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aiw 發表於 2012-7-24 11:08

四本電車書的比較

自從《香港電車手冊》、《香港電車》、《Hong Kong Tramways 100 Years》後,去年及今年終於再有新的電車書出版,我手上只有《香港電車手冊》、《Hong Kong Tramways 100 Years》、《電車摯友》及《叮叮傳奇》,比較一下四本書的優異之處:

.《香港電車手冊》:
優:歷史的介紹算是詳盡,亦有不少1960年代及之前的相片
劣:1970年代及1980年代則極少,尤其是沒有1986年從戰後型電車翻新的相片;另外提及1986年開始的翻新工程,卻沒有提及於1987年開始是重新製造車架而不是由戰後型車身翻新

.《Hong Kong Tramways 100 Years》
優:資料較全面,當中有提及於1987年開始是重新製造車架而不是由戰後型車身翻新,而且亦有不少特別的電車相片,例如車頭被移前的 #82
劣:部份於1986年後的翻新工程之完成日期有錯誤

.《電車摯友》:
優:舊相不少,亦有電車模型、書籍、電腦遊戲、外國電車介紹等,比較特別的有屯門及元朗區電車計劃的草圖
劣:香港電車技術性介紹的內容較少,另外沒有提及 #120 是重新製造(這點已在《Hong Kong Tramways 100 Years》提及)

.《叮叮傳奇》:
優:技術性文章較多,又有詳列有1986年從戰後型電車翻新的介紹,及1987年開始是重新製造車架的正確完成日期(於1990年代初期前,車尾是寫上了翻新完成日期)
劣:1970年代之前的舊相較少,另部份資料有錯誤,例如:沒有分傳統電阻變速及斬波的兩款控制器(西門子及2007年11月後更換的新款控制器),另外由於著者未能取得康文署方面批淮,故沒有歷史博物館內的 #50 相片

至於將會推出的《香港電車百年情》,希望可以補回《電車摯友》的不足之處吧。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7-27 12:45 編輯 ]

herman15hk 發表於 2012-7-27 00:56

叮叮傳奇以鐵路技術角度來講可以比唔合格...
操控桿同Chopper不分已經係下叫人流汗

hkaiw 發表於 2012-7-27 10:27

原帖由 herman15hk 於 2012-7-27 00:5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叮叮傳奇以鐵路技術角度來講可以比唔合格...
操控桿同Chopper不分已經係下叫人流汗
我剛問過原作者,已知悉有關錯誤及把有關內容交給其中一位外籍工程師,待確認後再修正。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7-27 11:58 編輯 ]

LoveHK 發表於 2012-7-27 12:53

電車書始終屬冷門類別一本起兩本止,市場需求有限, 多年才有新書出, 不及巴士書那麼多元化.

[ 本帖最後由 LoveHK 於 2012-7-27 12:56 編輯 ]

hkaiw 發表於 2012-7-27 13:35

原帖由 LoveHK 於 2012-7-27 12:5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電車書始終屬冷門類別一本起兩本止,市場需求有限, 多年才有新書出, 不及巴士書那麼多元化.
那又是,巴士、鐵路、船隻、飛機可以有只介紹一個品牌或型號的,但是只出香港的電車便沒有這個優勢,而且在香港的鐵路迷不夠巴士多,莫說是電車迷吧。

herman15hk 發表於 2012-7-27 21:01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7-27 11:2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剛問過原作者,已知悉有關錯誤及把有關內容交給其中一位外籍工程師,待確認後再修正。
講真我覺得好得意,香港向來都係欠缺技術型的鐵道讀本
特別係電車方面就更加少...

好似重鐵同電車完全兩個世界咁:L

hkaiw 發表於 2012-7-27 21:18

原帖由 herman15hk 於 2012-7-27 21:0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講真我覺得好得意,香港向來都係欠缺技術型的鐵道讀本
特別係電車方面就更加少...
好似重鐵同電車完全兩個世界咁:L
重鐵迷怎樣都是多過電車迷吧,而且《叮叮傳奇》是眾多在香港出版的電車書中較多篇幅提及技術性的文章(百年情我仍未有機會看到),所以也許也要體諒著者們的努力。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7-27 21:22 編輯 ]

herman15hk 發表於 2012-7-27 21:37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7-27 22:1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重鐵迷怎樣都是多過電車迷吧,而且《叮叮傳奇》是眾多在香港出版的電車書中較多篇幅提及技術性的文章(百年情我仍未有機會看到),所以也許也要體諒著者們的努力。 ...
所以我都買左本

其實我唔明點解重鐵同電車要分到咁清,小弟睇開日本火車,路面電車同重鐵唔少技術上其實都係系出同源,
例如P168入面講果部bogie台車好野來ga,理論上會行走穩定同舒適
外國唔少電車好耐以前已經用呢個設計,香港因為路面用唔到的確可惜
當然唔少電車迷又會話咩輕鐵化云云....

可能我真係唔會對邊部車好力無力感興趣,同果班唔啱channel

其實作者如果要出一本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書真係要做多好多功課...

[ 本帖最後由 herman15hk 於 2012-7-27 22:42 編輯 ]

hkaiw 發表於 2012-7-27 21:58

原帖由 herman15hk 於 2012-7-27 21: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我唔明點解重鐵同電車要分到咁清,小弟睇開日本火車,路面電車同重鐵唔少技術上其實都係系出同源,
例如P168入面講果部bogie台車好野來ga,理論上會行走穩定同舒適
外國唔少電車好耐以前已經用呢個設計,香港因為路面用唔到的確可惜
當然唔少電車迷又會話咩輕鐵化云云....
最大的問題便是書中提及因為不能應付比較急的彎角,尤其是香港的電車有不少90度彎角,甚至如英皇道及鰂魚涌街、英皇道康山道至太古城道之間這類斜路加彎位(這兩處也是以前拖卡電車不能駛經的路段);加上車身太長、及當時的財政問題,所以試驗失敗。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7-27 22:00 編輯 ]

herman15hk 發表於 2012-7-27 22:24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7-27 22:5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最大的問題便是書中提及因為不能應付比較急的彎角,尤其是香港的電車有不少90度彎角,甚至如英皇道及鰂魚涌街、英皇道康山道至太古城道之間這類斜路加彎位(這兩處也是以前拖卡電車不能駛經的路段);加上車身太長、及當時的 ...
其實因為台車結構唔同,loading Gauge有所改變絕不意外
不能應付比較急的彎角似係太長,而路面間距不足
而車架設計都有問題,睇返個車架下層地台隨時仲高過傳統電車:funk:小車輪半徑是常識吧...
斜路加彎位其實增加車軸後反而提升到加速同剎車表現減少空轉同鎖轆...

你話財政問題我覺得先係主因...人地外國政府對於公共交通的資金投入絕對多過香港
變相可以試更多新技術

[ 本帖最後由 herman15hk 於 2012-7-27 23:30 編輯 ]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四本電車書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