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602
發表於 2011-7-6 00:58
原帖由 3ASV174 於 2011-7-5 02:0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讀唔讀到書的確唔係重點,
但如果香港學生上到大學唔係只係掛住癲,掛住玩,掛住 hea,
然後 sem 尾 GPA 瀨晒野先黎奶 professor 腳趾(甚至搵人嘈),
真係俾到個有心讀既款出黎,應該少好多人覺得大陸生讀得好就要俾佢地落黎讀。
如果有人認為四科合格無資格讀大學,咁唔該大學修改最低收生標準。但既然你定得出來,有學位有資源就應該盡收本地生。香港學生係香港居民,有接受資助高等教育權利。相反,中國學生並非本地居民,點解要香港納稅人津貼佢地讀書?調番轉,香港學生上大陸讀書,點解又要俾全費?中共政府會唔會全面俾資助?
「因為香港學生掛住玩,所以中國學生可以拎走香港學生嘅學位」,呢個邏輯好危險。
AVD1
發表於 2011-7-6 01:26
原帖由 sea1986 於 2011-7-5 10:30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1. 咁麻煩你重新定義咩叫移民監
2. 一日未有香港永久身份證都唔應該被視為香港人,唔通我攞住張綠卡就可以自稱美國人?
更何況啱啱落嚟嘅人享受嘅福利唔應該同當地嘅人睇齊,否則對於本土人係好唔公平
3. 我都可以話你知 ...
非常同意,
我都知道香港好多人係唔需要交稅 (收入未夠), 但係佢地真係香港土生土長 o既人, 係香港人. 香港政府就緊係需要養佢地啦. 問題係而家成班根本就唔係香港人 o既人勇落黎搶 wor, 咁又點同 ?
打個比喻, 你自己生左個仔, 好可惜你個仔智力係有問題 o既. 你自己好清楚知道就算你擺最好最好 o既教育起佢個度都唔會有 "好" 結果. 但係你隔離屋個仔就非常聰明, 絕對係一個人才. 咁唔通你拎哂你自己 o既錢唔理自己個仔, 走去幫隔離屋養仔啦 wor ? 作為一個父母, 就算明知自己個仔有問題都會盡能力去照顧佢地自己 o既仔女架啦. 問題係而家香港 o既大學/政府正正就係唔理自己 o既仔女, 而去幫隔離屋養仔. 仲以為幫完隔離屋養完個仔之後, 人地個仔會當你係恩人咁, 將來會報答返你... 好可惜人地個仔洗完你個筆學費 (福利) 之後, 早就已經飛走左啦. 拎完你 D 野之後仲會留返起度陪你"埃"世界 ? 發夢啦 ~
相信 ArnoldC 兄都應該早過 97 出世, 持有 BNO o既人士之一. 咁你未試下走去英國問下佢地會唔會即時比福利你囉. (某程度上 BNO 都係英國國籍之一黎架) ~ 我相信英國起 閣下眼中都算係一個民主國家啦呵 ~
3ASV174
發表於 2011-7-6 02:00
原帖由 Quanta 於 2011-7-5 03:3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非本地學生係收一個蝕一個
--- 佢地畢業後大部份都會返原居地或去美國, 留港工作的少之又少
我聽唔少大陸 undergrad 埋怨佢地俾的學費貴過 local,
又成日聽大陸 postgrad 嘈通漲勁, 怨大學唔加 studentship
...
內地本科生埋怨學費貴過 local 係無腦兼無 sense 的,
香港學生科水 $42,100 一年,政府再每年補貼 ~$180,000,
國際生就要科水 ~$150,000 一年,政府唔津貼,
內地生只需 ~$80,000 一年,政府同樣不補貼,
嫌貴就唔好落黎讀吧。
CN9AMT100UP
發表於 2011-7-6 10:03
本人係喺本地大學grad
當年都見到一大堆國內學生
有一批真係太自以為是,又唔係太有料,更加唔會埋我地香港學生堆
學識佢地有,但係唔曉轉彎,一脫離書本,佢地就無乜料到
S3BL100
發表於 2011-7-6 11:14
原帖由 ~誰@359~ 於 2011-7-6 00:1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你梗係唔知道有D護理科目,會要求學生year1 sem1度讀過晒AL兩年Bio教過既野…
靚grade者都會讀到嗌救命,何況capture E果班?
咁又講返轉頭,學習速度一定係exponential上升架喎……
正如我而家都諗唔明當年讀會考物理,點解要成半年時間先較得晒1-D mechanics,
仲要係algebra-based而唔係calculus-based,唔用vector formalism……
我而家20個星期已經要學晒所有condensed matter field theory的second quantization + Feynman diagrams的技巧,加埋renormalization group……
仲有大半本600幾頁的electricity + magnetism的教材,學晒入面所有數學技巧……
我幾年前幫人補習,咪就將成個會考physics的力學部分,濃縮到四、五頁notes:lol
當年F.4第一次讀微積分,成本additional math課本,果d咩product rule、quotient rule咪又係完全未見過,
驚自己會跟唔上,後尾咪又係過左,而家諗返落,果d野簡直trivial……
所以,果d會考/AL只係科科E的人,我真係睇唔到佢地點樣可以應付到大學的課程囉。
另:我#16提到「上三代下三代」屬手文之誤,實際我下面根本有排都未有「三代」咁多……:L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11-7-6 11:30 編輯 ]
S3BL100
發表於 2011-7-6 11:23
原帖由 DIH 於 2011-7-4 21:5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些人可能就這樣,即使有能力,都唔讀研究院而去打拼了,研究院收得多外來生都唔怪得人。
同埋我硬係有個印象(唔一定反映事實),就係果d嘈研究院收本地生收得太少的本地學生,
好多其實都唔係真係好掂,只係驚undergrad出去搵唔到工,諗住(以為?)讀多個master
就一定比人有優勢,讀多一兩年書只係為左暫時唔使擔憂搵工,實際咪又係hea下hea下……
我當年香港讀undergrad果陣,呢類人我見過唔少(特別係讀taught master的),
讀到master但係連undergrad野都搞唔掂,簡單一條complex variable積分都唔識計的都有……
DIH
發表於 2011-7-6 13:13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1-7-6 11:1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咁又講返轉頭,學習速度一定係exponential上升架喎……
正如我而家都諗唔明當年讀會考物理,點解要成半年時間先較得晒1-D mechanics,
仲要係algebra-based而唔係calculus-based,唔用vector formalism……
我而家20個星期 ...
:lol我的四年高中生涯就係畀物理害慘了,我自己係對Bio有興趣,而Physics根本not my cup of tea。
無意詆譭其他人的學科,只係我自己不適合而已。
中四本來教物理的阿sir去進修,由一個聲稱係博士的年輕人代課,
當時教緊mechanics,basic concept我明,但係要計數時就真係舉手投降,
最記得有一天,下晝要quiz,外面烏黑一片,雨雲像快要壓到地面,派卷之後,雷電大作,滂沱大雨,
我就在這個情況下對住一份完全唔識做的試卷,心情和外面的天氣一樣,後來派返時,成績當然唔使提。
A.Math我都係徘徊在50-60,其他科我一直保持80-100的。
CE我Bio係A的,又抵死喎,CE Phy有個C,中六膽粗粗報PhyChemBio 3AL,
在預科期間Physics徹底失敗,兩個學期(45+35)/2=40剛剛夠分升班,AL幸能保E。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學科被規限、因為期望與現實有落差。
我升中四的前一年,理科都尚有一班係Bio+Geog的,這原本是我的心水,我中三地理全級第一架。
但我升那年全部統一晒做PhyChemBio,Geog放在文科,叫我讀埋中西史簡直係發夢,
權衡之下都係入理科:沒有這個決定,我的人生將要改寫。
講這些想當年為什麼?
旨在說明,就算對個人而言,符合最低入學要求,即使人地收你,
假如你自己能力真係below average,送畀你讀都冇用。
站在全港立場,本地undergrad vs NDS undergrad,
本地生學費較低及有政府補貼已經是優待,我個人認為對於學生質素的把關不能太寬鬆。
NDS的出現某程度是一種鞭策,帶動整體上進氣氛,
好過收一班符合「最低要求」的本地生但調教不到優良產品。
講真,「香港人唔衰得」係我讀MPhil的其中一項宗旨。
所謂「最低要求」,其實都幾浮動以及因科而異,無論有冇最低要求,
學科都想盡量收成績最好的學生,即使符合要求都唔保證一定畀你入,
爭唔到,唔好意思你輸了(實情係唔好意思都冇),這是一場爭奪戰,可能我份人從來比較好勝,
我承認我就係踩住人地頭頂上位的「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世界就是這樣運作。
我是支持應該盡量收本地生,但大學及學科都有權、更有責任維持整體競爭力,
「放更多內地人來港讀書」與「符合最低入學要求的本地生無書讀」不一定有直接關連。
大家有冇睇埋,#1的連結,最後一段,港大只係收了申請者的3%。這又說明甚麼?
對港大而言286個學生唔算多,即使沒有內地生來港,都唔代表會取錄成績較差的本地生。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1-7-6 22:51 編輯 ]
Kaix
發表於 2011-7-6 13:18
empty
[ 本帖最後由 Kaix 於 2011-7-6 13:2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