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oto
發表於 2012-12-1 11:30
亞視嘛....我覺得佢自從被王征買左後,:funk:
變成只講只叫口號,其他乜都無做.淨係成日放自家廣告歌:萬里長城永不倒?!:(
而且更迷信與無線4:6比?!:L
電視台唔理你資金來自邊,
客觀持平咁基本的原則都堅守唔到,成日播d立場偏頗的言論.:(
犯眾怒,而且投訴大部份都成立.:@
我睇法係亞視應該執左佢,先可以有電視業新氣像.
根本宜家亞視存在,變成無線的護航者吧.
有亞視佔住d頻道同埋牌照,無新公司出現,無線真可安枕無憂啦:o
[ 本帖最後由 Makoto 於 2012-12-1 19:13 編輯 ]
dongfeng
發表於 2012-12-1 13: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ervice/art/20121130/18084481
又來一單投訴!
「香港良心」拖觀眾$15000遊戲獎金一年多才發放,難道其財政出現問題?:o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12-12-4 13:59
原帖由 epsilon 於 2012-12-1 00:5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你嘅結論「引入新電視牌照其實根本上對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毫無幫助」係點得出嚟?
無論係監管有漏洞,抑或係觀眾本身口味差,甚至係營運者冇良心都好,
敢問邊一點可以歸納出增加競爭對改善質素毫無幫助?
可笑在你最後又話如果港台發大嚟做、有外國傳媒或者社工來開個台就會有作用,
咁開多個台係咪多咗競爭?你又話多競爭冇用嘅?
咪住先,點解又係外國嘅月亮特別圓架?點解要係National Geographic、BBC呢?
而根據你嘅理論,你點解唔講埋「人越多,社會文明會越倒退」?
恕我講得唔清楚,其實應該係「只引入新電視牌照,但不加強對於電視台的發牌和運作的監管,其實根本上對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毫無幫助」。
由於電視台發現只靠內部資源去製作節目會比起要靠親自前往capture回來的外部資源的製作成本低唔少,因此對於只想不惜一切賺錢既電視台來說,其節目要靠親自前往capture回來的外部資源既比例最好縮得就縮,但不少類型既節目往往要靠唔少親自前往capture回來的外部資源才能有「真質素」,因此對於只想不惜一切賺錢既電視台他們可以發揮得好既電視節目類型往往很狹窄,亦吸引了這些電視台往往在其節目內狂谷藝員味:Q。而且由於獲得富商既巨額贊助資源可以大大幫助電視台節省不少節目製作成本,因此亦吸引了這些電視台製作大量含有富商題材的節目,並且在節目內大量引入「植入式廣告」,務求令富商增加對這些電視台贊助既吸引力。
由於香港那些飽受外界社會問題煎熬而開始出現輕道情緒問題既人愈來愈多,而電視台往往亦要分擔處理這類人的輕道情緒問題,但電視台沒有社工既專業,因此電視台往往只能做到的事就是引他們做出治標不治本的「笑」,但這類人最容易做到的「笑」往往只是「發洩類型的笑」,例如「取笑」、「恥笑」這些屬於欺凌類型的「笑」。對於只想不惜一切賺錢既電視台來說,這正是符合他們的專長,因此往往吸引這類電視台大搞例如勁重藝員味、藝員間互相玩弄等類型的節目,而含有富商題材的節目亦可以令不少人只顧嚮往有錢人既生活,對於谷那些「假快樂」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人類往往有一些本性上的弱點,例如「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要不惜一切地笑」、「笑與認真是對立的」等,這類電視台往往引用這些人類的弱點,亦利用了這類染上了「笑癮」的人往往不在乎電視節目既「真質素」這個弱點,造就了大堆「得啖笑」而沒有「真質素」既垃圾節目:Q。而這類染上了「笑癮」的人往往可以被這類電視台用作「合乎道德化」的用途。:@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12-12-4 14:04
續#13:
這些只想不惜一切賺錢既電視台往往都是大堆「得啖笑」而沒有「真質素」既垃圾節目充斥,對於講求「真質素」既電視節目既「認真派」當然極度不滿。「認真派」對於電視節目既要求往往與染上了「笑癮」的人互相對立。由於這類電視台往往覺得要滿足「認真派」既要求會使不少節目既製作成本大增和趕走了不少染上了「笑癮」的人,令收視率大跌,因此這類電視台往往不歡迎「認真派」,並且要想辦法令他們知難而退。:Q
首先這類電視台會在其中某些頻道把「得啖笑」而沒有「真質素」既垃圾節目既播放比例大幅提高。須留意這個做法可以同時令佔大量播放比例沒有「真質素」既節目既頻道既收視率大幅提高及就算佔大量播放比例有「真質素」既節目既頻道既收視率減低。因為事實上觀眾方既群體一起睇電視既比例佔唔少,當染上了「笑癮」的人與「認真派」一起睇電視既時候,有不少會因為要「維持該群體和諧」而導致該群體真正選擇了當時播放沒有「真質素」既節目既頻道而沒有選擇了當時播放有「真質素」既節目既頻道(即是等「認真派」被自然排擠):L。翡翠台與明珠台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就算明珠台例如有不少時間播放有「真質素」既節目,這些節目都不容易令喜愛的觀眾有實際收看。而TVB藉此已經做到了「電視台既社會責任」。另外國際台既收視情況亦與明珠台相若。
這類電視台甚至會進一步把觀眾睇電視既意義扭曲。例如用當紅既藝員主持認真既場合,刻意zoom藝員既時間比例提高,刻意zoom贊助商既時間比例提高,把任何類型既劇集都加入唔少愛情情節,甚至節目內容用A貨,用節目宣傳片誤導觀眾等等。這些會令不少觀眾嚴重分心,只以藝員外觀既角度睇任何類型既電視節目,不能發揮該類型電視節目正常應該有的效果:@。而例如TVB fun這些在節目附近的遊戲環節(TVB今年大搞),亦吸引了多一批只想玩TVB fun而無心真正欣賞電視節目本身既人「收看」,令TVB內不少節目在收視率變相篤數。:@
其實電視節目既質素問題已經不知不覺間提升至深層社會問題,但政府仍繼續固有地以檢討單一政策既角度對付,而不是同時檢討多個相關政策既角度夾攻:@。「只引入新電視牌照」去嘗試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即是只把問題以經濟學而沒有以社會學既角度試圖解決,當然無法對症下藥,因為只會令電視台之間想出不同的扭曲觀眾價值觀既方法避過,造成「壞性競爭」既情況。:@
本人曾經修讀過犯罪學並取得唔錯既成績,對人類各種的鑽法律的漏洞、鑽各種規則的漏洞、甚至鑽道德的漏洞的觸覺特別敏銳。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12-12-4 14:24
原帖由 epsilon 於 2012-12-1 00:5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問你嘅結論「引入新電視牌照其實根本上對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毫無幫助」係點得出嚟?
無論係監管有漏洞,抑或係觀眾本身口味差,甚至係營運者冇良心都好,
敢問邊一點可以歸納出增加競爭對改善質素毫無幫助?
可笑在你最後又話如果港台發大嚟做、有外國傳媒或者社工來開個台就會有作用,
咁開多個台係咪多咗競爭?你又話多競爭冇用嘅?
咪住先,點解又係外國嘅月亮特別圓架?點解要係National Geographic、BBC呢?
而根據你嘅理論,你點解唔講埋「人越多,社會文明會越倒退」?
想預計下引入新電視牌照會對電視節目既質素有甚麼效果,你可以睇下例如城電既行為。
城電想做「免費劇集台」,佢公佈咗頭九套劇集,在香討有人開post討論:
http://www.討論.com.hk/viewthread.php?tid=21157680
但收到膠劇既評價有不少,恐怕最終既效果會衰過TVB。:L
DIH
發表於 2012-12-4 14:59
對我這個occasional viewer而言,亞視犯了以下錯誤:
-經常無預告下更改節目表(這在王征前已有),甚至當天報紙節目表及數碼節目表與實際播放內容不符。
-唯一有睇頭的新聞系節目被河蟹,用作propaganda與打壓異己的工具。
你不一定要播出大眾喜歡的觀點,但至少不能空口講白話、無證無據胡亂指責他人。
-早一兩年有大量師奶韓劇都唔錯,而家因為節目經常調動失去師奶信任。
-國際台紀錄片質素比明珠台差九條街,年代久遠、不成系統、題材狹窄,
同樣係買外來製作,國際台揀的貨本身唔係最佳質素,所以也不能賴話慣性收視或技術問題。
當年阿翟生贏時都好多人留意,而家唔係搞出單「逾期居留」我都唔知已經選左。
本來選港男係亞視做先既,而家翟生過檔選多次叫做香港先生喇,
重有邊個記得曾幾何時亞視都有建設性地創新過?
利申:我家中只有大眾免費台。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12-4 15:52 編輯 ]
Makoto
發表於 2012-12-4 20:31
原帖由 paul2357paul 於 4-12-2012 01:59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恕我講得唔清楚,其實應該係「只引入新電視牌照,但不加強對於電視台的發牌和運作的監管,其實根本上對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毫無幫助」。
由於電視台發現只靠內部資源去製作節目會比起要靠親自前往capture回來的外部資源 ...
「只引入新電視牌照,但不加強對於電視台的發牌和運作的監管,其實根本上對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毫無幫助」<-這點我同意,但是....
若果仍然保持現在三色台vs涼心台....我只睇到電視節目既質素會繼續向下沉淪.
「只引入新電視牌照」去嘗試改善電視節目既質素<--話說引入新電視台,唔單止為改善節目質素吧,
還有開放市場,給大眾多個台選擇,帶來新氣象....等...很多原因引起大眾希望引入新電視牌照的.
引入新電視牌照,的確日後節目內容或觀賞質素等,會是怎樣誰也不知道,
但是多個電視台睇,選擇多了,對全港市民絕對利多於弊.
paul2357paul
發表於 2012-12-12 16:41
原帖由 EX-TL 於 2012-12-1 01:1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TVB一台獨大底下, 俾人逐樣捉錯處係預左, 高層唔會擺o係心o既.
1999年亞視做《尋找他鄉的故事II》, 承接第一輯有極佳口碑, 加上當年收視長虹,
大賣電視+報章全版廣告, 話第一集去北極, 其實係北極圈入面o既美國阿拉斯加,
播完之後即刻有人投訴亞視呃觀眾.:L
之後第三.四.五輯收視雖然下跌, 口碑亦冇頭兩輯咁高, 但經過咁多年之後,
再睇返三.四.五輯, 其實亦係良心製作, 值得一再回味o既節目, 只係當年拍得密,
突破唔大, 觀眾習慣左呢個節目, 變得唔再稀罕, 亞視都冇動力再做落去.
《走過烽火大地》小弟只係睇過一集, 純以欣賞角度去睇其實OK o既,
認為造假o既, 好似當年《今日睇真D》話解剖外星人咁寫信去投訴囉,
講咁多其實變相幫人宣傳, 套野完左仲有咩好講!! <--(指雲海仲要用自己節目去講, 不知所謂)
宜家TVB基本上只有兩類紀錄片播得好,一是完全外購的紀錄片,二是把外購的紀錄片改裝用TVB自己既藝員做主持。
以TVB固有的「重藝員味才算是似樣既節目」這種作風:L,基本上TVB有好的紀錄片只能靠彩數。:L
《舌尖上的中國》內容總算一流,而且總算藝員味沒有蓋過節目既內容,但仍有「選擇性播放」問題(http://www.討論.com.hk/viewthread.php?tid=20927357)
《食力哥》內容更加罕有地一流,但主持卻用了「賺到著數」既tone來旁述令節目稍為失色。:L
至於完全外購的紀錄片只會有明珠台播放,宜家明珠台基本上靠佔絕大部分比例的外購劇集、紀錄片、電影等類型的節目撐起「良心台」形象,令市民有痛腳俾TVB捉住。
dongfeng
發表於 2012-12-23 10: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23/18111412
「香港良心」炒多幾個反被洗腦的藝人,收檔只是遲早問題。:funk:
EX-TL
發表於 2012-12-23 17:16
越來越睇得出王先生o既用心, 將苟延殘喘o既亞視全面洗底, 唔駛等發新牌就有新牌效果,
難怪佢咁唔想政府發新牌照, 不過發左又點, 人地拎到新牌照又唔係走呢條路線, 係有料o既怕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