個觀眾黎講,只要音樂旋律、曲調跟煙花配合就可以,
畢竟主角都係煙花視覺上既效果,當然選曲方面可以多花 ...
音樂屬於藝術,藝術講求對完美的追求(雖然從來並沒有真正的「完美」這回事);
我中學當年的校內orchestra表演,選曲尚且要夾之後的musical / drama
(當年我有份指揮orchestra,並且有份決定選曲),已經為決定商談了許久;
那麼,堂堂一個大城巿的fireworks配樂,觀眾至少有幾十萬人,這種public event,
怎可以如此兒戲,搞出這樣大的笑話?我十分有興趣知道負責配樂的人士的專業背景,
他們的腦袋到底長在哪裏。
追求完美,就應該好好留意每首樂曲的背景、歌詞等,正正因為這些都convey了一些meaning,
對音樂有一定認識的人,都會知道這些背景的。
正如電影配樂,如果亂來,選了一些不適合的音樂的話,你看結果會怎樣。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08-10-9 08:5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我本身係想講那位藉一句歌詞去批評中國人mentality那人兄...
另閣下對音樂敏感, 當然唔係問題, 不過亦相信閣下如果從事音樂工作,
更加會容易明白音樂同政治的分野....
即使有關歌曲, 本身有政治的成份, 但 ...
音樂,ideally當然不應和政治扯上關係,但就是正正因為音樂不是政治,
才會被人用來達到政治目的。許多文革的歌曲,以至許多國家的國歌,都
是如此。這道理就正如體育本不應和政治掛勾,但正正就因為體育不是政
治,所以才會有許多國家用體育來達成政治目的。因為,如果要以純政治
手段達到政治目的,為甚麼不直接派個特使、外交官、說客?但是這樣給
人的感覺是差的。
原帖由 cky 於 2008-10-9 20:2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至於你問我西方國家係點
通常而然, 現代的可能會係有職業作曲家為煙花編寫流行音樂 (如澳洲)
更多的其實沒有配樂
如果走傳統的, 總離不開 Handel 的 Royal Music for the Firework
又或者是一些較穩陣的神劇 (oratorio), 如 messiah, The creation 等等
個人感覺用Oratorio也不是很穩陣,因為有宗教因素;我覺得,嚴格來說,
就算是古典音樂,真正適合做Firework music的為數也不多,因為太多有沈
重的programmatic character。除了閣下提到的Handel的Royal Fireworks Music
外,我個人覺得同一作曲家的Water Music,還有Mozart的第四十一交響曲 (Jupiter)
都是做firework music的上佳之選,但是香港似乎都沒有用過。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08-10-10 21:4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