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1428
發表於 2011-6-3 14:07
以前屯門區路線幾乎全部用11米車,用12米車就較少見。
但直至今日,絕大部份屯門區路線均用12米巴士作掛牌。
部份當年客量較高的屯門區路線,如58M,59M,60M呢d路線焗住用11米巴士掛牌。
其實是什麼原因,在以前不能在屯門區使用12米巴士?
[ 本帖最後由 KG1428 於 2011-6-3 14:10 編輯 ]
DW8306
發表於 2011-6-3 14:22
原帖由 KG1428 於 2011-6-3 14:07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以前屯門區路線幾乎全部用11米車,用12米車就較少見。
但直至今日,絕大部份屯門區路線均用12米巴士作掛牌。
部份當年客量較高的屯門區路線,如58M,59M,60M呢d路線焗住用11米巴士掛牌。
其實是什麼原因,在以前不能在屯門 ...
之前呢度都有談論過,原因不外乎:
1.油缸容量較小導致續航能比11米巴士差
2.12米車由於屬雙落車門設計,過海線,市區大流水更需要
屯門,元朗,大埔,上水等離市區較遠.雙落車門設計未免難以物盡其用
32
發表於 2011-6-3 15:49
另一原因係現在大部份路線班次都比八九十年代時大幅削減,能夠使用高載客車種的路線亦相對增加
Mandurah__Line
發表於 2011-6-3 15:51
原帖由 DW8306 於 2011-6-3 14:2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之前呢度都有談論過,原因不外乎:
1.油缸容量較小導致續航能比11米巴士差
2.12米車由於屬雙落車門設計,過海線,市區大流水更需要
屯門,元朗,大埔,上水等離市區較遠.雙落車門設計未免難以物盡其用 ...
同埋多數11m熱車都係座位為主
較為適合行長途線
lpc
發表於 2011-6-3 17:26
原帖由 HR9710+KU1391 於 2011-6-3 13:2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聽聞17在90年代想由鴨車轉3軸車,不過要不入何文田,對何文田居民不方便,結果冇實行,繁時開217P.
事實係80年代中後期,
17曾經改派當年簇新既S3M行走,
行車路線亦改由佛光街右轉常盛街,
不入何文田邨既一段常富街,
最後但因乘客投訴而「打回原形」
[ 本帖最後由 lpc 於 2011-6-3 23:41 編輯 ]
ANDY5520
發表於 2011-6-3 17:35
原帖由 lpc 於 2011-6-3 17:2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事實係80年代中後期,
17曾經改派當年簇新既S3N行走,
行車路線亦改由佛光街右轉常盛街,
不入何文田邨既一段常富街,
最後但因乘客投訴而「打回原形」 ...
除了以上事實,九巴開217P係為解決17不入何文田邨既一段常富街而有,以及係解決路面限制問題.
wawa0006
發表於 2011-6-3 22:13
原帖由 KG1428 於 2011-6-3 14:0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以前屯門區路線幾乎全部用11米車,用12米車就較少見。
但直至今日,絕大部份屯門區路線均用12米巴士作掛牌。
部份當年客量較高的屯門區路線,如58M,59M,60M呢d路線焗住用11米巴士掛牌。
其實是什麼原因,在以前不能在屯門 ...
當年九記的解釋是:
由於當年屯公常因交通意外/壞車等事故引致嚴重擠塞,下路又仍然彎多路窄,不適合12米車行駛,12米車未能於上述情況下改行下路,因此屯門的高客量線就全用S3BL,S3M, S3N,.而其他線就主要用雞車。
barking
發表於 2011-6-3 22:27
原帖由 DW8306 於 2011-6-3 14:2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之前呢度都有談論過,原因不外乎:
1.油缸容量較小導致續航能比11米巴士差
2.12米車由於屬雙落車門設計,過海線,市區大流水更需要
屯門,元朗,大埔,上水等離市區較遠.雙落車門設計未免難以物盡其用 ...
很懷念以前74S使用 3BL / 3N
講真, 咁大個水塘我諗唔會有人願意企出九龍 / 入和記
水塘用嚟放祭品
EV2021
發表於 2011-6-3 22:31
原帖由 wawa0006 於 2011-6-3 22:13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當年九記的解釋是:
由於當年屯公常因交通意外/壞車等事故引致嚴重擠塞,下路又仍然彎多路窄,不適合12米車行駛,12米車未能於上述情況下改行下路,因此屯門的高客量線就全用S3BL,S3M, S3N,.而其他線就主要用雞車。 ...
去到98年後,因三幹通車,屯公有替補路線,
多條屯廠線開始有荔廠或九廠的繁時12米攝車,
例如58M行3AV、60X行3BL、63X行3N等等。
沒記錯的話,66X是當年首條有12米冷氣掛牌的屯廠線吧﹖
HB00610
發表於 2011-6-3 22:32
原帖由 DW8306 於 2011-6-3 10:0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另一方面咁諗...九十年代初九記買冷馬係想提供舒適既豪華巴士服務
而12m車主要係俾客量同賺錢能力極高既第一線使用.
咁兩邊既乘客需求唔同,況且車費又高一截
11m冷馬可以行11,12m車行到既線,
相反12m車就未必行到11 ...
同埋多一點, 在3+2(當時的主流)的座位安排下
11m冷馬同12m冷馬的載客量其實相差好少, 但係可以行的範圍就差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