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與農民
如果說韓國農民窮,那麼比起中國農民和泰國農民,誰更窮?韓國其實是自由貿易的得益者,儘管開放農產品進口看似「犧牲」了韓
國農民,但換來的卻是讓韓國產品更多的出口機會。韓國的工人多還是
農民多?韓國的工業產值大還是農業產值大?要不是有自由貿易,韓國
的電子、家電、軟件、汽車產業都搞不起來,到最後整個國家就真的只
有窮農民。
韓國政府從出口創匯中賺到不少稅收,完全可以支持人口比例相對較少
的農民,不像中國,農民佔了九億人,佔了國家大部份人口,即使出口
順差再多,也不夠養多少農民。
一提到開放農產品市場,大家就馬上想到美國那些受補貼的農產品。其
實市場開放可以令更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得益,起碼對於沒有受補貼
的中國及東南亞農產品,馬上多了銷售渠道。發達國家對高價農作物需
求較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可以因此而改種高產值農產品(如不少中國
農戶改種西蘭花、士多啤梨,不是明知人家有白米補貼,你還要去想種
米出口),因此而創造的收益,遠較單靠貿易壁壘去維護現有收入來得多
。近年不少中國農民都靠出口農作物而獲得生活改善,可見一班。
當然,對於生產成本高的韓國農民而言,他們沒有競爭優勢,所以永遠
都是自由貿易的受害者。但對於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農民而言,開放市場
,不一定是死路一條,反而更可能是代表更多的商機。 PB602在 2005-12-15 01:19 發表:
如果說韓國農民窮,那麼比起中國農民和泰國農民,誰更窮?
韓國其實是自由貿易的得益者,儘管開放農產品進口看似「犧牲」了韓
國農民,但換來的卻是讓韓國產品更多的出口機會。韓國的工人多還是
農民多?韓國 ... 愚問,為何發達國家又沒有對高產值農產品進行傾銷? 要協助韓國農民, 為何韓國人不自發以選擇本國出產的農產品為先? Dolphin在 2005-12-15 13:35 發表:
要協助韓國農民, 為何韓國人不自發以選擇本國出產的農產品為先?
其實整個運動早於 90年代初已發起﹐
如果去韓國旅遊﹐在高速公路旁的農地、
或農產品包裝和廣告﹐都會見到用漢字寫上
『身土不二』﹐意思即是呼籲使用國產貨。 chai在 2005-12-15 01:50 PM 發表:
其實整個運動早於 90年代初已發起﹐
如果去韓國旅遊﹐在高速公路旁的農地、
或農產品包裝和廣告﹐都會見到用漢字寫上
『身土不二』﹐意思即是呼籲使用國產貨。
對, 其實如果去旅行, 都好易見到, 韓國人本身係
幾支持自己的出品, 見到可以買的東西, 多數都
係國產品為主.... PB602在 2005-12-15 01:19 AM 發表:
一提到開放農產品市場,大家就馬上想到美國那些受補貼的農產品。其
實市場開放可以令更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得益,起碼對於沒有受補貼
的中國及東南亞農產品,馬上多了銷售渠道。
開放市場的基本方向其實並無問題, 但要做到你所說的 #::)
令更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得益
那就先要改善現今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不公平現象
亦正是韓國農民及第三世界國家農民來港示威的希望 #:)
就是令歐美等國徹銷那些巨額農產品津貼
這個前題未達成之下, 就匆匆開放市場, 恐怕受害的被受益的多 #:( Fun_FC在 2005-12-15 08:07 AM 發表:
愚問,為何發達國家又沒有對高產值農產品進行傾銷?
唔係好明意思#:-/
高產值、賺錢的農作物沒理由要低於成本出售 PB602在 2005-12-15 01:19 AM 發表:
如果說韓國農民窮,那麼比起中國農民和泰國農民,誰更窮?
韓國政府從出口創匯中賺到不少稅收,完全可以支持人口比例相對較少
的農民,不像中國,農民佔了九億人,佔了國家大部份人口,即使出口
順差再多,也不夠養多少農民。
問題係,未有自由貿易前,
人家的國民由數十年前至今、發展成熟的國內經濟體系獲得富庶生活。
可是,某些國家生育、產業發展失衡、內戰、頹政等的政策不濟,
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因而不斷輸出廉價產品,沖擊已發展地區的健全經濟體系,
誰對誰錯?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