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_hk 發表於 2012-10-16 09:56

原帖由 waichiu 於 2012-10-15 11:43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設計錯誤的結果! 如果在荃灣線荔景設站, 情況可能唔同! 根本九龍與新界人(荃灣)就冇站直接轉線, 用10分鐘一班東涌線在青衣轉車根本設計錯誤!
結果只得香港站多人, ...

其實﹐都無話係設計錯誤﹐而是無乜好定線方案﹐用東涌線荔景接荃灣線﹐可以講係唯一的選擇﹐用其他車站會影響太大。

而單講機場線﹐請用荔景轉車去青衣﹐或選擇九龍站﹐其他荃灣線係無足夠地方去建車站。


至於10分鐘的班次問題﹐只係客量問題﹐以及 mtr 本身肯投放幾多資源的問題﹐同設計無關。
根據立法會的資料﹐設計上最高班次係2.25分一班東涌線(相信係指青衣至香港一段﹐隔班入東涌)﹐而機場快線係最高班次係4.5分一班車。

kei_hk 發表於 2012-10-16 10:26

原帖由 syp 於 2012-10-16 09:47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純綷從工程可行性方面想, 咁如果要在荔景設機場快線站, 又係咪一定要整到青衣站的規模呢, 商場和上蓋物業唔要得唔得呢?

OK 就當你一定要靠商場和上蓋物業補貼成本, 而家荔景站靠公路一邊外面有幅大爛地, 想起嘅亦唔會冇位起, 當然規模未必有青衣站咁大。但「上蓋物業」係唔一定要起喺「上蓋」係咪? 起旁邊得唔得呢? 要用來補貼的話, 喺其他站補多啲地俾地鐵公司得唔得呢。奧運站一帶大把位啦。

至於影響荃灣線運作, 當時起荔景站都有影響啦。機場快線路軌本來都穿過荔景站啦, 改為起月台, 影響分別有多大呢?

我唔係話認唔認為應該喺荔景設站, 只不過如果佢真係要喺荔景設站, 似乎亦唔會好困難。

純講工程﹐係要在荔景做機場線的車站﹐無話唔得。

車站便會估用現時荔景站對出的山坡位置﹐但此舉都可能荔景村的仰景樓及安景樓的地基。


當你位置無問題﹐夠地方起站。

但係﹐仲有一個問題﹐便是交通接駁。

一個車站除了轉線外﹐仲要有其他路面交通接駁﹐試問荔景山路有無條件認付到額外的車流?


在這2個因素之下﹐荔景做埋機場線是實在不理想﹐效益仲細過青衣站。

青衣站主要供新界西的人轉車的﹐設計時基本上無錯﹐因為當時想到路程遠﹐唔會個個都坐的士出入(那時唔興租客貨van的)﹐於是機路便是一個主要的接駁工具﹐去到青衣到接駁其他交通工具。
不過去到機場開幕之前﹐政府又有大量巴士線接駁不同地區﹐令到大家有更多選擇﹐機場快線的客便被分流。
簡單講﹐你在荃灣mtr﹐葵芳﹐你會用巴士A31 定係坐MTR去青衣再轉機鐵﹐相信不少人都會選巴士。


當我因公事出外時, 價錢完全對我沒影響, 但就因為青衣站轉車麻鬼煩, 令我有好多次放棄機場快線, 改坐巴士或東涌線。

當然, 亦有幾次, 我最後去咗九龍站轉的士。

與其話應唔應該喺荔景設站, 倒不如問點解青衣站轉車咁麻煩, 上上落落, 指示就好似唔係太清楚, 啲 lift 又慢 ... 成個站設計本來係咪可以好啲呢。

公道講﹐如果係坐東涌線(包中環站)去轉機場線﹐你點都要出閘再去機場快線的大堂﹐都係上上落落﹐指示都唔算清楚。
如果你坐的士/私家車﹐3個市區車站都係有最近的落客位﹐一落車便可步入機場快線的大堂 (青衣站更直接入閘﹐不用再上落樓層)。
我又唔覺設計得唔好﹐lift 又唔算慢﹐不過指示牌可做得好一點。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2-10-16 10:37 編輯 ]

DIH 發表於 2012-10-16 10:52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10-15 23:3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那些模擬片段把機場鐵路當成外國的高速火車般(那些列車有點像第1代 ICE),結果當然完全不同吧。
片段中列車的原型應該係英國IC225。;P

對大部分香港住宅區人口而言,機場快線實在係太隔涉,
就算而家劈價做到$36九龍東去機場都好難吸引到我。

家住鑽石山,而家我去旅行已經唔會貪平搭E22,直接call的士算了。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10-16 10:55 編輯 ]

kei_hk 發表於 2012-10-16 11:10

原帖由 DIH 於 2012-10-16 10:52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片段中列車的原型應該係英國IC225。;P

對大部分香港住宅區人口而言,機場快線實在係太隔涉,
就算而家劈價做到$36九龍東去機場都好難吸引到我。

家住鑽石山,而家我去旅行已經唔會貪平搭E22,直接call的士算了。 ...

事實這條線定位真係主打商業客﹐本地人只是副打。

你看香港站本身係商業區﹐而九龍站本身是填海出來﹐而此地帶都係想做商業+高尚住宅的。

但係又無可能一條鐵路去多區﹐又或者建多條線去製造網絡去吸納其他客源﹐令到客源或多或少受到此規限。


當然﹐大家都可能講另一個因素而令這條線去唔到主要的住宅區﹐便是東涌線要幫手分流荃灣線過海的人流。

syp 發表於 2012-10-16 11:13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10/16 10:2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車站便會估用現時荔景站對出的山坡位置﹐但此舉都可能荔景村的仰景樓及安景樓的地基。
當你位置無問題﹐夠地方起站。


OK, 呢點同意。


但係﹐仲有一個問題﹐便是交通接駁。
一個車站除了轉線外﹐仲要有其他路面交通接駁﹐試問荔景山路有無條件認付到額外的車流?
在這2個因素之下﹐荔景做埋機場線是實在不理想﹐效益仲細過青衣站。


唔用荔景山路, 用葵涌道駁條路上車站旁邊空地得唔得?


公道講﹐如果係坐東涌線(包中環站)去轉機場線﹐你點都要出閘再去機場快線的大堂﹐都係上上落落﹐指示都唔算清楚。
我又唔覺設計得唔好﹐lift 又唔算慢﹐不過指示牌可做得好一點。


「出閘再去機場快線」唔係問題, 上上落落, 九曲十三彎先係問題, 起碼, 以前九鐵轉地鐵 (九龍塘、南昌等) 都要出閘轉, 都唔覺咁轉折, 路程雖然一啲都唔算短, 但起碼係一條路線咁去。機場快線係標榜方便, 機場站同客運大樓融合之設計舉世「稱頌」, 但去到市區轉車就咁煩, 大打折扣, 而且青衣站轉車又係自己公司, 個地盤基本上亦冇任何地理限制, 設計上係咪可以更人性化呢。至於部 Lift, 引用某高人名句「可能係我要求高啦」, 我真係覺得佢好慢呀, 當然呢個真係唔同人有唔同感受嘅。如果佢在最方便的位置裝扶手梯上落, 我又覺得 OK o架喎, 雖然有行李可能都係要用返 Lift。


如果你坐的士/私家車﹐3個市區車站都係有最近的落客位﹐一落車便可步入機場快線的大堂 (青衣站更直接入閘﹐不用再上落樓層)。


的確, 機場快線原本定位係商務和旅客, 首要照顧汽車轉乘客, 所以鐵路轉乘並唔係優先考慮, 至少佢青衣站的唔方便, 焗我去九龍站坐的士嗰幾次, 佢都賺多我幾廿蚊。

DIH 發表於 2012-10-16 11:33

回復 15# 的帖子

如果當年青衣站可以做到兩線同方向跨月台轉乘,
一機兩檢也好、先出後入也好,相信可大大吸引本地線乘客選搭機場快線。

不過誰又會料到,起好機場之後就來個金融風暴,
之後又整單沙士,好返少少又次按,次按好少少又歐債,
經濟成日起唔到機,而最幫助到經濟、最高消費力的一群竟然係搭火車同大巴來香港......

kei_hk 發表於 2012-10-16 12:17

原帖由 syp 於 2012-10-16 11:13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唔用荔景山路, 用葵涌道駁條路上車站旁邊空地得唔得?




留意此段的葵涌道前後環境﹐我認為唔可行。

這位置是荃灣路的接入點(落橋位)﹐而青葵公路又會緊接有支路。

我當葵青公路可以改設計﹐改支路的接入位﹐但荃灣路無得改。
但此方面便會形成車輛要轉入車站有難度﹐安全性問題。


另外﹐唔知你建議的位置﹐是同葵涌道同一水平﹐定係半山﹐or 荔景山路的水平。

半山位置﹐應該會同月台及車站大堂佔用﹐基本上無辦法。

如果是荔景山路的水平﹐要在葵涌道建路上去﹐都要估用不少空間﹐可能會受周邊環境難以做到﹐例如唔夠位建斜道。

如果是與葵涌道的水平﹐便限制了只可靠九龍方向出入﹐新界方向係入唔到車站。


「出閘再去機場快線」唔係問題, 上上落落, 九曲十三彎先係問題, 起碼, 以前九鐵轉地鐵 (九龍塘、南昌等) 都要出閘轉, 都唔覺咁轉折, 路程雖然一啲都唔算短, 但起碼係一條路線咁去。機場快線係標榜方便, 機場站同客運大樓融合之設計舉世「稱頌」, 但去到市區轉車就咁煩, 大打折扣, 而且青衣站轉車又係自己公司, 個地盤基本上亦冇任何地理限制, 設計上係咪可以更人性化呢。

你有無好設計﹐令到不用上上落落﹐九曲十三彎?


現實例子 ﹐青衣站及九龍站都是不同的月台安排。前者係同一路線上下層月台﹐後者係同一路線同層月台 兼 2線同層大堂(機場線去香港方向除外)。

2者要轉線﹐都係要上上落落﹐由月台層走回大堂層。都係九曲十三灣﹐由一邊大堂走去另一邊大堂。
不過﹐你都可以講九龍站會好一點﹐因為大堂係同一層﹐但係你都要入閘後落番1層去等車。

至於部 Lift, 引用某高人名句「可能係我要求高啦」, 我真係覺得佢好慢呀, 當然呢個真係唔同人有唔同感受嘅。如果佢在最方便的位置裝扶手梯上落, 我又覺得 OK o架喎, 雖然有行李可能都係要用返 Lift。

自動樓梯又好唔方便?我又唔覺
只要你由東涌線的出閘﹐轉右行到過了商場﹐機場快線的自動樓梯便在你左手邊﹐電梯在右手邊。

個人觀點﹐各有不同標準﹐不再作討論。

的確, 機場快線原本定位係商務和旅客, 首要照顧汽車轉乘客, 所以鐵路轉乘並唔係優先考慮, 至少佢青衣站的唔方便, 焗我去九龍站坐的士嗰幾次, 佢都賺多我幾廿蚊。

都係一句﹐沒有完美的方案。總會有一些途徑會近一些方法一些﹐一些途徑會遠一些﹐不太方便。
正如你開車去停車場泊車﹐點解有些車位會受歡迎﹐有些車位不受歡迎一樣。

我都係覺得﹐青衣站轉機鐵﹐沒有你講到轉車這麼唔方便。

同樣係個人觀點﹐各有不同標準﹐不再作討論。

kei_hk 發表於 2012-10-16 12:43

原帖由 DIH 於 2012-10-16 11:33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當年青衣站可以做到兩線同方向跨月台轉乘,
一機兩檢也好、先出後入也好,相信可大大吸引本地線乘客選搭機場快線。

不過誰又會料到,起好機場之後就來個金融風暴,
之後又整單沙士,好返少少又次按,次按好少少又歐債,
經濟 ...

跨月台轉乘唔係唔得﹐有2個方法。
** 這是當初設計去做﹐現時已經無法去改建 (票務問題﹐不在此討論之內)


方法1 :

參考現時佈局﹐但時中間廣告版/牆打通﹐建一個月台。令到列車同一時間2邊都開門﹐一邊是非轉線的月台乘客可直接出入閘﹐另一邊是轉線用的月台。
現時2層月台中間要加建一層(通道)﹐供乘客出錯門口(去錯中間月台的人)返回另一邊出入閘。

而中間的轉車月台﹐只有轉車 或出閘﹐便可避免有乘客入錯閘上錯車。

缺點係佔用很多空間去做月台。



方法2 :
參照旺角站﹐中間1個月台。
似乎係最好的做法﹐但係乘客會坐錯車的機會﹐即係明明要坐機場線的﹐便上錯東涌車。
你話去香港方向都仲ok﹐最多九龍站轉回正確的車﹐但去機場﹐這便大件事了。

如果月台中間有閘機分隔﹐月台便會做到闊一些﹐以便有足夠的空間去認付人流﹐等候過閘的人。但同樣地﹐有機會令到有人正常出閘變成轉車。

票務上有其他認對方法﹐但最大問題係會有「盲毛」坐錯車。而這些「盲毛」唔一定係本地人﹐而係一些唔熟路遊客。



2個方法都有優點缺點﹐但以方法1會在營運使用會好一點。
但受於車費架構不同﹐避免錯誤轉車﹐我自己都會覺得分成獨立的大堂及月台﹐不作直接轉車會較好。

syp 發表於 2012-10-16 13:59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10/16 12:1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留意此段的葵涌道前後環境﹐我認為唔可行。
這位置是荃灣路的接入點(落橋位)﹐而青葵公路又會緊接有支路。
我當葵青公路可以改設計﹐改支路的接入位﹐但荃灣路無得改。
但此方面便會形成車輛要轉入車站有難度﹐安全性問題。
另外﹐唔知你建議的位置﹐是同葵涌道同一水平﹐定係半山﹐or 荔景山路的水平。
半山位置﹐應該會同月台及車站大堂佔用﹐基本上無辦法。
如果是荔景山路的水平﹐要在葵涌道建路上去﹐都要估用不少空間﹐可能會受周邊環境難以做到﹐例如唔夠位建斜道。
如果是與葵涌道的水平﹐便限制了只可靠九龍方向出入﹐新界方向係入唔到車站。


看看附圖如何 (來源: 中原地圖):

藍色: 市區往車站
橙色: 新界往車站
綠色: 車站往市區
紫色: 車站往新界

白色為運輸交匯處的位置, 水平高度大約等如現荔景站大堂的水平。

只是用 Word 畫的, 構想也是天馬行空胡亂虛構, 不必認真 (當年公共「專業」聯盟畫的也是差不多樣, 所以都不太差喇)。


你有無好設計﹐令到不用上上落落﹐九曲十三彎?
現實例子 ﹐青衣站及九龍站都是不同的月台安排。前者係同一路線上下層月台﹐後者係同一路線同層月台 兼 2線同層大堂(機場線去香港方向除外)。
2者要轉線﹐都係要上上落落﹐由月台層走回大堂層。都係九曲十三灣﹐由一邊大堂走去另一邊大堂。
不過﹐你都可以講九龍站會好一點﹐因為大堂係同一層﹐但係你都要入閘後落番1層去等車。


你都識講了, 「九龍站會好一點」。就九龍站的樣子已不錯。但青衣站採用九龍站的月台安排可不可能?


自動樓梯又好唔方便?我又唔覺
只要你由東涌線的出閘﹐轉右行到過了商場﹐機場快線的自動樓梯便在你左手邊﹐電梯在右手邊。
個人觀點﹐各有不同標準﹐不再作討論。


這或者是指示的問題, 青衣站機場快線出站, 印象中指示就指往升降機, 總之最後就不知不覺的走了去升降機, 然後等升降機等餐死。

[ 本帖最後由 syp 於 2012-10-16 14:01 編輯 ]

kei_hk 發表於 2012-10-16 15:12

原帖由 syp 於 2012-10-16 01:59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看看附圖如何 (來源: 中原地圖):

藍色: 市區往車站
橙色: 新界往車站
綠色: 車站往市區
紫色: 車站往新界

白色為運輸交匯處的位置, 水平高度大約等如現荔景站大堂的水平。

只是用 Word 畫的, 構想也是天馬行空 ...
如果水平位置大約係大堂水平便有問題了﹐因為會被機場線的月台﹐大堂佔用了空間。



圖中我分成3個部份﹐你應該是講中間紅色部份做停車設施。


紅色圈部份﹐再分上下半部﹐以行人天橋分界﹐上半部份是你形容的位置(上落客區)﹐下半部份是機場快線的月台。大堂位又放在何處?
月台佔用的空間﹐會阻擋了葵涌道進入上半部份的道路﹐視乎月台估用山谷的空間﹐看看兜大灣(去到荔景村)可唔可以做到條路﹐但未必做到葵涌道2個方向進出。
頁: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珍貴影片分享](1992)時事追擊(新機場鐵路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