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電氣化月台設計
電氣化是由1978-1982年左右進行,地鐵差不多在同時興建。但為何部分東鐵月台如火炭、旺角及紅磡,月台通道可以窄得只能
容納一名乘客﹖(即排了一名乘客,後面便有道牆或柱)
同期興建的地鐵,月台通道有一定的闊度,預留少許位置給乘客步
行,但東鐵的月台,卻沒有這樣的空間。
我想我會知道旺角站的設計,可能是由於卡數的增加,頭尾位置
因為上蓋而不能擴闊月台。
但火炭好像是新建,為何當初沒考慮月台通道的問題﹖
是什麼原因﹖ 其實九鐵電氣化前周圍好多地都發展哂或者
會有發展,恐怕要收也無從收起。
尤其是火炭、紅磡,又要起總部、車廠、大
總站,起到現時規模已經算偷笑。 當時設計近郊鐵路的乘客量並不會很多,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原帖由 superay 於 2006-1-13 22:20 發表
當時設計近郊鐵路的乘客量並不會很多,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我睇左90年鏗鏘集,都係咁講,
咁依家除左翻新列車增加空位同門口數目外,
其實仲可唔可以改善到呢o的情況﹖ 原帖由 Citybus10 於 2006-1-12 23:50 發表
電氣化是由1978-1982年左右進行,地鐵差不多在同時興建。
但為何部分東鐵月台如火炭、旺角及紅磡,月台通道可以窄得只能
容納一名乘客﹖(即排了一名乘客,後面便有道牆或柱)
同期興建的地鐵,月台通道有一定 ...
東鐵月台的黃線與月台邊距離
比地鐵闊很多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