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輕鐵拖卡載客部分,前卡車尾與後卡車頭,相隔大約有3米距離,若能善用這個空間,大約可以多載30-40人。
此外,減少了一套駕駛設備(現時12xx也有後備台)亦對降低成本有所幫助。
現時輕鐵已沒有太多空間加密路段班次,若要提 ...
以輕鐵大小,轉彎彎度,多十人已經有難度
加上比例上輕鐵轉彎彎度亦難以支持呢個設計,
你留意下轉彎時拖卡車頭係唔能夠對正前車車尾就知,如果用就連路軌都要改
試問輕鐵啟用當年,全世界都興呢款設計既電車/巴士,但KCR無用都係有原因的 原帖由 waterboy1984 於 2013-11-22 09:4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以輕鐵大小,轉彎彎度,多十人已經有難度
加上比例上輕鐵轉彎彎度亦難以支持呢個設計,
你留意下轉彎時拖卡車頭係唔能夠對正前車車尾就知,如果用就連路軌都要改
試問輕鐵啟用當年,全世界都興呢款設計既電車/巴士,但KCR無用都係有原因的
輕鐵的轉彎空間其實比其他電車更闊。
轉彎時要考慮:
(a)外側偏離軌道中線的距離
(b)內側偏離軌道中線的距離
由於係單卡設計,輕鐵轉彎時,
(a)最大處是車頭車尾的角(可能亦因此令車頭車尾要削角),
(b)最大處是兩個bogie之間的車廂。
假如用連結車,只要做到減少(a)而不增加(b),例如三節化,不見得轉彎會有太大難度。
一個多邊形,邊數增加而每邊長度減少,就會越來越接近圓形,
所以用類似柏林電車那種,增加節數而每節長度減少,在現有軌道轉彎會更容易更流暢。
註:本人自中五後無讀數學,以上只是觀察,並非精密科學。 原帖由 DIH 於 2013-11-22 15:0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輕鐵的轉彎空間其實比其他電車更闊。
轉彎時要考慮:
(a)外側偏離軌道中線的距離
(b)內側偏離軌道中線的距離
由於係單卡設計,輕鐵轉彎時,
(a)最大處是車頭車尾的角(可能亦因此令車頭車尾要削角),
(b)最大處是兩個bogie之 ...
減少車廂長度而增加車廂數目也是一個辦法。
德國S-Bahn使用的420系(Baureihe 420)每三節一組,全長約67米,設有六個獨立式轉向架,不設車廂間通道。
而較新型的423系(Baureihe 423)則改為四節,但長度接近。列車改為五個轉向架,中間三個為雅閣式轉向架(Jacobs Bogie),在不犧牲100米的轉向半徑下,增設了車廂間通道。 原帖由 DIH 於 2013-11-22 15:0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輕鐵的轉彎空間其實比其他電車更闊。
轉彎時要考慮:
(a)外側偏離軌道中線的距離
(b)內側偏離軌道中線的距離
由於係單卡設計,輕鐵轉彎時,
(a)最大處是車頭車尾的角(可能亦因此令車頭車尾要削角),
(b)最大處是兩個bogie之 ...
問題係輕鐵唔同西鐵,本身都窄,連接位設計上要更窄,3米空間頂多8個男性成人,
再沙甸魚D都係12人,為左12個人而咁改,
靈活彈性低左好多,成本好高左好多(設計+材料+維修),危險性又高左少少,值得咩?
[ 本帖最後由 waterboy1984 於 2013-11-22 15:40 編輯 ] 搭單講,其實「屯荃鐵路」可以用德國的Bombardier Flexity Swift高地台列車(下圖為U5-50),除了長度外其他規格皆與西北輕鐵差異不大。此款列車在2008年開始投入服務,現時法蘭克福仍在訂購中,預期2017年全數投入服務。若港鐵購買同款列車,估計列車設計成本將會較低,同時行車測試亦可較為簡單。
http://www.trampage.de/data/Wagentypen/20120228_U5-50_Kalbach.jpg
Source: trampage.de
Reference : https://de.wikipedia.org/wiki/U5-Triebwagen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