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8# 的帖子
由於龍系驅動軸係用11R22.5輪胎(孖轆,每邊兩個)而低地台化之後,所用嘅
輪胎普遍都闊咗,所以就算輪拱部分可以
整縱置一排過嘅坐位(聞說也不能再設置?
請指教)似乎無助解決走廊位狹窄問題。
至於 MAN LCDD 尾跨咁長
是否只適合行走完全平坦嘅道路? 突然又諗到,(因為頭先我搭506坐一個站)
即使在尾加左個落車門,唔代表行得最近落車門O個個會第一個站落車,如果這位人士都係總站落車,都唔會方便左嫁……
所以最好係在巴士站等車已排好哂上落次序,但這是100%不可能的事!自律啦,總之我一向宗旨,自己有能力,即使坐三個站,上樓就上樓啦,留番樓下俾有需要既人坐-/企。
回復 21# 的帖子
唔好講遠,就用SBS批蛋做例子,批車中軸上用縱置座位,條走廊比用前後座位既尾軸闊少少,
應該都吸引到啲人行入少少。
不過問題係,縱置座位唔好坐,用窄凳坐滿一排凳已經要腳貼腳:'( ,
坐長途車條頸仲會不斷左右移,落車差唔多會斷頸:L
(估計城巴都係呢個原因,躉之後無新車用縱置座位) 唔講機械問題,
其實大水塘三門先可以改善呢個問題
而家d設計
其實真係行左入去, 入面D人出o黎又係唔方便,
學早前d議員所講
應該更新而家現實中巴士既載客能力
然後先決定加唔車先 設計同空間問題
換個角落諗, 中門後企到幾個人當BONUS已經唔錯 或者轉一轉思維啦,假如中門可以上客,車尾仲會少人企嗎?
根本巴士服務咁多年來最大嘅問題就係上車速度慢,停站時間增加對車程同路面狀況造成好大影響。
我建議每部車除咗現有八達通機外,喺車外嘅前門右側、中門左右兩側都安裝八達通機,
而司機位旁邊就安裝一排燈號,當有人喺該位置嘟卡就會著返相應嘅燈(用唔同著法代表唔同種類嘅八達通),
以職業司機一眼關七嘅技能,同時監察鏡頭同四盞燈號嘅變化應該唔成問題,有人走數即噤相應位置嘅蜂鳴器,等佢發出聲響。
當然,咁做法就可以取消前上中落規定,改為先落後上,咁樣將上車速度四倍化,先係提升巴士服務既王道。 原帖由 S3V3 於 20/4/2015 08:53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走廊窄係咪因為車身左右多咗側架?
龍/鷹車系車尾走廊闊過奧林比安車系,奧林比安車系係有側架,龍/鷹車系無
走廊闊度係會影響啲人行唔行去車尾,有時唔係唔想行入車尾,行得入去,
過一兩個站,坐係車尾/車軸座位上既人,或者同你 ...
基本上側架厚度嘅影響好細,限制走廊闊度嘅最主要原因其實係車軸設計。
龍/鷹尾軸係直擔,Olym就係U擔,所以Olym車尾走廊特別窄(走廊兩邊各自要容納一組齒輪將動力由低過地台嘅橫軸傳到高過地台嘅車轆軸心)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4/2015 09:28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由於龍系驅動軸係用11R22.5輪胎
(孖轆,每邊兩個)而低地台化之後,所用嘅
輪胎普遍都闊咗,所以就算輪拱部分可以
整縱置一排過嘅坐位(聞說也不能再設置?
請指教)似乎無助解決走廊位狹窄問題。
以躉為例,條胎由11R22.5嘅290mm變成305/70R22.5嘅309mm,影響其實唔大(胎同走廊之間有一大段距離)
去到3軸Trident,中軸驅動而且係U軸,所以走廊早過Olym收窄,但仍可以裝側位(城巴中梯躉),E500理論上都可以裝側位。
直到E50D嘅出現,因為改用ZF車軸&懸掛組件,車轆之間嘅空間進一步減少(唔係收窄,而係中軸碟剎組件同尾軸懸掛組件霸咗中梯躉嘅側位嘅放腳位),底盤骨架佈置嘅改動令E50D中尾軸完全唔可能裝側位。
原帖由 S3V3 於 20/4/2015 01:25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唔好講遠,就用SBS批蛋做例子,
批車中軸上用縱置座位,條走廊比用前後座位既尾軸闊少少,
應該都吸引到啲人行入少少。
不過問題係,縱置座位唔好坐,用窄凳坐滿一排凳已經要腳貼腳:'( ,
坐長途車條頸仲會不斷左右移,落車差唔多會 ...
至於3軸B9TL,亦因為改用ZF尾軸,所以SBS只能喺中軸裝側位,尾軸只能裝背對背位。
3軸躉:http://hkbric.hkbdc.info/bic/chassis/trident/trident_13.jpg
E500:http://hkbric.hkbdc.info/bic/chassis/e500/e500_12.jpg
E50D: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8VXRNNpJk8w/VS3i4Tt_p7I/AAAAAAAADlI/G1fVPIhHNNc/w2048-h1365-no/SDTMA_3.jpg 其實都唔係今日先察覺到,呢個point雖然最多都係提高企客2個,但足以見大家對空間感的「需求」
以前細個,十幾年前,落車門條黃線劃得好入,但好多等落車既客都係企得好近車門,慌死唔可以最早落車,或者隻腳好想俾佢夾/拖行到。
宜家d門向外推,條黃色界畫得好近門,即使與門距離1mm其實也不會被車門拖行到,但個個都企o係第二條扶手既後面,咁既位置足足可以企多兩個位……即使有人從樓梯落黎,等落車既人都唔會識行前少少,等o個d人唔洗呆站樓梯
連呢d位都唔肯行前少少,或做多一步,何況關乎乘客自己整個車程的東西?(而且,高人又真係行唔入去既,坐低哂既又係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