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確實賣左邊款車唔清楚, 不過小弟94年搭到/見到寶o既機會少之又少,
95年2月無意中坐到一次BW9831平頂寶特見, 亦係最後一次搭到九巴寶,
相信當時退緊o既會係BW-BX牌寶, 以及14年車齡o既雞/鴨 (根據文中所述).
有錯請指正:)
傳聞最後一架九巴珍寶最後一日係 D1030 行 39M.
不過我記得架車係(S)廠車, 因為曾經行84K 為咗插膠牌而甩咗牌布.
所以都係夾地點紙牌喺[ 滿座 ]牌嘅.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5-12 10:4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退AT 主因唔係車齡問題﹐而是載客量未能滿足乘客需求的問題。
AT 只載24位﹐不設企位﹐完全滿足唔到絕大部份路線的乘客需求。
其後引入2部定3部 ARM﹐38座﹐本來都係一個唔錯的選擇﹐但係機械可靠性問題﹐也是很快便退下來 ...
45嘛,話就話45企10個,有得企姐係企到幾多就幾多啦!
企位這指標一直都無咩實數,AT唔俾企自然唔理想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5-12 23:4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AT 又唔係只用於90的。
當年 211, 212, 283, 238M, 203, 208 等都有用過﹐連243M 開線都係用AT的。
只不係當年想試下冷氣車市民的接受程度﹐又唔知乘客真係接受而令到AT應付唔到客量。 ...
我記得九鐵當年都有買24座Toyota,又係用5年就收工,鐵記個頭頭話部車老化得快,實情係咪咁就你諗你 原帖由 DGCNYO 於 2012-5-13 17:4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記得九鐵當年都有買24座Toyota,又係用5年就收工,鐵記個頭頭話部車老化得快,實情係咪咁就你諗你
據《香港巴士手冊》所述,是因為當時龍門路及龍鼓灘一帶路面惡劣,所以有部份只服役了三至四年便退役,而書中的相片看到當時龍鼓灘總站是一片爛地;而於1996年只餘下四部 Toyota Coaster 行走50R線,而其餘的有些是轉售給雅高巴士。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5-12 10:4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退AT 主因唔係車齡問題﹐而是載客量未能滿足乘客需求的問題。
AT 只載24位﹐不設企位﹐完全滿足唔到絕大部份路線的乘客需求。
其後引入2部定3部 ARM﹐38座﹐本來都係一個唔錯的選擇﹐但係機械可靠性問題﹐也是很快便退下來 ...
但點解九記個陣唔買三菱 AP
而買載客量較少的 AM 呢
[ 本帖最後由 ACIVFE-JS 於 2012-5-13 21:41 編輯 ] 原帖由 ACIVFE-JS 於 2012-5-13 21:3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但點解九記個陣唔買三菱個部 AP 樣版車呢
載客量仲大過批AM喎
據《香港巴士年鑑 1997》提及,因為 Dennis Lance 表現較好,所以便沒有購入。 AT最大問題應該係座位太窄,當依家Coaster小巴2+1都幾迫嘅時候,當年舊Coaster嘅2+2真係不敢想像。
另外,AT嘅出現冇記錯俾小巴司機投訴影響生計:L 原帖由 DGCNYO 於 2012-5-13 05:41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記得九鐵當年都有買24座Toyota,又係用5年就收工,鐵記個頭頭話部車老化得快,實情係咪咁就你諗你.
16座又好﹐24座的toyota﹐市面大把其他機構用緊﹐如果真係部車唔涯得﹐豐田的小巴中巴仲點可以如此成功打入香港市場?
至於九鐵情況﹐上面講只是個別路段情況惡劣﹐差不多是地盤的爛路﹐所以才令車加速老化。
這只是超出車本身的設計﹐與車本身的耐用性無直接關係。
而九巴派出 at 行駛的路線﹐絕大部入都係總站都清唔到客﹐這是事實。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5-13 09:42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據《香港巴士年鑑 1997》提及,因為 Dennis Lance 表現較好,所以便沒有購入。
另一個客觀看到的﹐便是aa 及 an 的出現﹐am 及 ap1(三菱樣版車)便暴露了一個很大的缺點﹐便是地台高度問題。
當有選擇的情況﹐低地台的aa 及 an 便會有大優勢。
至於後期再加購am﹐據說係車廠供應新車的時間﹐趕唔到九巴要求﹐但三菱可以滿足到九巴急要車的要求﹐所以便買入新的am。
ps. 部ap1 在城巴測試時也發現﹐中門在斜路開關﹐會出現唔暢順或未能運作的情況。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