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Stephen兄,說不定有人見到隔離公司用「積記」可以減輕成本,第日北九紅線可能用100座快船呢;P
比較起「積記」,會為有得坐聲威11/裕河而感恩 :victory:
我好恨北九紅線轉快船,但在「甜橙」眼中條線係雞肋,
又唔理居民轉快船、在早晚加班的要求
一年前我曾建議將條線用 豬魚、財利屋仔等高速船行,結果個建議只係「幻想」,想用都遙遙無期
現在我通常俾$8.90坐106過去,除非計劃好個時間先搭船 原帖由 U-157星之Kelvin 於 2006-5-14 11:05 發表
我好恨北九紅線轉快船,但在「甜橙」眼中條線係雞肋,
又唔理居民轉快船、在早晚加班的要求
一年前我曾建議將條線用 豬魚、財利屋仔等高速船行,結果個建議只係「幻想」,想用都遙遙無期
現在我通常俾$8.9 ...
其實比較200客底速和400客慢船,成本一定是慢船比較便宜的,所以北九紅不會無端端轉用快船減底利潤 原帖由 238X 於 2006-5-14 00:15 發表
海隧同隧巴都未必,因為 72 年通海隧, D 細線過左
成廿年先至謝,最致命始終係地鐵... (同埋填海)
而家東涌線市區有四個站,全部都係現役或者
前身係/近碼頭!
南昌 <=> 深水埔
奧運 <=& ...
那要引用數據來了解:
1971年是油麻地小輪歷來最高客量的一年,每客量為一億九千零五十三萬一千人次左右
(港內航線客量為一億一千萬人次左右)
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後為一億七千九百四十九萬六千人次左右 (港內航線客量為九千萬人次左右)
1973年為一億五千五百五十三萬二千人次左右 (港內航線客量為六千萬人次左右)
1980年地下鐵過海通車後,客量為一億三千一百九十九萬四千人次
相比之下,九年來客量少了六千萬客次左右,由於這個數字是計了離島和荃灣線增長的客量,所以港內
航線的客量跌幅肯定不止六千萬這個數字
1982年地鐵荃灣線通車後,客量為一億一千四百七十六萬五千人次,之後由於荃灣線流失量迅速增長,
於是到1985年港島線通車時,客量為餘下八千三百七十二萬七千人次,比起1979年又少了六千萬人次...
1989年東區海底隧道通車,毀滅了西灣河的航線,1990年客量人次大跌至五千五百二十萬零二千人次,
可能真是跌得太厲害,港內航線這7年來,也跌了大約3-5千萬人次而已
1996年中區填海搬佐敦道航線後一年,客量已變了三千四百二十一萬三千人次,港內航線有的數據看,
更只餘下九百六十七萬九千人次,1999年油記牌照終結時,餘下三百萬一千七萬二千人次...
從上面港內線由一億一千萬客次跌到三百萬客次,就是71年與99年這28年之間的數據看就了解,
無論是海隧,巴士,地鐵,抑或填海,搬碼頭....種種原因也能促使渡輪客量下降,不止是其中一些原因的...
不過,這些原因輪流出現,注定港內渡輪不死也不可...更甚的是,當年小輪公司用離島線津貼港內線,港內
線才可以維持至無法做為止,也這樣促油麻地小輪常要加價,致"印象差"而滅亡...
[ 本帖最後由 fstephen 於 2006-5-14 15:39 編輯 ]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