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車特集第三及四回〕奧林比安的前世與今生
〔退役車特集第三及四回〕奧林比安的前世與今生[隱藏]
第一回:從巨龍說起
第二回:我們是開路的先「鋒」
http://i1053.photobucket.com/albums/s462/szeto903/253801_176664499058098_3697927_n_zpsaitbm38y.jpg
第三回筆者選擇把焦點放到一個傳奇品牌:利蘭,一個代表日不落帝國工業興衰的品牌,在港英時代的香港絕對沒有可以見不到她們的芳蹤。筆者非資深巴迷,今次只是用短篇談談自己對於利蘭的一些回憶。利蘭奧林比安見證香港巴士服務大躍進,AL1的試驗成功為乘客帶來更舒適的乘車體驗,入隧道時終於不用再做「吸塵機」。
「你的爺爺也就是我爸爸當年就是在九巴工作,想當年我也想成為一位車長」我爸說
「為什麼沒有實現呢?」我好奇一問
「哈哈,他告訴我幹這行很辛苦,誰想到現在的巴士會有空調設備」我爸笑着說
對,誰也沒想到今天的巴士有空調,靠的是巴士公司與製造商經過反覆試驗才有今時今日的成果,當年空調巴士試驗車MCW Metro Bus雖然並非如較舊式車輛般使用獨立引擎牽動空調系統,但受機件故障問題困擾使九巴不得不把此車拆除空調設備還原為非空調巴士。巴士公司會否因此放棄提升服務(加價劏客)的想去嗎?不,九巴與利蘭由勝利二型空調巴士的試驗失敗走到奧林比安成的成功為九巴第一款大量引入的車型,為日後的空調巴士建立一個基石。恰好正直當時地鐵早期修正系統擠迫情況嚴重,此時空調巴士便成為舒緩此情況的救星,當年九巴300號線全線使用空調巴士,其中一輛AL更披上宣傳廣告宣傳300號線巴士的優點,可見當時九巴十分重視這批客希望吸引他們改坐巴士。
AL118在九巴的11米利蘭奧林比安空調車隊中顯得與別不同(或者應該叫異類),因為一次意外燒致損壞,此車改用當時富豪奧林比安車隊(D10A)正在使用的亞歷山大車身作修復工程,修復完成後並改為2+2座椅佈局。走在街上有緣一見,除了靠車牌車四隻鞋能分辨出她是利蘭外,第一眼大家都可能誤會了她是富豪奧林比安而緣慳一面。
往事只能回味
在專利巴士車隊中利蘭巴士已經退下火線,三巴之中較常坐九巴及城巴的利蘭巴士,記得以前AL行走86B線跑大埔道絲毫沒有喘氣,早年康偈的好聲音配上車手操刀的滋味只能用爽去形容,只可惜因為AL晚期空調有一陣異味,有些時候能等下班就等下班車,趕着回家的話也只能忍耐。在最後一輛AL退役前刻意相約到華明尋找她的芳蹤,那時那輛FP9601老態浮現,不變的就是熟悉的冷氣異味,還有令人津津樂道的引擎聲,只可惜當年另一位巴士迷友人選擇做乖乖仔待在家中,錯過FP9601退役前的一個星期日成了一生的遺憾,而筆者當年只有一台破手機拍得一些劣質照片,但也足夠了。
另一個對利蘭印象便是巴士九廣鐵路的利蘭巴士。當年與家人到大埔海濱公園閒晃一下,之後透過路人的指引去到一個地方坐K巴到大埔墟火車站,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印象卻比其他旅程深刻。登上巴士不難感到陣陣英式風味,絲絨座椅佈滿厚厚的麈,雖然座椅沒有九巴同款車型用的舒適,但在短短的車程中也足夠了(對,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
不知道會否有更資深的巴士迷能夠分享當年坐城巴跨境巴士的體驗,不知道當年城巴利蘭如何在國內的公路飛馳,不如大家一起分享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利蘭巴士讓其他人一起回味吧
http://i1053.photobucket.com/albums/s462/szeto903/DSC04938_zpso1qlockg.jpg
*相中的186早己先行一步,陸續由富豪奧比安接棒
今次想留一個篇幅講城巴的利蘭奧林比安。相對於九巴同型號的巴士,城巴的利蘭奧林比安反而印象深刻得多。話說以前經常到住愛民邨的表弟家作客,要麼就到紅磡轉小巴,要麼就做「輕鐵哥」坐170或182,為免麻煩後者自然係首選。Network 26新里程,城巴開國功臣利蘭巴士見證由城巴非專利巴士公司演變為專利巴士公司,就算在晚期大約尾兩三年左右每次坐上170/182遇到城巴也必定遇上她們。
巴士界中的勞斯萊斯 ?
沒有錯,利蘭奧林比安的舒適度以巴士來説確實可以用勞斯萊斯來形容,絕不能忘記那絲絨座椅,現在的城巴車隊只剩下#2800和非專蘭(單門)使用。因為舒適所以每次登上車也可以睡到下車,只是晚期的奧林比安裝上了煩厭Roadshow成為一個小缺點。
不過這批勞斯萊斯在晚年的表現卻是嚴重走下坡,或者向正面的方面思考應該如舊式勞斯萊斯般注重舒適,速度在其次。記得有一次坐上城巴奧林比安回家,沒有印象坐上170還是182線,駛離嘉輝臺分站時顯得有點吃力,駛至映月台一段大斜更是個位數字的速度,車長還一邊車一邊打電話說該車上斜無力,自此之後對利蘭奧林比安多添一份失望,少了更多動力捕捉她,她們又以無聲無色的消失回應,至今我也沒有拍攝過這批巴士,連已到非專利部的幾部也沒有,即使我能抽空去補上日拍,可是天意弄人。
短小精幹步隊
說到城巴車隊中的利蘭巴士,即使只是坐過一次也不能不提10.4米三軸奧林比安。她們主要行走以赤柱為終點站或較狹窄的路段的路線,可惜筆者非港島人,不曾一睹當年她們的風釆。偶然一次相約友人坐在藍田乘坐61R,目的就是客車版利蘭,可惜現實永遠不及想像中的好(就等同坐深圳至肇慶長途汽車般,想雞拿卻只有海格),但有一輛從未坐過的短蘭駛到面前還需失望和猶豫嗎?登上車後,看測速軟件得出的結果告訴我們車長沒有把車的性能好好發揮(利申:支持安全駕駛)。只此一次,當這些還沒有開頂的短蘭離開後好一段時間才驚覺,她們又悄悄地離開。
城巴強項:高載2+2旅遊巴
http://i1053.photobucket.com/albums/s462/szeto903/DSC01475_zpsy5qj5c8e.jpg
讀了十數年書,從未試過學校秋季旅行會坐城巴,原因雙層巴士停車限制多多而且又比沒有避震配上3+2沙甸魚座椅安排的五十鈴大西車貴不少,但非專利巴士線61R(NR61)、62R(NR62 已取消)、88R(NR88)及前非專利巴士劏客線629總有坐過吧?或者應該説總不會沒有機會坐吧?要坐非專蘭就要去第一城或金鐘地鐵站。說到印象便是絲絨座椅配厚厚的麈,一上車立即變雪條又得的冷氣和極速體驗。
坐過這麼多次得出的經驗是行走獅子山隧道的62R和88R比較爽,只要路面狀況許可大可由窩打老道一直奔馳到落沙田第一城,冷氣卻絲毫沒有向性能妥協,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速得出的結果是上斜大約在35-40公里/小時,獅子山隧道公路錄得75-80公里/小時的高速,雖則存在一定誤差但也足以在一程車的時間內爽夠了。
隨著12米單門版非專蘭全退,11米版更所淨無幾,前專利部雙門蘭只餘下391一部,無論有多不捨亦逃不過時代的巨輪和環保的壓力,巴士公司是時候向這些老當益壯的奧林比安說:拜拜你條尾,她們的價值只剩下肢解後的強制淘汰歐盟四期以前柴油商業車輛特惠資助,還説什麼老當益壯?在金錢面前什麼也不是
傳奇延續,還是見證帝國的沒落?
利蘭巴士部於1988年被富豪車廠(提示某著名ADL打手,富豪巴士並沒有出售予某中國汽車品牌)收購,奧林比安車系得以延續落去至1998年,這是傳奇的延續還是見證日不落帝國的沒落呢?
http://i1053.photobucket.com/albums/s462/szeto903/DSC01320_zpsro53roxm.jpg
講完利蘭奧林比安懷念極速時代,今回作為2015年最後一回就去到奧林比安的今生做完結篇。奧林比安確實係一個傳奇產品,富豪巴士收購利蘭後將奧林比安作改良後便推出市場。不能忘記的是九巴第一部富豪奧林比安(下稱AV或3AV)與首批AV/3AV不同,AV1採用富豪自家TD102KF引擎配ZF四波4HP500波箱,銀色亮面與綠色坑紋扶手,在一眾首批量產AV/3AV大軍之中顯得與別不同。不過AV1由出牌到2011年下旬退役我都無機會無時間追,實在無太多可以分享。
第一批量產版採用的是康明斯LT10-B252引擎配四波ZF 4HP500波箱,車身依舊配上亞歷山大RH車身,說實話作為90後3+2座椅佈局的巴士由細到大坐,這批俗稱"康豪"的AV1-111雖則載客量更大,但亦是筆者最討厭的車型沒有之一。最深刻印象是當初成批車並沒有於冷氣槽安裝球型出風口於每排座椅,只有長形出風口稍稍不足,有時想冷氣可以吹着自己使體溫下降可是事與願違。記得有次坐263由屯門返回沙田,坐滿人的情況下用龜速走完屯門公路,相比起同樣一機械配搭的非空調版S3V相着極遠,馬力與扭力都比康豪細少少的D10A與TD豪也比康豪好上不少,自此有得選擇便盡量避開此車型,可是以前坐80中康豪的機會太容易,避無可避。
到批康豪晚年,249X開辦初期必有11米康豪行走,也是一如既往的討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下午往沙田方向頭班車不按牌理出牌,有次派出康豪行走,這部康豪原屬九龍灣車廠中的將軍澳分廠,全程車感覺與原本行走249X的康豪不同,感覺上有力得多,由青衣路上青沙公路到昂船洲大橋跌速無以前坐過同批康豪般嚴重,推背感更是一流,只此一次卻叫人難以忘懷。
TD豪屬第三批起,除機械配搭外,與康豪不同的是座椅佈局由3+2變為2+2,兩個巨型空調入風口的體積得益佔人口於新型空調機組而縮小並改為安裝於尾排,灰色的冷氣槽則保持不變。說到TD豪,多接觸的還是88K的掛牌GZ9444。最近發生多宗巴士迷揸大膽車事件,記得有一宗係有巴士迷於大圍站偷巴士揸,有一位巴士迷朋友笑稱該位兄台識貨,偷都唔偷88K的掛牌車。無錯,88K的掛牌車根本沒有多少跑得起,GZ9444係其中一架虧爆炸的TD豪,試過GZ9444脫離88K後行81,也不見得比虧爆的Trident同2+2 AD好,就算車長踩盡亦不見得立即畀到反應,與D10A AV HV9690比有好大差距。不過十多年來跑得起的3AV TD豪印象比較深刻的則比AV多。畢竟坐80的機會也多,以前也會到九龍灣利基大廈補習,晚期較多機會遇到GR4110,揸GR4110的大多是老師傅,比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肯踩肯去,由田心街右轉上紅梅谷路爆住上大斜,到獅子山隧道公路交通狀況良好更加跑得快,比起現在用3ASV快少少到達目的地。九巴車隊中的TD豪已經全數退出載客行列,再也沒有機會感受TD豪的極速。
3AV也全數退出載客行例,今年7月筆者仍在九龍灣返工,坐80P返工80放工是例牌動作,早上總是不難遇上3AV行走80P,在炎熱的夏天坐上冷氣十足的3AV確實是一件樂事,即使上到車要企足全程也沒有所謂。HG3998是筆者認為其中一架十分跑得的3AV之一,朝朝坐也不覺得老態浮現現,不過比城巴的富豪奧林比安還是差少少。若然你認為3AV同AV不是80的標誌,那麼74X和75X一定係最多人認為奧林比安的標誌,全盛時間兩線全部都係富豪奧林比安,跑吐露港公路的滋味必定是大埔人的集體回憶。
退役車特集去到2015最尾一日要同各位道別,下一回什麼主題什麼時候出?還是有緣再會。
第一批量產版採用的是康明斯LT10-B252引擎配四波ZF 4HP500波箱,車身依舊配上亞歷山大RH車身,說實話作為90後3+2座椅佈局的巴士由細到大坐,這批俗稱"康豪"的AV1-111雖則載客量更大,但亦是筆者最討厭的車型沒有之一。最深刻印象是當初成批車並沒有於冷氣槽安裝球型出風口於每排座椅,只有長形出風口稍稍不足,有時想冷氣可以吹着自己使體溫下降可是事與願違。記得有次坐263由屯門返回沙田,坐滿人的情況下用龜速走完屯門公路,相比起同樣一機械配搭的非空調版S3V相着極遠,馬力與扭力都比康豪細少少的D10A與TD豪也比康豪好上不少,自此有得選擇便盡量避開此車型,可是以前坐80中康豪的機會太容易,避無可避。
到批康豪晚年,249X開辦初期必有11米康豪行走,也是一如既往的討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下午往沙田方向頭班車不按牌理出牌,有次派出康豪行走,這部康豪原屬九龍灣車廠中的將軍澳分廠,全程車感覺與原本行走249X的康豪不同,感覺上有力得多,由青衣路上青沙公路到昂船洲大橋跌速無以前坐過同批康豪般嚴重,推背感更是一流,只此一次卻叫人難以忘懷。
TD豪屬第三批起,除機械配搭外,與康豪不同的是座椅佈局由3+2變為2+2,兩個巨型空調入風口的體積得益佔人口於新型空調機組而縮小並改為安裝於尾排,灰色的冷氣槽則保持不變。說到TD豪,多接觸的還是88K的掛牌GZ9444。最近發生多宗巴士迷揸大膽車事件,記得有一宗係有巴士迷於大圍站偷巴士揸,有一位巴士迷朋友笑稱該位兄台識貨,偷都唔偷88K的掛牌車。無錯,88K的掛牌車根本沒有多少跑得起,GZ9444係其中一架虧爆炸的TD豪,試過GZ9444脫離88K後行81,也不見得比虧爆的Trident同2+2 AD好,就算車長踩盡亦不見得立即畀到反應,與D10A AV HV9690比有好大差距。不過十多年來跑得起的3AV TD豪印象比較深刻的則比AV多。畢竟坐80的機會也多,以前也會到九龍灣利基大廈補習,晚期較多機會遇到GR4110,揸GR4110的大多是老師傅,比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肯踩肯去,由田心街右轉上紅梅谷路爆住上大斜,到獅子山隧道公路交通狀況良好更加跑得快,比起現在用3ASV快少少到達目的地。九巴車隊中的TD豪已經全數退出載客行列,再也沒有機會感受TD豪的極速。
AV之中GD-GH牌(2-86)先係康豪,GL牌(87-111)係4波TD
另外2+2 TD豪唔係全部都係深灰色冷氣槽
頁:
[1]