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線一問
港島線同其他線唔同,冇乜島形月台,重要有好多牆包住,係咪因為港島地理問題 (就算有島形如炮台山,都有好多牆)﹖ 其實港島線的設計相當獨特, 由於有電車路, 明挖隨填
的地方甚少, 車站多為樓宇上蓋之下, 面積較細, 位置
較深, 所以主要車站多為雙層月台, 島式月台, 有在山
中, 如太古及炮台山, 筲箕灣是明挖隨填, 相信由於地
盤細少, 而設計成現在情況, 亦因如此. 港島線的獨特
性仍然是只此一家. 原帖由 solomon 於 2006-1-14 23:56 發表
其實港島線的設計相當獨特, 由於有電車路, 明挖隨填
的地方甚少, 車站多為樓宇上蓋之下, 面積較細, 位置
較深, 所以主要車站多為雙層月台, 島式月台, 有在山
中, 如太古及炮台山, 筲箕灣是明挖隨填, 相信由於地
盤細少, 而設計成現在情況, 亦因如此. 港島線的獨特
性仍然是只此一家.
有d 0岩就有d 唔0岩啦,
其實港島線的車站設計,
同其定線於極其繁忙街道--
即筲箕灣道,康山道,英皇道,怡和街,軒尼詩道及德輔道中之下有關,
街道上有電車路,下面又有很多管線,
當年地鐵汲取了之前的建造經驗,
並為了港島線早日通車,
減低重置電車路及地下管線的成本,
及不想影響路面交通情況下,
在上環至西灣河一段(除太古及金鐘外)選擇了以爆破或鑽挖方式興建深埋月台,
最深深度達37米(北角站),
並在車站附近收購地皮, 用作興建大堂及上蓋物業之用,
銅鑼灣東角中心,東角道及金堡中心便是一例,
它們的結構係與銅鑼灣站東翼大堂連成一體,
並以幾條行人隧道連接月台。
而太古站則在一個爆破而成的人工石洞內由下而上建造,
所現在你係看不見有柱位在大堂之上出現。
中環及金鐘站則在修正早期系統時已預留結構興建港島線。
筲箕灣站是像修正早期系統及荃灣支線車站用明挖隨填方法建造。
柴灣及杏花村站是用現場澆灌石矢的方法建造。
[ 本帖最後由 sg 於 2006-1-15 01:03 編輯 ] 其實而家有d比較繁忙既港島線車站, 例如銅鑼灣, 灣仔, 北角等,
月台空間都相當狹窄, 人多時都唔係好掂,
咁將來呢d站既月台有無可能擴建到? 原帖由 JZ3968 於 2006-1-15 17:29 發表
其實而家有d比較繁忙既港島線車站, 例如銅鑼灣, 灣仔, 北角等,
月台空間都相當狹窄, 人多時都唔係好掂,
咁將來呢d站既月台有無可能擴建到?
北角港島線月台是一個擴建例子, 開一條與月台平行的隧道(像現時銅鑼灣站),開很多孔連接,
令月台與平行隧道連接,
其實香港新鐵路本來會有一個廣東道站好像港島線的車站.但是沒有了.
或者東九龍線可能會有機會出現?
不過希望新站標準會是北角轉車站隧道大的標準!令月台空間大一些!
另外西港島線,西營盤及大學站是否用太古站的建造方式? 係咪唔可以全面拆晒而家月台d牆擴建, 而只能靠增加通道? 原帖由 JZ3968 於 2006-1-15 18:07 發表
係咪唔可以全面拆晒而家月台d牆擴建, 而只能靠增加通道?
應該係!因為月台的隧道直徑比行車隧道大,
好像九龍南線廣東道沒有預留大隧道月台, 所以將來是不能加建廣東道站. 原帖由 JZ3968 於 2006-1-15 18:07 發表
係咪唔可以全面拆晒而家月台d牆擴建, 而只能靠增加通道?
係國內天津地鐵就有如此類似慘痛教訓,
佢1號線係1984年通車, 因為當時設計的月台只可放4卡車,
但因為客量增加要增至6卡車,
而要全線停運4年多進行加長站台的改建工程,
並於2001年10月9日開始停運改造,
改造工程於2002年11月21日正式開工,
並於2005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
2006年3月28日將開始恢復試運營。
其實你見到月台的彎牆顏色金屬板後面係排水管及防水層,
再入就係未掘過的地層,
若果要拆晒而家月台d牆擴建入去少少, 係勉強可行, 但成本及風險一定高,
香港亦有類似例子, 係(魚則)魚涌站上層月台加建新的PSB就是一例,
不過面積好細, 易做好多.
[ 本帖最後由 sg 於 2006-1-15 19:03 編輯 ] 原帖由 waichiu 於 2006-1-15 17:47 發表
另外西港島線,西營盤及大學站是否用太古站的建造方式?
似係, 因為在剖面圖看到大堂唔見有柱. 原帖由 sg 於 2006-1-15 19:12 發表
似係, 因為在剖面圖看到大堂唔見有柱.
咁大學站會唔會起南港島線月台?如果係兩層島式月台, 個洞咪好大?
如果起月台, 咁過幾年又唔起咪又好似上環站同九龍站咁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