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的設計
大家都知, 黃頭的設計原先係一種近效火車的設計, 以坐位佈局同內龍設計一睇就知。佢根本係唔係唔適宜改成通勤火車咁, 宜家就未必發生咁既事? 又畫姐當年火車電氣
化時, 根本就要設計成通勤火車咁?
歡迎大家回文 原帖由 Chi_Hang 於 2006-1-22 13:28 發表
大家都知, 黃頭的設計原先係一種近效火車的設計, 以坐位佈局同內龍設計一睇就知。
佢根本係唔係唔適宜改成通勤火車咁, 宜家就未必發生咁既事? 又畫姐當年火車電氣
化時, 根本就要設計成通勤火車咁?
歡迎大家 ...
最初﹐真的無想過新界會有今日這麼多人口﹐每天都要出市區工作。因此﹐當年的車廂每邊只有三隻門﹐而坐位是3+2面向車頭及車尾。
無錯﹐是3+2面向車頭及車尾﹐法是和今日的九巴車尾車輛上的安排一樣﹐是十分浪費空間﹐但可有最多的坐位。而每卡的接駁位是有一隻門所分隔。
去到80年代中後期﹐北區急速發展成新市鎮﹐開始多人使用火車服務往返市區﹐同時﹐北上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把一些座位拆掉﹐改成企位。拆掉的位置是車門前後的一隻車窗的一組半坐位﹐成為一個水塘位﹐同時一律改成2+2位﹐不過﹐有集電弓的卡數是沒有更改的。
去到90年代﹐九鐵終於決定全面改裝車卡﹐成為今日的樣了。今時今日的一卡可載的客量﹐小弟估計是相差一倍﹐至於車卡設計可否容許今日的可載人數﹐只有有關人事才知。但正常來說﹐一定是認真計算過可行及安全﹐才會改裝車卡。
不過按今天報紙(1月22日生果報)的報導﹐有沒有超出80年代車卡設計時的載重量﹐你們自己分析啦。
以下一段引文﹐是06年1月22日蘋果日報一段引文(部份)﹐標題為「疑 負 荷 過 重 反 映 未 獲 回 應 九 鐵 員 工 再 爆 料 列 車 呈 彎 曲」
【 本 報 訊 】 九 廣 東 鐵 發 現 的 裂 痕 沒 完 沒 了 , 有 維 修 人 員 更 爆 料 指 九 鐵 列 車 車 卡 出 現 不 同 程 度 的 彎 曲 , 顯 示 列 車 嚴 重 老 化 , 曾 向 上 級 報 告 , 但 車 廠 管 理 人 員 並 無 再 向 管 理 層 反 映 。 九 鐵 委 任 的 專 家 小 組 主 席 梁 廣 灝 也 承 認 「 有 好 多 人 提 過 話車 卡 彎」 , 但 需 要 有 科 學 根 據 , 他 表 示 小 組 要 研 究 , 下 月 一 日 提 交 報 告 時 會 有 交 代 。 記 者 : 呂 焯 均
車 卡 漏 水 或 損 壞 機 件
維 修 人 員 又 說 , 曾 向 上 級 報 告 , 但 不 見 上 級 進 一 步 反 映 , 「 唔 知 點 解 無 向 上 報 , 或 者 有 人 抱 住 寧 願 少 做 少 錯心 態 , 費 事 揹 鑊 。 」 彎 曲 情 況 出 現 於 車 卡 不 同 位 置 , 已 導 致 車 窗 邊 拉 釘 鬆 了 , 雨 天 時 有 車 卡 會 漏 水 , 最 令 人 擔 心 長 期 漏 水 會 損 壞 車 內 機 件 。 彎 曲 相 信 由 三 大 原 因 引 起 , 一 是 列 車 翻 新 後 , 載 客 量 增 加 ; 二 是 採 用 自 動 煞 車 系 統 後 , 入 站 車 速 快 , 令 衝 力 加 強 , 加 重 車 身 壓 力 ; 三 是 班 次 增 加 , 也 增 加 損 耗 。
九 鐵 委 任 的 專 家 小 組 主 席 梁 廣 灝 回 覆 本 報 查 詢 時 承 認 , 「 有 好 多 人 提 過 話車 卡 彎, 但 要 有 科 學 根 據 。 」 小 組 要 研 究 , 將 來 會 有 交 代 。 至 於 超 重 問 題 , 他 強 調 列 車 並 無 超 重 。 小 組 會 於 下 月 一 日 完 成 裂 痕 事 故 調 查 報 告 , 現 階 段 先 就 專 家 的 推 論 進 行 測 度 , 未 有 結 論 。
九 鐵 否 認 瞞 裂 痕 數 目
另 外 , 維 修 人 員 指 出 , 東 鐵 每 列 有 十 二 卡 , 每 三 卡 合 組 成 一 組 , 即 每 列 列 車 有 四 組 車 卡 , 全 部 列 車 合 共 有 一 百 一 十 六 組 車 卡 , 至 今 發 現 二 百 二 十 四 個 組 件 有 裂 痕 , 實 際 上 幾 乎 每 組 車 卡 均 有 裂 痕 , 顯 示 全 部 列 車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危 險 性 。
當中以紅色的文字﹐似乎有自欺欺人的說法﹐如報導指維修人員講是事實﹐九鐵的內部運作(向上級反映問題方面)真是有嚴重問題了。
**如板主/管理人員如認為不應該引述報紙內容﹐請代為改文刪除。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