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 的帖子
I refer to your questions.10) DB12,15&16 served 中愉線&中尖線 very often.
11) first half, I don't know. As I remember use 財利細單多.
13) Yes, sometimes DB26 served 05:50 from DB to Central. 愉航年代的「梅愉線」,在梅窩泊渡輪碼頭還是登岸梯級? 登岸梯級 原帖由 ccicoltd 於 2009-9-24 23:4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愉航年代的「梅愉線」,在梅窩泊渡輪碼頭還是登岸梯級?
登岸梯級, 以前仲有個通告板豎立在該處. 小弟僅以有限資料及記憶回答以下問題:
2) 80年代初期有飛翔船, 海上的士, 財利細單體.
80年代後期有飛翔船, 財利細單體, 財利中單體, 海威大單體.
87年7月: 每日107班, 早上繁忙時間每10分鐘一班, 其他時間每30分鐘一班.
88年7月: 早上繁忙時間每8分鐘一班, 其他時間每20分鐘一班.
航程平均25分鐘
3) 90年代初,中期主要用海威大單體及財利中單體, 間中用飛翔船, 財利細單體.
6) 財利細單為配合新購入的雙體船(DB1,2,3)而改編號, 加上層上蓋好似係95/96年既事.
而各 大單新船下水時已有上層座位.
7) 自90年代開始財利細單走中愉線主要係做貨運服務. 可能係船隻唔夠用先載客.
8) 財利中單體於80年代中後期主要行繁忙時段, 90年代初多就改行非繁忙時段.
9) 有雙體船時佢地已經灣緊水, 及後於95年分別賣去保利小輪及臨時機管局.
DBX/DB10 : 飛鑽 > 海佑26
DBXI/DB11: (保利小輪) > 海佑27
DB17 : 飛速 > 海澄
DB18 : 飛騰
10) DB12,15,16於機渡年代主要行屯赤及愉赤航線(愉赤航線亦有用過財利細單), 亦有行過中尖東線.
11) 我印象中好似係92/93年左右, 初期主要用飛翔船, 假日班次及其後日子先多用財利細單.
15) 卜公碼頭有售票處及入閘機. 原帖由 bus_expert 於 2009-9-26 23:2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依照閣下所說加從時間上看,即DB1-3雙體的引入應該是取代財利中單體船,而DB5-8雙體就代替入主機渡的DB12,15,16!?
不過我總係唔明點解當年愉記賣走既係財利中單體,而唔係船齡較高既細單?
另外,財利細同中單體應該唔可以25分鐘跑完一單中愉線,因為如果我冇記錯而家海澄、飛騰最多只可以行18節(海威大單好似有24節)
其實愉航買船係睇愉景灣既物業發展,
86年買中單係配合第二期入伙,
87-88年買大單及加訂中單係配合第三期入伙,
後來加訂大單及買雙體船係為配合第4,5,6,7,8期陸續入伙.
細單因為要行愉梅線及做貨運服務, 所以沒有被賣走.
中單最高時速有25節, 營運時速為23節, 佢當年係可以25分鐘內完成航程,
而大單其實可以少於25分鐘內完成航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