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orde3388 發表於 2015-8-20 18:51

感覺呢啲加班措施係係度玩數字遊戲。

ahwo1933 發表於 2015-8-22 01:09

近呢兩三年,市區四線確實係加密左唔少,係咪數字遊戲就真係見仁見智
但我覺得有d時段仍然有加班既空間

kei_hk 發表於 2015-8-22 10:33

原帖由 ahwo1933 於 2015-8-22 01:09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近呢兩三年,市區四線確實係加密左唔少,係咪數字遊戲就真係見仁見智
但我覺得有d時段仍然有加班既空間
加班的空間只係得 "非傳統的繁忙時間"﹐"傳統的繁忙時間" 即係返工放工時間﹐早已接近用盡資源去提供最密服務﹐勉強再攝多1-2班車﹐但係只要有少少delay﹐即刻變成無了加班車的效果。


官方話更新訊號系統可在現時繁忙時間再加少少班次﹐在最初公佈更換訊號系統之時﹐唔少人都笑根本難以做到(基於行車所需時間及停站所需時間)﹐只係為了保養支援問題﹐無得唔更新。

最近﹐MTR 全數更換列車﹐又有一個新言論出來。更新訊號系統完成後﹐真係有機會加班。
原因係現時英製列車本身設計及機械性能問題﹐難以再縮短行車時間。但新引入的列車﹐性能上已經有所提升﹐加速較英製車為強﹐換句話說可以用更短的距離/時間提升到相關路段最高的行車車速﹐達到縮減行車時間﹐令到有實際條件加密班次。

** 這都可能解釋了點解MTR 唔再留最後一批服役的英製車﹐全數換新車﹐以免日後因為加速慢﹐頂住後車而影響班次。

即管放長雙眼﹐全面更新訊號系統及全面換新車後﹐繁忙時間又是否真係可再加班。



參考 :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6/10/74707

節錄:

加上,「現代化列車」車門以氣壓操作,夾到物件只可重開全數車門解決,大幅增加停站時間。性能較佳的「中國製列車」又因部分車組仍須依靠原廠保養,無法集中行駛荃灣綫,種種因由都令觀塘、荃灣綫尚未可多開系統能容納的 2 到 3 班車,造成今日看似擠逼的結果。而市區綫原有的訊號系統,在地鐵通車後,分別於 1996、1997、1998 年更換(將軍澳綫於 2002 年通車),依其設計壽命為 15 年計算,代表港鐵計劃在 2018 年方開始逐步改用新系統,明顯是有失誤。種種原因,解釋了港鐵「扮死」,編造車廂擠逼的理由和需要。



至於 "非傳統的繁忙時間"﹐即係除了返工放工時間外﹐人流多的時段﹐例如周六日整個下午-晚上。
由於以往一直視為非繁忙時間﹐班次較疏﹐但乘客量卻不少﹐在以往自由人的帶動下﹐更多 "旅客" 使用鐵路﹐令到這些時段的人流都有所上升﹐自然要加班去提升運載力。

由於一直未達繁忙時間的班次﹐所以只需有足夠的列車 (即扣除檢查維修暫不能使用的列車)﹐便可加車加班。
近年的加班﹐主要都係這一些時段﹐再加埋這一些時段併合在傳統的繁忙時間之內(即加長繁忙時間)。



學你所講﹐係唔係數字遊戲﹐真係睇你點睇啦。
如果你感受過 "非傳統繁忙時間" 可以迫到上唔到車﹐這便不是數字遊戲。
如果你只係在幾個人流少的車站之間遊走﹐這便是數字遊戲。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港鐵從2015年8月末開始每星期增加58班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