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_hk
發表於 2011-10-23 18:08
原帖由 Derek2021 於 2011-10-23 09:43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以marketing角度睇係有必要買噴射式的船,原因
1. 私有屋苑,交通配套做得grand d至可吸引人去住
2. maybe 噴射式的船比淨行車葉的船更為穩定,果條航道咁多過境船,拋親d客就唔多好
3. 仿DBAY的模式 ...
應該又同這些關係不大的﹐係同最初打算有關的。
頭4隻(即 1,2,3,5號)是發展商所買的﹐當初打算開3條航線﹐但1條開唔成。
3條航線分別是中環﹐荃灣﹐以及機場﹐除了荃灣線是短外﹐另外2條都有一定距離﹐以這4隻船的船身大細﹐嘖射似乎較理想。
至於隻船拋唔拋﹐又同推進方式無直接關係的﹐噴射可以仲拋過車葉的。
其後所買/租的幾隻船(6-8號)﹐便是細船改回用車葉。
用噴射定車葉﹐我自己都是覺得在乎隻船本身想行幾快﹐以及船身大細而去計算那一方式較合乎效率。
而我自己覺得﹐幾隻噴射船﹐在日常運作係未完全發揮的﹐仲有開得更快的空間。
如果真係有如最初行3條線﹐用船的需要便要增加﹐少船的情況下便要航速快去彌補﹐要快便要用上噴射方式。
但開唔成機場線﹐加上客量需求比預期低﹐用船的需要會低一點﹐航速可以慢一些﹐節省多一點燃料。快做就其後幾隻船改為車葉﹐營運成本較低。
EH2674
發表於 2011-10-23 19:00
唔知點解,我反而覺得HKKF同新渡輪(11-13mins@朝早九點幾)係比珀客(15mins@下午兩點幾)船較快,當然,前兩者我係搭入島,後者係搭出,唔知船程時間有無分別
AMN1
發表於 2011-10-23 23:12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0-23 18:0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應該又同這些關係不大的﹐係同最初打算有關的。
頭4隻(即 1,2,3,5號)是發展商所買的﹐當初打算開3條航線﹐但1條開唔成。
3條航線分別是中環﹐荃灣﹐以及機場﹐除了荃灣線是短外﹐另外2條都有一定距離﹐以這4隻船的船身大細﹐嘖射似 ...
少少離題,Park Island2亦已出售到海南島與Park Island1一同行走東海至海南島航線.
2A_DL13
發表於 2011-10-24 10:44
原帖由 AMN1 於 2011-10-23 23:12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少少離題,Park Island2亦已出售到海南島與Park Island1一同行走東海至海南島航線.
有無呢條航線既資料?東海是否指"大東海",但我上網查唔到有咁既航線,只係
話三亞可以搭咩巴士線去大東海沙灘?
AMN1
發表於 2011-10-25 07:40
原帖由 2A_DL13 於 2011-10-24 10:4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有無呢條航線既資料?東海是否指"大東海",但我上網查唔到有咁既航線,只係
話三亞可以搭咩巴士線去大東海沙灘?
唔清楚因為係珀運船員講,另外1仔及2仔於離港前在下層後船艙中間加裝座位.
manlok
發表於 2011-10-29 00:38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0-23 18:0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應該又同這些關係不大的﹐係同最初打算有關的。
頭4隻(即 1,2,3,5號)是發展商所買的﹐當初打算開3條航線﹐但1條開唔成。
3條航線分別是中環﹐荃灣﹐以及機場﹐除了荃灣線是短外﹐另外2條都有一定距離﹐以這4隻船的船身大細﹐嘖射似 ...
航速其實同hull design個關係都好大,每一隻hull 都有佢個經濟巡航速度
過左呢個位個功率要以幾何級數上升先加到速
珀客坡柴同新記坡柴,大家都知個hull form基本上係一樣
個分別只係珀客既長兩米行車葉,國際快船當年話佢行27.5節
基本上同車葉坡柴只係打和
所以噴射坡柴用waterjet既主要原因可能真係為左賣樓時好聽d
大家都知waterjet比較容易食垃圾,在一條港內航線用waterjet確實係比較麻煩
維修費亦唔平
kenlam2406
發表於 2011-10-29 01:00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1-10-22 08:3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點解唔可以換D 細船來做呢? 而家用成400人嘅大船固然無咁大需求啦,
或者再開疏些少, 由35分鐘減至45分鐘
其實如果珀記當年買佢地番黎果陣就表示有咁既人數去搭
冇理由真係哂咁多錢去行大船 係人都想慳錢啦...不過到e+咪又係一樣唔開上層...
kei_hk
發表於 2011-10-30 11:25
原帖由 kenlam2406 於 2011-10-29 01:00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如果珀記當年買佢地番黎果陣就表示有咁既人數去搭
冇理由真係哂咁多錢去行大船 係人都想慳錢啦...不過到e+咪又係一樣唔開上層...
可以這樣理解﹐當年發展馬灣是參考了愉景灣的模式﹐用船作為主力的交通工具﹐巴士只是一個輔助性質。
相信大家也有眼看﹐當愉景灣有車接駁東涌MTR後﹐船的客量有什麼變化。
所以﹐最初可以$3一位去荃灣﹐當時巴士好似要$4.5﹐係比巴士更平的﹐目的係想吸引多一些人用船出入。
但係﹐船係要就船期﹐相對地班次疏﹐加上巴士是直駁青衣城/青衣MTR站﹐方便過坐船。所以不少人都選擇用巴士出入﹐其後再開葵芳線﹐接手荃灣MTR線﹐令到荃灣渡輪線的乘量進一步下降。
由於巴士實在太方便﹐居民便視車為主要出入﹐同最初打算有不同。運輸處也看到這一點﹐批准增加巴士數目去應付需求。
CUT去一條重覆資源的荃灣線﹐有望令荃灣渡輪客量有起色。
SMP
發表於 2011-10-31 02:10
只是為左賣樓時GRAND D, 而去買噴射式的船,其實都是業主出的錢,只可說為包裝凌駕實際運作須要, 真的無話可說, 現代香港就是這樣子.
反觀新渡輪/HKKF, 本地離島線只須用上螺旋漿動力的船, 合乎自身的運作須要.
2A_DL13
發表於 2011-10-31 09:25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1-10-30 11:25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可以這樣理解﹐當年發展馬灣是參考了愉景灣的模式﹐用船作為主力的交通工具﹐巴士只是一個輔助性質。
相信大家也有眼看﹐當愉景灣有車接駁東涌MTR後﹐船的客量有什麼變化。
所以﹐最初可以$3一位去荃灣﹐當時巴士好似要$4.5﹐係比 ...
其實而家珀客是否打算用NR331去取代渡輪,問題係
331唔去碼頭喎,雖然如果近迴旋處既樓,搭NR331反
而仲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