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28a 發表於 2005-11-13 09:41

47X在 2005-11-13 02:21 AM 發表:


無錯.但小弟所知只有中環站,沒有中環東站.
上述車站於31/5/1985更換其英文名稱,同日起,荔灣站易名為美孚站.
有錯請指正.

正確上是有中環站 (Chater) 及中環西站 (Pedder) 的(而非中環東站),中環站是指遮打街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前稱遮打站),中環西站是指畢打街的港島線車站(前稱畢打站)。
*中環站、中環西站一名曾出現於《地下鐵路首日通車紀念特刊》。

不過,在港島線落實興建時,中環西站一併列入為中環站的擴建部份,亦成為全港最大的車站(1986 - 1998)。

~☆凍檸樂☆~ 發表於 2005-11-13 17:20

dennis28a在 2005-11-13 09:41 AM 發表:



正確上是有中環站 (Chater) 及中環西站 (Pedder) 的(而非中環東站),中環站是指遮打街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前稱遮打站),中環西站是指畢打街的港島線車站(前稱畢打站)。
*中環站、中環西站一名曾出 ...

之後變左邊個站最大?

waichiu 發表於 2005-11-13 22:32

~☆凍檸樂☆~在 2005-11-13 05:20 PM 發表:



之後變左邊個站最大?

好似係九龍站, 但九龍站又好似係最少人的站(欣澳通車前)

waichiu 發表於 2005-11-13 22:37

~☆凍檸樂☆~在 2005-11-13 05:20 PM 發表:



之後變左邊個站最大?

好似係九龍站, 但九龍站又好似係最少人的站(欣澳通車前)

ArnoldC 發表於 2005-11-14 00:09

其實點解中環要分開兩邊?

而連接金鐘隧道又要起到咁?
(如果TWL跟ISL起,就唔駛咁彎)

waichiu 發表於 2005-11-14 00:24

ArnoldC在 2005-11-14 12:09 AM 發表:

其實點解中環要分開兩邊?

而連接金鐘隧道又要起到咁?
(如果TWL跟ISL起,就唔駛咁彎)

其實中環荃灣線的島式月台比一般的站細,闊度只能容納一台電梯, 所以如果在遮打道起上下層月台係唔夠地方, 可能因為遮打道條路唔係咁大!
其實而家都幾好, 分開令到個大堂及月台大左好多, 特別係3號月台!

pakchi70 發表於 2005-11-14 03:07

waichiu在 2005-11-14 12:24 AM 發表:



其實中環荃灣線的島式月台比一般的站細,闊度只能容納一台電梯, 所以如果在遮打道起上下層月台係唔夠地方, 可能因為遮打道條路唔係咁大!
其實而家都幾好, 分開令到個大堂及月台大左好多, 特別係3號月台!

同埋變成少數大堂月台同層既車站
我細個時覺得一入閘唔洗落一層就去到月台係好特別既#:P

ArnoldC 發表於 2005-11-14 06:01

waichiu在 13-11-2005 17:24 發表:



其實中環荃灣線的島式月台比一般的站細,闊度只能容納一台電梯, 所以如果在遮打道起上下層月台係唔夠地方, 可能因為遮打道條路唔係咁大!
其實而家都幾好, 分開令到個大堂及月台大左好多, 特別係3號月台!


咁點解TWL唔可以起德輔道地底?

waichiu 發表於 2005-11-14 17:39

ArnoldC在 2005-11-14 06:01 AM 發表:




咁點解TWL唔可以起德輔道地底?
可能會引起大塞車, 又可能起唔到島式月台(而家都係側式),
當時先起遮打街站,通車後 令到中環無咁塞車,先至起德輔道站掛(段估)
你想o下, 其實港島線很多在電車路上的站都係鑽鑿式, 只有中環站才是明掘隨填(只在3號月台車頭車尾才是鑽鑿),明掘是很影響路面交通, 但係個站就可以好大, 你留意下中環荃灣線月台上層(3號月台層), 中間是沒柱, 一個非常大的收費區, 能夠容納很多人!

[ Last edited by waichiu on 2005-11-14 at 17:42 ]

石頭 發表於 2005-11-14 19:38

DD2113在 2005-11-6 17:44 發表:

順帶一問, 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的三個站, 早期是否曾叫:

- 旺角 ARGYLE;
- 油麻地 WATERLOO;
- 中環東 CHATER

如果是, 咁幾時改為現時的名稱?


中環東己有人答了,

旺角曾叫亞皆老,油麻地曾叫窩打老,

都是直譯其音而來


不過,正式命名時就不知道有沒有使用這兩個名稱了~

[ Last edited by 石頭 on 2005-11-14 at 19:40 ]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當年今日:地鐵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