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81 發表於 2009-4-15 10:55

 『大壽路線』13 號線 行車路線不變35年 (4月16日)

.
 
 
 

開辦35年
未曾更改路線
是香港公共交通一項記錄

縱使交由新巴經營
天星碼頭搬遷
依然堅守在大會堂側
 
  
  
  
 

    13 / 23A
 
 
▼ ▼ 摘 自 1974 年 4 月 華 僑 日 報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23A-1974-A.jpg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23A-1974-B.jpg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74News.jpg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74Book.jpg
 
 
13 天星碼頭←→旭和道
1974年4月16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香港首條「巴士專用線」啟用及半山區實施新交通管理措施實施,此線由中巴營辦。
往旭和道方向,途經:愛丁堡廣場、干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里活道、亞畢諾道、堅道、般含道、柏道、列提頓道、屋蘭士街、旭和道;
往天星碼頭方向,途經:旭和道、屋蘭士街、列提頓道、柏道、羅便臣道、衛城道、堅道、亞畢諾道、雲咸街、雪廠街、皇后大道中、畢打街、干諾道中、愛丁堡廣場。
每日早上至晚上提供服務,此路線不設分段票價及小童半價,學生月票不適用此路線。
(同日開辦路線:中巴23A、同時更改路線:中巴3、4「特別快車」、12、23、過海隧道巴士103)
 
 
23A 銅鑼灣(摩頓台) 至 羅便臣道 [循環線]
1974年4月16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香港首條「巴士專用線」啟用及半山區實施新交通管理措施實施,此線由中巴營辦。
途經:摩頓台、高士威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紅棉路、上亞厘畢道、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花園道、皇后大道中、昃臣道、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銅鑼灣道、摩頓台。
平日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務,假日暫停服務。
(同日開辦路線:中巴13、同時更改路線:中巴3、4「特別快車」、12、23、過海隧道巴士103)

1975年8月11日起,延長為 勵德村 至 羅便臣道 [循環線],以配合勵德村落成,來回程並改經中區。
途經:怡景道、大坑道、銅鑼灣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里活道、亞畢諾道、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下亞厘畢道、雪廠街、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銅鑼灣道、大坑道、怡景道。

35年來,13 的路線沒有改變
1975年後,23A 的路線沒有大變
 
 
 
 
 
 


[ 本帖最後由 n281 於 2009-4-15 19:59 編輯 ]

n281 發表於 2009-4-15 10:56




 
 
 
 
 
 


▼ ▼ 摘 自 1977 年 運 輸 署 文 件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77.jpg
 
 
 
 
▼ ▼ 摘 自 1978 年 「 中 華 巴 士 路 線 指 南」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78.jpg
 
 
 
 
▼ ▼ 摘 自 1986 年 「 Guide to Hong Kong's Bus, Light Bus, Rail and Ferry Services」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86.jpg
 
 
 
 
▼ ▼ 摘 自 1988 年 「 中 華 巴 士 路 線 指 南」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88.jpg
  
 
 
  
▼ ▼ 摘 自 1996 年 「 香 港 公 共 交 通 服 務 指 南 1996」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1996.jpg
 
 
 
 
▼ ▼ 摘 自 2001 年 「 新 巴 網 絡」
 
 
 http://www.bsihobbies.hk/news/C13--2001.jpg
  
 
 
  




lsc04d11 發表於 2009-4-15 12:03

點解反而新巴2001年用番個「和」字,1996年就用左「龢」字..題外話..點解要改個咁難寫既「龢」字?

o個個年代開線是有試車..仲可以拆左d阻住既招牌...其實呢個「傳統」係咪應該保留呢??

如果係保留左,30X開線一個月就唔會有超多超多改動...

[ 本帖最後由 lsc04d11 於 2009-4-15 12:07 編輯 ]

ccicoltd 發表於 2009-4-15 13:31

旭龢道的命字來自「羅旭龢」Robert Hormus Kotewall。人名當然不能胡亂改,現在新巴已用回龢字。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1/31/HY-858706.htm

Wright---AVW16 發表於 2009-4-15 16:03

原帖由 lsc04d11 於 2009-4-15 12:03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點解反而新巴2001年用番個「和」字,1996年就用左「龢」字..題外話..點解要改個咁難寫既「龢」字?

o個個年代開線是有試車..仲可以拆左d阻住既招牌...其實呢個「傳統」係咪應該保留呢??

如果係保留左,30X開線一個月就唔 ...
佢既「試車」應該係解睇下行駛路段有冇障礙,而唔係好似鐵路咁比乘客試乘

JN6854 發表於 2009-4-15 19:24

原帖由 Wright---AVW16 於 2009-4-15 16: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佢既「試車」應該係解睇下行駛路段有冇障礙,而唔係好似鐵路咁比乘客試乘
因為當年13號行經0既路段以往都無巴士駛經過
所以要安排「試車」而唔係「試載」

Gary_B 發表於 2009-4-15 19:40

當年還有哪些不設企位的路線?

YYF 發表於 2009-4-15 22:33

呢條線幾時有返企位?

lsc04d11 發表於 2009-4-16 15:07

佢既「試車」可唔可以被人搭先??

我都知68X改去洪元路時都試左好多次車...
962B/B3開辦時亦都有...

n281 發表於 2009-4-17 09:17

原帖由 lsc04d11 於 2009-4-16 15:0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佢既「試車」可唔可以被人搭先??

我都知68X改去洪元路時都試左好多次車...
962B/B3開辦時亦都有...

九巴每次改路或開新線
都會預先安排 廠務司機 進行試路

如團體借車(例如巴士迷組織)去沒有巴士路線行駛既道路
例如:十多年前巴士迷會去 馬鞍山村及海下
必須先行安排試路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壽路線』13 號線 行車路線不變35年 (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