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吉終於承認235改路原因,同埋佢話見唔到有人上唔到車
運吉對我o既投訴回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 ... W8/edit?usp=sharing
而同時運吉話改路前同改路後都見唔到有人上唔到車:
最近一次於國瑞路的交通流量調查在2014年1 月, 繁忙時間來回方向行車流量為每小時約400架次,因此本署認爲國瑞路的交通並不繁忙。此外,根據本署對九巴第235號線的調查結果,上述路線在改道前及改道後,在青山公路大窩口站在繁忙時段都沒有出現因爲滿座而不停站的情況。本署採用的調查方法是現時普遍應用的,有相當可靠性及可與其他相同類型的調查作出比較。
運吉死都唔敢公開所謂目測到每班車坐左幾多人,身有金咁,而家我再追:
如本人於2014年3月19日電郵要求,請提供該路線每班車詳細客量調查結果,作為受影響乘客之一,要求局方提供詳細客量調查結果合情合理。
於2014年4月15日下午六時二十分,本人於大窩口地鐵站外等候該路線,等候了10分鐘,第一班車未能容納所有等候乘客,再等候近十五分鐘,本人才乘搭第二班車,該班車亦未能容納所有等候乘客。
然後,運輸署數據則指該線載客率不足8成!
運輸署必須詳細列出調查當日每班車所謂目測乘客量,及列出調查當日所紀錄到的行車班次
之於我對申訴專員公署關於運吉o既回應大致如下:
本人對運輸署回覆如下:
1. 該署於2014年3月14日 電郵回覆本人,關於該路線最繁忙載客率是不足8成(詳見附件),但同時現在又表示該路線最繁忙載客率是約7成,究竟那一個數字真確?
2. 正如本人再詢問運輸署,如何計算繁忙載客率及要求提供每班車詳細載客數字。
3. 另外,該署對本人表示該路線改道後行車時間大約增加四分鐘,亦會導致繁忙時間班次需等候多一至兩分鐘,亦即是說,該路線於繁忙時間一小時內因改道會減少一班巴士開出,我反問運輸署,為甚麼一條繁忙時間載客率接近8成的巴士路線竟然要被減班。不要說甚麼微調這些詞語,一小時減少一班車,整體運載力是減少達一成!
4. 運署署尚未回覆國瑞路交通流量數字,但親身經驗,下午繁忙時間國瑞路定必擠塞,最長紀錄是需要花五分鐘才由國瑞路駛出昌榮路,這路程遠比舊路線所花時間長得多,而且該路程行車里數只增加0.1公里,亦即是100米,增加100米路程卻要花4分鐘時間,速度比步行更慢,證明該段路交通繁忙。
5. 路線 36 及 32B 合併方案所產生的問題本應由荃灣區承擔,但最後卻要由另一個葵青區負擔,還要被減少路線運載力,乘客候車時間更長,車廂更擠迫。更諷剌的是,一邊推廣巴士轉乘,另一邊就拒絕將乘客引導到32M線,該路線一樣駛經大窩口和國瑞路,其實可於大窩口提供轉乘,將荃灣區前往國瑞路一帶乘客於大窩口站轉乘32M線,那樣就不用把其他路線改路,亦能減少該道路行車流量。但該署沒有這樣做,回覆本人時亦沒有提供實際理由,令本人感到運輸署偏幫荃灣區之嫌。
6. 本人必須指出,路線 36 及 32B 合併方案並沒有如運輸署所指減少所使用車輛,因為運輸署估算失誤,兩線合併後行車時間較當初預估大幅延長,巴士公司被迫要加派車輛行走36線,變相整體所使用車輛並沒有減少,合併方案完全失敗。既然該合併方案失敗,請運輸署還原路線 36,32B及235線。
7. 運輸署表示乘客可使用路線31作替代,但運輸署卻同時提議於2014年度將該路線改路,不再服務安蔭及石蔭一帶,意味著該區運載能力再進一步減弱,亦可見運輸署做法粗梳,所謂替代方法只會維持一年,一年後該路線只會更擠迫。(詳見2014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計劃第九頁)
8. 請運輸署公開2014年1月24日發給小巴公司信件,就本人從區議員得知,該信件清楚表示2月初會對路線235改動。
9. 所謂諮詢社區人士,是否只諮詢荃灣區人仕意見,但懶理該路線主要乘客群葵涌區乘客意見,而且運輸署沒有全面公開所收集到意見內容,最基本應該公開所收到意見數量及是否只單方面向荃灣區區議會作諮詢,就本人所知,運輸署向葵青區議會作諮詢時只容許極短回應時間。
10. 最後,若果運輸署仍然固步自封,沒有於繁忙時間親身乘搭巴士,感受一下目測載客率只是8成,但實際要企上層,企樓梯才能上到車的滋味,所謂區域路線重組只會惹起更多民憤。香港巴士服務需求已遠遠超出巴士公司現有可動用資源,若果再不批准增加巴士車隊數量,終有一日運輸署需要負上行政責任。
附帶本人向運輸及房屋局投訴來往信件,該局最後將投訴轉交運輸署跟進。
期待申訴專員開file全面調查運吉推行區域重組有無行政失當同埋所持數據真唔!真確
[ 本帖最後由 rickywk 於 2014-4-17 22:06 編輯 ] 運吉佢都冇搭過、鬼知有幾多人咩?但係又怕醜唔肯認斷估、咪唯有死撑話「有相當可靠性及可與其他相同類型的調查作出比較」咯:lol 其實我一直唔係好明佢係點樣計載客率 最後係咪又話每平方米企唔夠n人:lol 仲有, 呢個計劃附帶埋屯元綫轉 48x 一毫子轉乘, 咁買大包, 依家 points of no return, 條數更差, 睇吓點死
(目測一定數量朋友知道呢個轉乘模式入沙田 :lol ) 原帖由 hkcctim2012 於 2014-4-17 23:5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我一直唔係好明佢係點樣計載客率
會唔會係巴士的最高的載客人數計算?
以可行走12米雙層巴士路線計算(3AV係137人)(橙牌AVBWU多一個),
(以3AV作例子)
就算部車全車89個位坐滿,仲要企47人才叫100%
但正常部車企廿人都頂晒閘,車長一定唔會停車同即時比大油飛站(費事有客跑出馬路要求上車)
故完全無法達到100%的創舉,
仲要載客率不足八成,要減班
[ 本帖最後由 cx734 於 2014-4-18 00:44 編輯 ] 原帖由 rickywk 於 2014-4-17 22:0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7. 運輸署表示乘客可使用路線31作替代,但運輸署卻同時提議於2014年度將該路線改路,不再服務安蔭及石蔭一帶,意味著該區運載能力再進一步減弱,亦可見運輸署做法粗梳,所謂替代方法只會維持一年,一年後該路線只會更擠迫。(詳見2014年度葵青區巴士路線計劃第九頁)
運輸署根本就是胡亂建議,所謂優化路線或定點,
目的只係幫巴士公司cut車減班。 我試過幫運輸署外判公司數客量,
公司要求同事按自己判決,去估計“客量百分比“,
並不需要點算實際數目,
個人認為,此方法並不絕對可靠,
而且,運輸署一直只提供客量百分比容易令人有錯覺,
未到100%無需加班 ,
但事實上70%已代表巴士坐滿,客量已經不錯!
100%代表巴士非常的滿。
當然,是次事件結果用怎樣方法得出,
本人並不清楚!
回復 6# 的帖子
暫時上一份RDP好似唔少線用一架巴士載127個人做準... 其實運吉用目測仲差過係車上點客如果唔係落車唔駛拍卡,八達通卡只可以撈上車人數
個人覺得較準確方法係
搵人計晒每個站上落車人數
咁先可以全面評估架巴士邊段路多人,邊段路去到高峰,邊段比較少人
同埋要mark低統計個日架巴士係咩型號同載客量幾多
不過運吉要搬龍門都唔係唔得,有次係某區試過交份文件上去,同一條線兩份文件載客率有差異
比人話運吉就話唔同日子做,會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